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15株猪源沙门氏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测定了多药外排泵基因oqxA、oqxB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了猪源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喹乙醇、痢菌净、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56%、20.93%、92.56%、16.74%;有152株菌同时携带oqxA和oqxB,另有7株菌单独携带oqxB;有156株菌携带floR基因; oqxA或oqxB阳性菌株可分为A~Q 17个ERIC型,oqxA和oqxB基因分布于不同的ERIC型菌株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分离的39株宠物源沙门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进行PMQR因子、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酰胺醇类基因及多肽类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97.4%(38/39),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高达100%(39/39),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100%敏感;耐药菌株以8耐为主,其主要耐药谱型为CIP-NOF-ENR-AMLAMP-KANA-TE-FFC;主要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有blaTEM和blaOXA;主要检出的PMQR因子有qnrS、oqxA、oqxB和aac(6′)-Ib-cr;主要检出的氨基糖苷类基因有aadA2和ant(3″)-Ia;主要检出的四环素类基因有tetB;主要检出的酰胺醇类基因有floR。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adA2+ant(3″)-Ia+tetB+floR共存类型为主。因此临床治疗宠物疾病时应尽量少用人用药物特别是人用新药,多使用兽用敏感药物,避免人发病时无药可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新疆某养殖场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携带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及β-内酰胺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共存情况。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等PMQR基因检测,分析阳性菌株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该羊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对被检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的有6种。47株菌携带blaTEM基因,34株菌携带blaOXA基因;未检出armA和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33株菌携带qnrS,46株菌携带oqxA,46株菌携带oqxB,47株菌携带acc(6′)-Ib-cr基因。新疆该养殖羊场分离株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和oqxB为主,耐药基因型复杂多变、呈多样化发展,应该加强对β-内酰胺酶及PMQR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3年新疆昌吉地区猪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355株喹诺酮耐药猪源大肠杆菌进行PMQR因子(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PMQR因子的携带率高达86.8%(308/355),其中42.9%(152/355)的菌株携带2种PMQR因子,11.3%(40/355)的菌株携带3种PMQR因子,6.5%(23/355)的菌株携带4种PMQR因子;检出率较高的PMQR因子有qnrS(62.5%,222/355)、aac(6′)-Ib-cr(55.8%,198/355)、oqxA(26.2%,93/355)和oqxB(29.0%,103/355),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qepA等基因。与本实验室2010年的调查结果比较,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携带的PMQR因子已从oqxA,oqxB为主发展成以qnrS,aac(6′)-Ib-cr,oqxA,oqxB为主,提示应加强PMQR因子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77份宠物犬直肠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6类23种耐药基因和葡萄球菌5类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77份宠物犬粪便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36株,葡萄球菌75株。除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外,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对其他被捡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7.0%以上,多重耐药以8耐为主,tetB、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nt(3″)-Ia和floR基因检出率在97.0%以上。宠物犬源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3.5%)、苯唑西林(90.7%)和氟苯尼考(82.9%)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集中在4耐、6耐和9耐,主要检出的基因为fexA(40.0%,30/75)和femA(18.7%,14/75),其次为tetM(16.0%,12/75)、ermB(14.7%,11/75)和mecA(1.3%,1/75)。【结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使宠物犬的细菌性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降低宠物犬源耐药菌转移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77份宠物犬直肠粪便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6类23种耐药基因和葡萄球菌5类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77份宠物犬粪便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36株,葡萄球菌75株。除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外,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对其他被捡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7.0%以上,多重耐药以8耐为主,tetB、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nt(3″)-Ia和floR基因检出率在97.0%以上。宠物犬源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3.5%)、苯唑西林(90.7%)和氟苯尼考(82.9%)耐药率在80.0%以上,多重耐药集中在4耐、6耐和9耐,主要检出的基因为fexA(40.0%,30/75)和femA(18.7%,14/75),其次为tetM(16.0%,12/75)、ermB(14.7%,11/75)和mecA(1.3%,1/75)。【结论】宠物犬源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使宠物犬的细菌性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降低宠物犬源耐药菌转移给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新疆焉耆地区4种动物(牛、鸡、猪、羊)源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管家基因invA的PCR检测,分离、鉴定沙门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分离株中用PCR的方法检测1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191株,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牛源(62.0%)、鸡源(28.3%)、猪源(9.0%)和羊源(8.5%);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鸡源、羊源、猪源、牛源的耐药严重程度依次降低,鸡源沙门菌耐药谱宽,多药耐药在0~3、5~7耐有分布,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在70.0%以上,羊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8.2%)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