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寻可能引发鸡支气管阻塞的病毒类病原,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自河北及周边地区收集的43份有支气管阻塞病料样品中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7亚型AIV、H9亚型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新城疫病毒(NDV)等病毒类病原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阳性样品共24份,总阳性率为55.8%(24/43),其中H9亚型AIV、IBV、H5亚型AIV、H7亚型AIV、NDV的阳性率分别为34.9%(15/43)、20.9%(9/43)、0(0/43)、0(0/43)、0(0/43),不存在H9亚型AIV和IBV的混合感染;自检测阳性样品中分离、鉴定了5株H9N2 AIV,HA蛋白裂解位点模式均为PSRSSR↓GLF,属于低致病性毒株,位于h9.4.2.5分支,3株分离毒株HA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模式与疫苗毒株WJ57完全一致,但5株分离毒株NA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模式与疫苗毒株WJ57不完全一致;自检测阳性样品分离、鉴定了4株IBV,S1蛋白裂解位点模式包括HRHRR和HRRRR,属于LX4型,均与疫苗毒株YX10 D90亲缘关系较近,与疫苗毒株Connecticut和H120亲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春季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D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携带情况,2016年3~4月采集华东某活禽市场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新鲜棉拭样品100份(鸡源样品40份,鸭源28份,鹅源32份)。以鸡胚接种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5 d收集鸡胚尿囊液用于血凝试验,共获得7株具有HA活性的病毒,均来源于水禽。采用双重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同时对NDV的F基因和AIV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的测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NDV 4株,为ClassⅠ系列毒株;分离到AIV 3株,M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中2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6亚型AIV遗传关系较近,另外1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9亚型AIV毒株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4.2.5分支近年在我国广泛流行,为了解其分子特征及变异特点和进化规律,对从2017年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10株H9N2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10株H9N2亚型AIVHA裂解位点均没有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个分离株的HA基因均属于h9.4.2.5分支,NA基因均处于Y280-like分支;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NS、M)与H5、H7亚型高致病性AIV处于同一分支,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基因重配。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通过为其他流感病毒提供内部基因或直接跨越种间屏障感染人,而活禽市场是H9N2亚型AIV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城乡活禽市场H9N2亚型AIV流行特点和趋势,对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在4个城乡活禽市场分离到3株代表性H9N2亚型AIV进行了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株毒株HA蛋白裂解位点均为PSKSSR↓GLF,其受体结合位点的第226位氨基酸由Q突变为L,可与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具有感染人的特性。分子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株毒株的HA基因归属于BJ-94谱系中h9.4.2.5亚分支;NA基因归属Y280谱系;PB2、M基因均属于G1谱系;剩余内部基因均属于F-98谱系。研究结论丰富当前国内H9N2亚型AI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需加强病毒变异监控和新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17-62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已在多个国家多种禽类中检测到,由于H9N2亚型AIV的低致病力特征,导致其在疫病防控中不被重视,目前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进化和流行。为明确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福建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编码蛋白的特征,丰富福建省H9N2亚型AIV分子流行病学信息。本研究通过选取NCBI数据库流感病毒资源库(influenza virus resource)中所有28株H9N2亚型AIV血凝素基因编码蛋白(仅选择有完整ORF毒株),其中鸡源22株和鸭源6株,通过分析其左侧结合域、右侧结合域和血凝素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特征,并通过和H9N2亚型AIV代表株来绘制相互之间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28株H9N2亚型AIV福建株相互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0.5%~99.5%之间。从血凝素蛋白切割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来看,所有H9N2亚型AIV血凝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非连续碱性氨基酸。血凝素蛋白切割位点为PARSSR↓GLF的毒株均处于H9N2亚型AIV的H9.4分支上H9 Y280分支的下部(H9.4.0分支、H9.4.1分支和H9.4.2分支),而血凝素蛋白切割位点为PSRSSR↓GLF的毒株均处于H9N2亚型AIV的H9.4分支上H9 Y280分支的上部(H9.4.3分支、H9.4.4分支、H9.4.5分支和H9.4.6分支),提示我们可根据H9N2亚型AIV血凝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特征,将我国H9N2亚型AIV分为2个大的基因亚群。对226位氨基酸位点研究发现,除5株鸭源H9N2亚型AIV早期分离株(A/Muscovy duck/Fujian/CL/1997、A/duck/Fujian/MH/2003、A/duck/Fujian/FQ107/2007、A/duck/Fujian/T7/2007和A/duck/Fujian/T14/2007)此处为Q,其他所有毒株均为L。该结果说明,鸡源H9N2亚型AIV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可直接获得和人源受体结合位点能力,具有直接跨种感染的潜力。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福建地区H9N2亚型AIV基因亚群复杂,应加强对该区域H9N2亚型AI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遗传演化规律,试验对2014—2016年从山东省聊城地区分离的4株H9N2亚型AIV测序毒株的聚合酶基因——PB1、PB2、P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然后绘制基因进化树,并对PB2蛋白氨基酸关键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株测序毒株的PB2、PB1和PA 3个基因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1 237,1 200, 1 487 bp;4株测序毒株的PB1和PA基因均属于F/98分支,PB2基因属于DK1分支,所有测序株PB2蛋白上627,701, 714位点分别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说明这几年山东省聊城地区鸡群中流行的H9N2亚型AIV的PB1和PA基因较为保守,稳定遗传,PB2基因则易发生重排,测序毒株可能不具有对小鼠等哺乳动物的高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鲁北地区商品肉鸭中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分析在养殖过程中潜在的疫病风险,选择了三个规模化鸭场,分别采集了不同日龄鸭的血液样品,通过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AIV H5亚型(Re-6,Re-8)、H9亚型、H7亚型和NDV的抗体情况。