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纯化的荷叶总碱进行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活性研究,测定了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表明:荷叶总碱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其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3.86mg/mL、1.53mg/mL和9。  相似文献   

2.
白毛藤生物碱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法从白毛藤中提取了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并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应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四种方式测定了生物碱的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毛藤水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1.32 mg/ml、2.48 mg/ml和5.脂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4.27 mg/ml、1.56 mg/ml和9;两种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NDV作用,其中水溶性生物碱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脂溶性生物碱以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及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药理活性。以PEDV感染PK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效应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4种酚类成分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TI),分析4种酚类成分对PED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抗PEDV的药理活性,鞣花酸、白藜芦醇、没食子酸、白皮杉醇的TI分别为65.48、32.59、14.58、3.74;抗病毒效应鞣花酸最好,白藜芦醇优于没食子酸,白皮杉醇最弱。结果表明,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具有体外抗PEDV药理活性,鞣花酸、白藜芦醇、没食子酸具有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药物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作用,作者对5种常见的抗病毒药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抗鸭坦布苏病毒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0.625 mg/m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测试桃金娘鞣质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影响,体外试验以PEDV感染PK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效应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桃金娘鞣质抑制PEDV增殖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和治疗指数(TI),同时设利巴韦林对照组;体内试验以PEDV感染昆明种小鼠为模型,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设桃金娘鞣质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利巴韦林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PEDV含量,观察桃金娘鞣质抗PEDV增殖能力。结果显示,桃金娘鞣质能明显抑制PEDV引起的细胞病变,半数有效浓度为0.021 mg/mL,不如利巴韦林0.0098 mg/mL(P0.05);治疗指数为361.9,优于利巴韦林214.28(P0.05);桃金娘鞣质能影响PEDV在小鼠体内的增殖数量,并呈现一定量效关系;桃金娘鞣质各剂量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EDV含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EDV含量均低于利巴韦林对照组(P0.05),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EDV含量在桃金娘鞣质高、中、低剂量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桃金娘鞣质具有体外、体内抗PEDV药理活性,有进一步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针剂,以Reed-Muensch法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及抗山羊痘和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内用针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GPV和CPDV均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8mg/mL和5.4mg/mL。该试验结果为探索秃疮花针剂的抗病毒机理和秃疮花针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对其细胞毒性、病毒灭活、吸附和增殖等进行体外抗病毒研究,从而研究其抗病毒效应。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Vero E6细胞上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其IC50为5.18mg/mL,TI为34.1。结果表明,灰树花β-葡聚糖能明显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PE效应,具有较好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筛选具有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作用的中药研究基础上,选取药效较好的三种中药:穿心莲、芦根和夏枯草。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抗病毒成分,采用MTT 法观察了穿心莲内酯盐、芦根多糖和夏枯草多糖成分对猴肾上皮细胞系(Marc-145) 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阻断、抑制、直接杀灭3种作用方式观察了各成分抗RPPS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盐对细胞最大安全浓度为0.16 mg/mL,芦根多糖为0.575 mg/mL,夏枯草多糖为1.125 mg/mL;芦根多糖在三种方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抗PRRSV作用,而穿心莲内酯盐和夏枯草多糖阻断PRRSV作用不明显,抑制和杀灭PRRSV作用明显。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盐、芦根多糖和夏枯草多糖均有抗病毒作用,为抗病毒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检测抗病毒药物对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有效性。利用F81细胞建立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计算病毒的抑制率。结果显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L-赖氨酸、板蓝根和黄芪多糖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9.5、3.3、3.4、161.0和4.7 μg/mL,聚肌胞IC50为6.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6.8、39.3、2 588.0、4.5、78.7和5.8。结果表明,L-赖氨酸和黄芪多糖为高效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以MDCK细胞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宿主,金刚烷胺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清毒片对病毒的3种不同作用方式,即先感染病毒后给药,先给药后感染病毒和药物病毒同时作用,每种方式3个重复,观察清毒片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清毒片具有不同形式的抗H1N1亚型流感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合成作用,阻止病毒吸附传入细胞作用和直接灭活病毒作用。清毒片抑制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合成作用的3个重复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11、434、532μg/mL,治疗指数(TI)为3.5;清毒片阻止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吸附、传入细胞的3个重复的EC50分别为404、458、467μg/mL,TI为3.6;清毒片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直接灭活作用的3个重复的EC50分别为479、481、461μg/mL,TI为3.4。说明清毒片体外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3种藏药的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作用效果,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对BVDV进行增殖并检测TCID50;通过CPE观察和CCK8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3种藏药和利巴韦林的最大药物安全浓度和药物半数中毒浓度(CC50);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药和病毒预先作用的3种不同加药方式进行体外抗病毒抑制试验,计算不同作用方式下抗病毒有效率、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治疗指数(TI),进一步明确各个药物对BVD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Reed-Muench氏法计算出病毒的TCID50为10-4.67·0.1mL~(-1);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1mg·mL~(-1)、1mg·mL~(-1)、8mg·mL~(-1)和2μg·mL~(-1);3种藏药及利巴韦林在药物和病毒预先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高于50%,其中矮紫堇浓度为1mg·mL~(-1)时,有效抑制率可达到72.86%,抑制效果极显著高于利巴韦林(P0.01);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两种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小于30%,药物的吸附阻断作用和复制阻断作用并不明显。