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分离东北民猪源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从齐齐哈尔市某东北民猪场死亡仔猪的肝脏及其关节液样品中分离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分离菌,研究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阳性球菌1株,生化指标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相符。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7%~98%,其中与AB537921.1(Japan)同源性最高,达到98.99%,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以0.2mL/只(3.2×10^9CFU/mL)接种量感染小鼠,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分离菌对多黏菌素B、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新霉素均敏感,仅对罗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2016年6月~8月,湖北鲟养殖场的俄罗斯鲟发生一种以上下嘴唇充血肿胀为特征的病害。为确定其发病原因,本研究对自然发病鱼的病灶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人工感染、毒力检测、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患病俄罗斯鲟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确定其为俄罗斯鲟本次发病的病原菌,其对俄罗斯鲟幼鱼的半数致死剂量为3.64×10~4 cfu/g,该分离株生理生化特性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一致;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聚为一支,同源性在99%以上。该分离株鉴定为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dysgalactiae),命名为HD0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D03株对环丙沙星、痢特灵及氟苯尼考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及阿莫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首次证实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是俄罗斯鲟的病原菌,养殖时可以选用氟苯尼考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
《养猪》2020,(4)
2019年7月,湖南郴州某猪场少量仔猪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症状。为确定其发病原因,试验无菌取仔猪实质脏器和关节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优势菌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该优势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与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AB.537922.1(Japan)100%同源性,因此,鉴定为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命名为CZ1907株;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表明,CZ1907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红霉素中度敏感,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致病力,对21~23 g ICR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11×108CFU。该研究报道为湖南省猪源停乳链球菌感染情况补充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2):106-109
从江西省吉安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病仔猪关节液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阳性链球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子测序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健康小鼠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quisimilis),并命名为JXJASD-1株。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利福平表现较高的敏感性,对强力霉素、青霉素G中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表现出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有强致病性。本结果将对江西省仔猪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引起水貂肺炎死亡的病因,对送检的病死水貂进行剖检。从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出了一株革兰阳性球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化学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莫西沙星等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ooepidemicus)新疆分离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SzM)基因的分子进化与变异情况,为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试验对新疆地区某马场采集的病马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源Sz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SzM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zM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动物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一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将其命名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对其他14种药物均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国内外不同动物源分离株Sz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56.0%~7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分为4个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猪源分离株SzM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9%,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群,其与美国马源分离株NH55426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可丰富国内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M基因的信息数据,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贵州省某猪场引起猪体表脓肿的原因,本研究对该猪场脓肿部位的脓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序列分子分析及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脓汁中成功分离到了3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GP2018-1、GZGP2018-2和GZGP2018-3;GZGP2018-1菌株与NCBI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2菌株与NCBI上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3菌株与NCBI上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的同源性高达100%;3株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苯尼考较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红霉素耐药;3株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均具有致死性。本研究为该猪场猪体表脓肿的发病原因、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日常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停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其引发的奶牛乳房炎占总发病率的10%~50%。由于该菌具有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的双重特性,因此,该菌在奶牛乳房炎感染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源停乳链球菌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的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基因芯片、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牛源停乳链球菌致病性及致病机制与毒力基因相关,如黏附性基因、酶相关基因、生物膜相关基因等。停乳链球菌对常见的抗菌药耐药严重,且出现多重耐药性,耐药机制主要是停乳链球菌携带耐药基因所致。停乳链球菌疫苗有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蛋白疫苗等,但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牛源停乳链球菌分离鉴定技术、致病性及致病机制、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停乳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9):62-66
从广东省佛山市2个水产养殖场患病罗非鱼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编号为T4SH和G6C,经形态学、培养特性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为无乳链球菌。2株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菌,呈β溶血;16S rD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同源性达99%以上。