结果表明:三个鸭场的AIV H5亚型和NDV抗体效价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AIV H5免疫后的抗体能够产生有效保护,AIV H9亚型母源抗体在肉鸭12日龄左右消失,存在被感染的隐患;仅有两份血清样品检测到AIV H7亚型抗体效价,其余都为0;NDV在鸭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感染。建议做好对AIV和NDV的抗体监测工作,并为防控相关疾病做好技术与产品储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2株鹌鹑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H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分别对2株鹌鹑源H9N2亚型AIV的H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株鹌鹑H9N2亚型AIV的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7%,与参考毒株A/Quail/wuxi/7/2010(H9N2)相比,分别为97.7%、97.0%,均属于h9.4.2进化分支(Y280-like亚群);其推导氨基酸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属于低致病性AIV;均存在8个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第313位的糖基化位点正好位于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可能影响HA的裂解,改变AIV的毒力;受体结合位点第234位均为L,具有结合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的特征。结果表明,2株鹌鹑H9N2亚型AIV均为低致病性AIV,但具有感染人的特征,其HA基因均属于大陆H9N2亚型AIV流行谱系的h9.4.2分支。  相似文献   

9.
以H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结果获得了4株针对H3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D7、1F9、5A4、5F5。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2~214。用H1、H6、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各2株,H4、H5、H9和新城疫病毒(NDV)各1株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抗仅与H3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及NDV反应。用28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排谱试验,结果证明:4株单抗均具有广谱性,其中1F9、5A4、5F5与受试的28株H3亚型AIV均反应,而1D7只与其中的26株反应。以上单抗将为控制畜禽及人类的流感提供必需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浙江地区家禽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变异情况,采用RT-PCR技术对2021年浙江923份样品进行检测,对AIV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AIV样品阳性率为7.69%(71/923);共分离到2株鸡源和1株鸭源H3N2亚型AIVs,其HANA基因相似性分别为93.4%~100%和94.0%~99.9%,分离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与H1N2、H1N4、H10N7等亚型亲缘关系密切;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3N2亚型AIV主要流行于华东地区,鸭是其主要宿主,3株H3N2亚型分离株 HANA基因均属于禽源进化分支;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均为PEKQT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HA蛋白与受体结合相关位点为226Q和228G,PB2蛋白与哺乳动物适应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为627E,均不同于人流感病毒对应蛋白的相关位点(226L、228S和627K),推测其跨种传播至人的潜力较低;分离株PB1蛋白的66位氨基酸突变为S,提示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可能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的H3N2亚型AIV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基因片段来源复杂,跨种传播至人的潜力较低,但是否影响对宿主的致病性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7):101-105
为及时了解目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流行情况,2013年7月随机在全国9省份选取88个养禽场调查采样,每场采集粪便样品20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并将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8个养禽场H7N9亚型AIV检测均为阴性;IBV场群阳性率为68.18%(60/88),其中养鸡场的IBV阳性率为77.92%(60/7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检出的IBV毒株98.41%(124/126)属于第1.4分支,仅有福建和河南的2株属于疫苗毒株所在的第1.1分支。结果表明:H7N9亚型AIV在国内养禽场感染率低,而IBV在国内鸡群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s)在广西地区家禽中的流行情况,对广西地区活禽市场的家禽进行LPAIVs流行病学监测,分离鉴定出7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通过在广西地区活禽市场采集家禽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将其接种SPF鸡胚,收集尿囊液进行HA和HI试验,结果显示这7株只与H6亚型AIV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产生血凝抑制现象,初步鉴定为H6亚型AIV。通过HA和NA基因的克隆与测序鉴定,进一步确定为H6亚型AIV,与NA基因存在5种组合,包括H6N1、H6N2、H6N5、H6N6和H6N8。鸡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可感染但不致死SPF鸡,并通过咽喉和泄殖腔排毒,结合HA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H6亚型AIV符合LPAIV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16年至2017年在我国部分省市活禽市场的家禽体内分离得到的14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和遗传特点。采用RT-PCR技术对这14株H3亚型禽流感毒株的全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所得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14株分离株中有5株H3N8,7株H3N2,2株H3N3。结果表明,14株毒株中AIV的HA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PE-KQTR↓GLF,只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为226(Q)、228(G)具有典型的禽源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除了毒株A/Duck/Fujian/F1142/2016(H3N8)的NS基因属于北美分支外,其余毒株全部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通过对H3亚型AIV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H3亚型AIV的进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3年云南省16个地区的3 622份家禽临床样品进行AIV的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其中分离鉴定到97份H9N2亚型AIV分离株,并选取21个分离株进行HA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1份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0%~99.4%,均属于欧亚分支的类A/Chicken/Bei Jing/1/1994亚分支,而且又进一步划分为Ⅲ-1、Ⅲ-2两个小分支。