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解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陕西流行株的N和HE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结构特征,便于以后制备检测抗原。利用GenBank收录的BCoV参考株的N和H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PCR引物,以陕西省某牛场BCoV阳性样本基因组为模板,分别对N和H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及预测编码蛋白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BCoV陕西流行株的N和HE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陕西流行株N基因与国内外已报道的BCoV核苷酸同源性在98.38%~99.54%之间,H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7.01%~98.09%之间。研究结果为BCoV陕西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研制BCo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anarirus,BCoV)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牛群中的流行情况,2021—2022年采集大理、陆良、石林、寻甸等4个地区5家牛场不同年龄牛的粪便样品357份(腹泻样品61份、非腹泻样品296份)进行BCoV RT-PCR检测,并对BCoV阳性样品进行N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357份粪便样品中,检出BCoV阳性51份,总样品检出率为14.29%,5家牛场均有阳性检出,场阳性率为100%;1周龄、1周龄—1月龄、1~6月龄、1岁以上牛粪便样品的BCoV检出率分别为10.00%、19.23%、10.81%、17.31%;腹泻样品BCoV检出率为36.07%,非腹泻样品为9.78%。通过扩增得到4条完整的BCoV N基因序列;经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4条N基因序列高度保守,相互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8%,与国内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7.7%~99.9%,与美国4-17-03、7-16-23、4-17-25和日本GF2020等毒株处于同一个大分支且遗传距离较近;与美国原始毒株Mebus处于不同的大分支,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为98.1%~98.2%。结果表明:云南省牛群中可能广泛存在BCoV流行,1周龄—1月龄犊牛感染发病风险最高,调运或引种导致BCoV在国内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加强BCoV流行的监测与控制,严格进行检疫,加快疫苗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目的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进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分离牦牛源BCoV。采用RT-PCR方法检测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的犊牦牛腹泻粪便中BCoV,并扩增其S、HE及N基因片段;选取阳性样本进行BCoV分离。结果显示:从336份犊牦牛腹泻粪便中检出232份BCoV阳性,检出率为69.05%。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本试验克隆的32个BCoV阳性样本中的S1亚基序列、HE基因片段和N基因片段均有独特的遗传进化趋势;首次成功分离到1株牦牛源BCoV,蚀斑纯化后病毒TCID50为10-7.17·0.1mL-1,鉴定结果显示该毒株S基因发生了重组事件。本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牦牛源BCoV感染率很高,且有独特的遗传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S基因变异情况并建立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对采自不同牛场的新生犊牛腹泻(CD)和成年牛冬痢(WD)腹泻样本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利用PCR扩增S全基因和S1基因。将S1基因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2a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CD与WD分离株S基因核苷酸为98.4%,CD和W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BCoV-ENT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4%和98.5%,C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SUN5株的同源性最低,为97.5%,WD分离株与FRA/EPI/Caen/2003/13同源性最低,为97.3%。通过比对可知,分离株与已知毒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疫苗候选毒株筛选提供依据。本试验同时构建了pET-32a-S1表达载体,在0.2 mmol/L IPTG诱导5 h时,重组菌能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产生大量的S1融合蛋白,获得约58 ku表达产物。本试验成功表达了S1蛋白,并对BCoV进行了核苷酸进化分析,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S基因变异情况并建立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对采自不同牛场的新生犊牛腹泻(CD)和成年牛冬痢(WD)腹泻样本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利用PCR扩增S全基因和S1基因。将S1基因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CD与WD分离株S基因核苷酸为98.4%,CD和W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BCoV-ENT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4%和98.5%,CD分离株与参考毒株SUN5株的同源性最低,为97.5%,WD分离株与FRA/EPI/Caen/2003/13同源性最低,为97.3%。通过比对可知,分离株与已知毒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疫苗候选毒株筛选提供依据。本试验同时构建了pET-32a-S1表达载体,在0.2mmol/L IPTG诱导5h时,重组菌能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产生大量的S1融合蛋白,获得约58ku表达产物。本试验成功表达了S1蛋白,并对BCoV进行了核苷酸进化分析,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初步了解贵州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冠状病毒(BCoV)、牛支原体(MB)的感染情况,在贵州省7个地区的牛场随机采集了224份鼻拭子样品,采用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BVDV阳性率16.07%(36/224),BHV-1阳性率7.59%(17/224),BCoV阳性率8.04%(18/224),MB阳性率12.90%(29/224);BVDV与MB混合感染率为2.68%(6/224),BVDV与BHV-1混合感染率为1.78%(4/224),MB和BHV-1混合感染率为1.34%(3/224),MB和BCoV混合感染1.78%(4/224)。BVDV的5′-UTR和E2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份BVDV样品与标准株ZM-95遗传关系相近,确定了贵州省流行毒株以BVDV-1m型主。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流行毒株E2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RT-PCR检测云南省疑似猪瘟阳性样品,并获取4株E2全基因序列。对所获的E2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树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获得4条全长均为1119bp的云南省CSFV流行毒株E2全基因序列。4株云南毒株序列的同源性为81.7%~99.6%,与疫苗毒株的同源性为81.3%~94.5%,与其他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81.8%~99.6%。遗传进化分析表明,4株云南流行毒株分为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1株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同属于1.1基因亚型,其他3株流行毒株分布在另一进化分支上,属于2.1c基因亚型,研究结果为云南地区猪瘟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省不同猪场分离到4株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01/2004、A/Swine/Guang-dong/02/2004、A/Swine/Guangdong/03/2004、A/Swine/Guangdong/04/2004.根据GenBank公布的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运用RT-PCR方法扩增四株病毒的H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分析.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实验的4株H3N2亚型SIV 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99.9%,在遗传进化树中均位于同一分支上.与参考毒株的比较分析表明,4个毒株与WHO推荐的2001-2004年北半球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A/Moscow/10/99 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4%~99.5%,4个毒株与A/Moscow/10/99 HA基因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个小分支上.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4个毒株HA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EKQTR↓G,4个毒株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有11个糖基化位点,4个毒株HA蛋白226位受体结合位点(RBS)处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Ⅰ).4个毒株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受体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均与A/Moscow/10/99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本试验的4株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HA基因属于以A/Moscow/10/99为代表的近代类人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广东省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与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猪瘟病毒湖北流行株(CSFV-HBWH-2017株)E2基因遗传变化规律,参照Gen Bank公布的CSFV-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SFV-HBWH-2017株E2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E2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1 489 bp,编码49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HBWH-2017株与Gen Bank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0%~96.0%,与湖南HNLY-2011株同源性高达96%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2.1c亚型,表明2.1c毒株已经成为湖北地区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04-208
本研究收集贵州规模化猪场猪瘟净化过程中RT-PCR检测阳性病料,采用细胞接毒技术、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猪瘟病毒(CSFV),命名为CSFV GZA株,并对GZA株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接种PK-15细胞后连传7代RT-PCR均能扩增出CSFV特异性条带;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30~80nm;该毒株E2基因与参考毒株E2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82.8%~83.4%,氨基酸相似度88.7%~90.6%,并在713,725,729,734,738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遗传进化树分析还得出GZA株E2基因与参考毒株遗传距离较远。说明本次分离株与其他流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以后CSFV病原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