7耐(23.5%)为主,牛源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66.1%)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4耐(38.7%)为主,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耐药谱型多样化;不同动物源沙门菌中除qnrS和mcr–1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被检耐药基因均有检出,blaCMY–2和tetA基因仅在猪源沙门菌中被检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以同时携带blaTEM、blaOXA、tetB、oqxA、oqxB、aadA2、ant(3")–Ia、aac(6'')–Ib–cr、floR耐药基因为主,牛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在35%以上,羊源与猪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在20%左右,鸡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对氟苯尼考(FFC)的耐药性及floR基因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收集河南、湖北、江西、陕西、湖南、山西、安徽等7个省份合作猪场送检的病死猪肺脏、脾脏、支气管黏液等206份病料样本,从中分离APP并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FFC的敏感性,PCR及测序方法检测floR基因,并用随机引物PCR(AP-PCR)方法分析临床分离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了APP 28株,分离率为13.59%。4株APP对FFC耐药,耐药率为14.29%;15株携带floR基因,floR检出率为53.57%,高于APP对FFC的耐药率;有11株分离菌floR阳性但对FFC并不耐药。分析RAPD系统树状图发现,28株APP被分为几乎无核苷酸同源性的A和B 2大类、25种RAPD型,其中A类25株,分22种RAPD型,14株携带floR基因,这些菌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40%~80%;B类3株,分3种RAPD型,1株携带floR基因。本研究提示APP的floR基因主要以水平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10.
鸡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阳性率分别为78%和25%。总tet基因阳性率为90.6%,与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携带1种或2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试验菌共分为A~O 15个ERIC型,tetA和tetB几乎均匀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  相似文献   

11.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阳性率分别为78%和25%。总tet基因阳性率为90.6%,与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携带1种或2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试验菌共分为AO 15个ERIC型,tetA和tetB几乎均匀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  相似文献   

12.
动物源大肠杆菌PMQR基因流行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分离自广东省散养型养殖场的动物源大肠杆菌中oqxAB基因及其它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oqxA、oqxB、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琼脂平板稀释法对PMQR阳性菌株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qnrB 、qnrS、aac(6′)-Ib-cr、oqxA、oqxB的检出率依次为10.49%、18.88%、31.47%、44.8%和48.9%,但未检测到qnrA、qnrC、qnrD和qepA。oqxA与oqxB的检出率较高,且oqxA与oqxB常常同时存在。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MQR基因。PMQR阳性菌对18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PMQR基因在广东省兽医临床传播广泛,广东省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药敏谱呈多样化,多重耐药株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猪场人、动物和环境来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从该场采集养殖人员粪便和鞋底拭子、猪肛拭子和环境样品共855份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沙门菌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共分离到沙门菌288株,3种来源样品中沙门菌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殖人员样品(47.2%),猪肛拭子(33.9%)及环境样品(32.3%)。2)3种来源沙门菌对四环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75.0%以上;环境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最严重,人源与猪源沙门菌耐药情况相近。该场沙门菌对头孢噻呋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未检出对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分离株共有30种耐药谱型,3耐及以上菌株占81.3%,以7耐菌株为主,环境源沙门菌7耐菌株检出率(65.4%)高于猪源和人源沙门菌。3)分离株中检出11种相关耐药基因,blaTEM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ant(3″)-Ia、aac(6′)-Ib和floR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50.0%。猪源沙门菌中四...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 Bank中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floR基因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构建p MD-18T-floR阳性标准质粒。通过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熔解曲线的分析及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建立针对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同时对从养殖场分离的156株大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研制的试剂盒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对大肠杆菌磺胺类耐药菌株、β-内酰胺类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检测均为阴性,熔解曲线分析,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为88.8~89.2℃,没有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峰出现,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为96.7%。表明研制的试剂盒适合于临床样品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鸡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北地区临床分离的102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生化鉴定、MICS值测定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测.最敏感的是头孢喹肟,敏感率为93.1%;其次为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率分别为59.8%和54.9%;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到100%;此外,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的耐药率为78.4%~94.1%.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分子检测显示,有45.1%的菌株显示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4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floR基因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跨膜外输泵家族在共同的基序上是保守的,在克隆的floR序列与报道的floR序列间仅存在1~3个氨基酸替代.  相似文献   

16.