其中Ⅲ-2分支为云南地区新出现的进化分支。氨基酸比对分析显示,测序的21个HA基因编码蛋白的裂解位点基序均具有低致病性病毒分子特征;与现用疫苗株相比,HA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Ⅲ-1与Ⅲ-2分支的AIV的HA氨基酸序列多个位点存在各自特有的点突变(氨基酸替换),这种变异具有一定的进化(亚)分支特异性。此外,HA基因多个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存在变异,其中234位氨基酸全部变为L,呈现了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部分糖基化位点、抗原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也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东省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情况, 2017年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16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株,并对其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分离的16株病毒之间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2%~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3.6%~100.0%。系统进化树显示,16株病毒均属于H9.4.2.5分支,表明H9.4.2.5分支毒株仍是山东省H9N2亚型AIV主要流行株。重要氨基酸位点研究显示,16株病毒的HA蛋白的裂解位点仍是K/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特征;16株病毒的234受体结合位点多为L,除198位受体结合位点存在变异外,其他受体结合位点均保守;16株病毒的潜在糖基化位点有7个~8个,其中7个位点较保守,而218位糖基化位点均缺失,其中3株病毒分别在145位、206位和285位新增糖基化位点。总之,山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AIV在分子生物学上发生了部分新的遗传进化,但与临床上病毒的致病性与流行规律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提示我们应加强对H7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测。根据血凝素(HA)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特点,H7亚型AIV分为欧亚和北美两个进化分支,我国自然分离到的H7亚型AIV均属于欧亚分支,但是目前我国尚未检测到北美H7亚型AIV。本研究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H7亚型AIV H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北美H7亚型AIV H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仅针对北美分支H7亚型AIV HA基因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不能检出欧亚分支H7亚型AIV、其他亚型(H3、H5和H9)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53 Copies/μL。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监测北美H7亚型AIV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可用于外来A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H3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情况,对2009~2014年采集的活禽棉拭子样品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共分离纯化出14株H3亚型AIV,通过对HA和NA基因克隆、序列测定,进一步确定11株为H3N2亚型,2株为H3N6亚型,1株为H3N8亚型AIV。对分离株进行鸡胚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与受体亲和性试验,结果显示14株分离株均具有优先结合SA唾液酸α-2,3-Gal受体的能力,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毒株,不具备感染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 H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贵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4年从贵州省三穗鸭体内分离鉴定出的1株H6N6亚型AIV (A/duck/Guizhou/013/2014) HA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duck/Guizhou/013/2014的HA基因与华东地区2009年鸭源H6N6亚型AIV同源性最高,达97.5%,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P-Q-I-E-T-R-G,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而NA基因则与福建2007年鸭源H6N6亚型AIV同源性最高,达98.2%;由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可知,HANA基因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湖南毒株位于同一分支,而与2007年贵州分离的3株H6N6亚型AIV不处于同一分支,说明A/duck/Guizhou/013/2014与本地区的H6N6亚型AIV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贵州地区H6N6亚型AIV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易发生抗原漂移,但识别我国H9N2亚型AIV流行株抗原差异性的关键抗原位点还不清楚.选取两株血凝抑制(HI)效价高的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2E4与2D6对A/Chicken/Shanghai/F/1998(H9N2)毒株施加抗体压力制备单抗逃逸突变株,鉴定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0):13-17
为了解目前我国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流行和增殖情况,2014年在上海、江苏、安徽和广东随机选取58个活禽市场,采集12 635份活禽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RT-PCR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15.11%拭子样品和98.28%的活禽市场是H9N2亚型AIV阳性。鸡、鸭、鹅、鸽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2.98%(1730/7529)、3.62%(94/2594)、4.08%(67/1643)、2.09%(18/861);上海、江苏、安徽和广东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4.11%(688/2853)、8.43%(284/3368)、15.27%(475/3110)、13.95%(461/3304)。活禽零售市场阳性率(34.40%)显著高于活禽批发市场感染率(12.24%)。随着家禽在批发市场内停留时间的延长,H9N2亚型AIV阳性率从11.45%(停留8 h内)上升到29.13%(停留48 h以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检出的H9N2亚型AIV均属于2007年以来我国H9亚型AIV主要流行分支,即h9.4.2.5分支。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活禽市场的家禽(尤其是鸡)H9N2亚型AIV感染率很高,并且随着活禽在批发市场内停留时间延长,以及向零售市场转移,H9N2亚型AIV存在一个显著增殖和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