综上所述,3种藏药对BVDV均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其中,矮紫堇直接杀灭效果最佳且优于利巴韦林,有望被进一步开发成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中药使君子提取物体外抗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的作用效果,试验分别采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对使君子进行提取,得到使君子醇提物和使君子水提物,设置使君子醇提物组、使君子水提物组、甲硝唑对照组(3组各分别设置0.312 5,0.625,1.25,2.5,5 mg/mL5个药物浓度)及空白对照组(TYI-S-33培养基),分别在37℃厌氧培养滋养体浓度为8.0×105~4.2×106个/mL的贾第虫24 h,收集贴壁虫体,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IC50的使君子醇提物、使君子水提物和甲硝唑分别作用于贾第虫,依次培养0,2,4,6,8,12,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计算出药物达IC50的最短作用时间;对作用时间分别为6 h和12 h的使君子醇提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分析使君子醇提物对贾第虫滋养体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液对贾第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君子醇提物、使君子水提物和甲硝唑的IC50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NB)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的效果。本研究以Marc-145细胞和PPRSV弱毒疫苗毒株(TJM-F92)为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检测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3种方式处理细胞后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结果发现,FNB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μg/mL,因此,选择25~500 μg/mL浓度范围的FNB进行后续试验。各浓度的FNB处理病毒后,能不同程度的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抗病毒效果越好。其中,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两种方式抗PRRSV效果显著,在25~5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55%~65.23%和24.85%~73.60%。而先给药后接毒,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药物最高剂量(50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为7.00%,抗病毒效果不明显。FNB预先作用于Marc-145细胞虽未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即药物对于PRRSV预防作用效果不理想,但是FNB对病毒感染细胞后呈现一定的作用,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合成、释放及直接杀灭病毒,进而能够有效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本试验结果不仅为FNB在临床上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为辣蓼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香薷挥发油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了石香薷挥发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石香薷挥发油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拮抗作用,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o)、半数细胞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治疗指数(TI)及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的TDo、TD50、IC50、TI分别为1.56g/l、3.13g/l、0.20g/l、15.65,石香薷挥发油0.79g/l对NDV所致的C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提示石香薷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NDV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H1N1猪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感染模型,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结合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MDCK细胞最大无毒浓度为5.34 mg/m L,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 L,治疗指数(TI)为18.0;当药物浓度≥1.25 mg/m L时,能明显降低H1N1猪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提示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有确定的体外抑制H1N1猪流感病毒的作用,并能影响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PEDV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Vero细胞作用效果,以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通过检测药物抗PEDV活性,计算其IC50和治疗指数TI,并从药物对PE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吸附抑制、穿入抑制及复制抑制5个方面探讨复方术芩抗PEDV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复方术芩提取液能明显抑制PED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7.41mg/L,TI为23.40。各浓度术芩提取液对PEDV病毒复制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直接灭活作用和复制抑制试验效果比较明显,且质量浓度C=100mg/L,与病毒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C≥25mg/L,细胞保护率均超过50%。而阻滞试验、吸附抑制试验和穿入抑制试验,药物质量浓度需要达到100mg/L才出现显著的保护作用。表明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抗PEDV主要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灭活和对病毒复制抑制而达到抗病毒功效。  相似文献   

17.
制备莪术油注射液,评价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在PK-15细胞上,通过不同加药方式观察PK-15细胞病变(CPE),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0)为86.4μg/mL,半数感染浓度(TD50)为162.2μg/m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莪术油注射液对PPV 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μg/mL,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3.75μg/m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50)为81.2μg/mL。结果表明莪术油对PPV 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NB)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的效果。本研究以Marc-145细胞和PPRSV弱毒疫苗毒株(TJM-F92)为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检测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3种方式处理细胞后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结果发现,FNB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0μg/mL,因此,选择25~500μg/mL浓度范围的FNB进行后续试验。各浓度的FNB处理病毒后,能不同程度的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抗病毒效果越好。其中,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两种方式抗PRRSV效果显著,在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55%~65.23%和24.85%~73.60%。而先给药后接毒,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药物最高剂量(5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为7.00%,抗病毒效果不明显。FNB预先作用于Marc-145细胞虽未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即药物对于PRRSV预防作用效果不理想,但是FNB对病毒感染细胞后呈现一定的作用,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合成、释放及直接杀灭病毒,进而能够有效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本试验结果不仅为FNB在临床上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为辣蓼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的TD50和TD0分别为62.5、16.125 mg/L;对猪肾(Porcine kidney,PK-15)细胞的TD50和TD0分别为31.25、4.03 mg/L;对NDV LaSota株、PRV株所致细胞病变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表面活性素可以直接作用于NDV LaSota株、PRV株,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预防NDV LaSota株感染及抑制其复制的作用.但对PRV病毒作用不显著.其抗病毒效果和相应的阳性对照抗病毒药物病毒唑(Ribavirin),无环鸟苷(Acyclovir,ACV)相当,并且由于其细胞毒性较弱,可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测试了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显示:药物在高浓度时,对CEF细胞表现出毒性,在中、低浓度时对CEF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CEF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分别为375μg/mL和187.5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