2株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不敏感;而对磺胺类、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ooepidemicus)新疆分离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SzM)基因的分子进化与变异情况,为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试验对新疆地区某马场采集的病马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源Sz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SzM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zM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动物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一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将其命名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对其他14种药物均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国内外不同动物源分离株Sz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56.0%~7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分为4个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猪源分离株SzM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9%,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群,其与美国马源分离株NH55426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可丰富国内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M基因的信息数据,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株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血素(SL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一株羊源链球菌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溶血素(SLS)基因的变异特点,本研究自四川省某绵羊养殖场一只病死绵羊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链球菌并命名为SZ-1,经纯化培养后观察该菌的生长、染色特性,并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生化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S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培养后的细菌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β溶血;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同源性在99%以上;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螺旋霉素、红霉素、萘啶酸、庆大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和卡那霉素耐药;SLS基因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属参考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比在第87、291、450位出现了单个碱基的置换,核苷酸同源性为98.77%,SLS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SZ-1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BHS5、CY、ATCC36524)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所述本实验分离株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菌,该研究结果为该菌的临床诊断、选药治疗及其SLS基因的遗传动态变异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停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停乳链球菌表面蛋白MI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的方法从临床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内蒙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IG基因,得到一条1900bp的片段。将其连入PMD-19T载体中,经酶切,PCR及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经DNA测序分析,证实与GenBank中停乳链球菌MIG基因(AF354651)序列同源性为95%,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为确诊广东省江门市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发生脑膜炎死亡的病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溶血性观察、生化鉴定、小鼠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16S rRNA及M蛋白(SzP)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猪脑顶叶分离到1株致病菌,命名为SEZ20180618,分离菌在鲜血平板上生长出微隆起、圆滑湿润的小菌落,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在97%以上;SzP氨基酸序列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CT株、Cxy012株、SH00166株等参考菌株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100%。分离菌株SEZ20180618对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毒力,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54×10~6 CFU;分离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敏感,对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河北省唐山市某豚鼠养殖场发病豚鼠感染的病原菌,本试验采集发病豚鼠的眼角脓性分泌物,采用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PCR扩增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通过K-B试纸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19种中药对该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检测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培养24 h生长为针尖状透明菌落、呈β溶血,革兰染色为阳性圆球状、3~5个连接呈短链状,生化特性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相符,将其命名为MLQJ-1;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LQJ-1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同源性高达99.72%,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鉴定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MLQJ-1对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等8种抗菌药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等10种抗菌药耐药;苦地丁、苦参、黄芩和千里光对MLQJ-1的MIC值介于1.9~15.6 mg/mL,MBC值介于1.9~31.2 mg/mL;小鼠腹腔接种MLQJ-1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4,(8):1261-1266
利用THB(Todd-Hewitt Broth)固体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培养基选择培养无乳链球菌,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参考菌株(Accession:AF015927.1、JQ289582.1)16SrRNA和种属特异性基因cfb(CAMP因子)序列设计引物,对奶样中分离的12株疑似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经PCR扩增后,被检测的12株细菌均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16S rRNA基因序列,而12株中有8株可以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fb基因序列,条带单一,特异性好。序列BLAST显示,12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高度同源(>99.0%),各分离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99.0%~100.0%);cfb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9.0%),各菌株间cfb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100.0%)。经选择培养与PCR鉴定结果可以确定12株疑似菌株中有8株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及时准确鉴定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试验对规模化牛场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从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PCR扩增、动物回归试验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在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疑似为无乳链球菌(GBS),PCR扩增及基因比对与GBS的同源性高达97%~98%,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可引起动物乳房炎。说明分离的菌株为GBS。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试验从新鲜奶样中分离病原菌,并对经生理生化初步鉴定的无乳链球菌提取DNA,PCR扩增无乳链球菌16S rRNA序列。结果表明: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16S rRNA为1 541 bp,与Gen Bank登录的无乳链球菌16S rRNA同源性达99.25%,从而证实该目的菌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8.
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奶牛场的323份乳腺炎乳样,采用6%~8%绵羊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BETA-SSA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结合革兰染色、镜检,对可疑菌落分离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确定分离出停乳链球菌;同时选用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旨在研究停乳链球菌的分离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16株分离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71.30%、59.26%、52.78%,而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甲砜霉素高度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76.39%、73.61%、65.74%、64.3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于福建省漳州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病鱼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初步分离鉴定病原菌。经由16S rDNA特异性片段引物、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及测序比对鉴定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scpB基因)分布情况。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1大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 分离株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菌体排列为长短不一的链状,单个或成对存在;VP试验、CAMP均为阳性,触酶试验阴性,能发酵海藻糖,均符合无乳链球菌的典型特征,经鉴定共分离获得14株鱼源无乳链球菌。14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为Ⅰa型。分离株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而毒力基因scpB均未检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链霉素、新霉素、甲氧胺嘧啶耐药率均>70%。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8.5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宜开发降胆固醇保健食品的乳杆菌,试验采用乳杆菌选择培养基(LBS),从东北虎肠道分离、筛选得到10株乳杆菌。采用高胆固醇乳酸杆菌培养液(MRSO-CHOL)对分离菌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试验,并对降胆固醇最高的3株菌进行耐酸及耐胆汁盐试验;对胆固醇降解率高、耐酸、耐胆汁盐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从东北虎肠道分离得到的10株乳杆菌,体外均有降解胆固醇的能力,降解率为25.00%~65.00%,平均降解率为45.00%。菌株1胆固醇降解率为55.00%,且耐酸、耐胆汁盐的能力均较强,鉴定其为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