吴华  冯建坤  贺志沛  刘保光  胡功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28-13829,13834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在临床菌株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22株鸭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等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结果]22株鸭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和四环素全部耐药,耐药率达100%,呈现多重耐药性特点;其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检出率为90.9%,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结论]氟苯尼考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高耐药性,对其耐药基因的监测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5—2017年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的相关数据,为多重耐药病源菌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检测了2015—2017年新疆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携带率。对经选择性培养基和特异性PCR鉴定的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通过琼脂稀释法进行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同时采用PCR方法测定耐药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从不同动物中共分离获得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宠物(犬和猫)、猪、羊、牛和鸡;药敏试验显示,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80.0%,未检出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耐药的耐药菌株。从不同动物源分离的1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159株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8.1%;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均以CIP-AMP-TET-FFC-SMZ 5耐谱型为主。经耐药基因分析,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8%~97.4%,未检出blaSHV、qnrD、rmtB和mcr-1基因。综上,鼠伤寒沙门菌在新疆不同动物中流行率高,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菌株较多且耐药基因携带率高,部分不同动物源菌株间具有相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应加强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而控制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湖南地区沙门氏菌的耐药表现和基因分布情况,采集了永州、怀化、长沙等地生猪养殖场、屠宰场的猪肛门拭子样本和鸡盲肠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16种常见兽用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和血清型分析以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00份猪肛门拭子样本和170份鸡盲肠样本中总计分离到沙门氏菌69株,血清凝集试验显示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69株中的48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猪源和鸡源沙门氏菌都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具有很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在62%以上,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耐药率在40%左右,未有菌株对乙酰甲喹、安普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每株菌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最高出现了13重耐药菌株,尚未发现对16种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检出率普遍不高,其中Bla CTX-M检出率相对较高,为14.49%(10/69)。这表明湖南省部分地区健康来源动物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相对较高,并有一定的多重耐药情况存在,应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la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并分析菌株CY32全基因组序列结构。【方法】对5株bla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氟苯尼考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接合试验和blaCMY-2基因的Southern杂交定位,对其中一株菌CY32进行全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株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blaCMY-2位于染色体,其中,菌株CY12、CY32、S31和S52携带floR,菌株CY12和CY32携带qnrD。CY32的染色体同时含有SXT/R391型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ICEs)(ICEPmiJpn1)和PmGRI1共2种耐药基因岛。ICEs的可变区包含2个串联的复合型转座子(IS10构成),其中一个复合型转座子携带blaCMY-2;CY32的PmGRI1耐药岛含有12个耐药基因。与其他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PmGRI1相比,多重耐药区差异最大的区域位于Tn21转座子...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鸡场鸡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从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养鸡场共采集950份鸡泄殖腔拭子,从中分离出沙门氏菌8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方法对耐药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qepA和aac(6')Ib-cr)、β-内酰胺酶(bla_(TEM)、bla_(CTX-M)、bla_(SHV)、bla_(KPC)、bla_(CMY-2)、bla_(LAP-1)和bla_(OXA))及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和rmtB)共1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耐药结果显示:鸡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83.6%)和恩诺沙星(77.5%)呈现高水平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0%)较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1)qnrS检出率为12.5%,qnrB检出率为13.8%,oqxA检出率为51.3%,oqxB检出率为51.3%,aac(6')-Ib-cr检出率为37.5%,未检出qnrA、qnrC、qnrD和qepA;(2)bla_(CTX-M)检出率为5.0%,bla_(TEM)检出率为67.5%,bla_(SHV)检出率为13.6%,bla_(OXA)检出率为37.5%,未检出bla_(KPC)、bla_(LAP-1)和bla_(CMY-2)。(3)rmtB检出率为7.5%,arm A检出率为1.3%。乌鲁木齐周边鸡场分离的鸡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严重,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基因类型较多,使养鸡场细菌的多药耐药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