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 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泰妙菌素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中介率分别为83.3%和100%;33.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6株菌均携带有磷霉素耐药基因FosB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A的部分基因vanRSYZ,其中5株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phL,部分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或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结论】 本试验从养殖场未经消毒处理的鸡蛋外壳上成功分离到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发现其携带有多种毒力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性,有潜在致病性和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李清竹  吴长德 《养猪》2023,(1):83-88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本试验对辽宁某规模化猪场3日龄腹泻仔猪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腹泻仔猪肝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16S rD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序比对,与GENBANK登录号为CP031919.1(血清型为O145大肠埃希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4%,表明分离菌株为血清型O145大肠埃希菌;动物试验结果:分离菌36h内引起感染小鼠全部死亡,说明分离菌株为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离菌株携带iusD、iss、FimH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敏感,对阿米卡星中敏,对多黏菌素B、头孢唑啉、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多黏菌素E、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唑和多西环素等11种药物均呈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分离菌株携带aac(6′)-Ⅰb、aac(3′)-Ⅱ、TEM、qnrS、ermB等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芽孢杆菌是一类抗性强耐高温的细菌,部分芽孢杆菌有益生作用,在动物肠道内能有效抑制病原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繁殖,维持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本试验从引进的饲料样品中分离出4株杆菌,分别命名为YB-1、YB-2、YB-3和YB-4,通过表型鉴定及16S-rRNA测序鉴定,YB-1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B-2、YB-4为枯草芽孢杆菌、YB-3为蜡样芽胞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表明:YB-2、YB-4与枯草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和100%;Y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99.17%,YB-3与蜡样芽胞杆菌亚种的同源性为100%,从样品中分离出两株枯草芽孢杆菌,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和一株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及其呕吐毒素基因携带情况,从规模化饲料生产企业采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样品246批。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共分离蜡样芽孢杆菌63株,分离率为25.6%,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检出4株含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基因,携带率为13.3%。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尤其是含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牦牛源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 PCR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分析。结果显示:56份牦牛奶样,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DNA PCR并测序,其中有42株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5%(42/56),占总检出细菌的31.11%(42/135);其中分离菌株B2019 16S rDNA PCR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同源性为88.6%~99.3%,运用Mega7.0将分离菌株B2019与6株参考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小鼠腹泻,剖检小鼠发现肝脏肿大,肺脏边缘有出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和米诺环素等13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表现为中介,对其他16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6.
隐性乳腺炎乳牛乳样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10月起,笔者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中随机抽取48头共184个乳室,进行了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该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与蜡样芽孢杆菌极为相似;小白鼠腹腔注射可致其死亡,证明该菌所产毒素毒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从猪肺组织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PCR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多位点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并采用抗生素和中药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结果与肺炎克雷伯菌生化特性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KP-0728;MLST分析显示,KP-0728属于ST-35型,与ST-875汇聚在一支;KP-0728含有ugewabGfimHkfu 4种毒力基因,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高剂量感染可导致小鼠死亡;KP-0728携带bla-SHVsul2tetAaadA1 4种耐药基因;KP-0728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美唑、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替考拉宁敏感;9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茯苓对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KP-0728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动物治疗试验相关数据显示茯苓对KP-0728具有体内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分离到1株猪源ST-35型肺炎克雷伯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可致小鼠发病,半数致死量(LD50)为4.56×106 CFU,对中药茯苓和多种抗生素敏感,研究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治和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荣昌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例的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细菌培养、致病性试验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该细菌被鉴定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蜡样芽孢杆菌均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氧氟沙星等极度敏感,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敏感性极低。  相似文献   

10.
豆朋朋  王利  方庆  李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745-275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疆犊牛腹泻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腹泻多是1月龄以内的犊牛出现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选取新疆4个地方犊牛腹泻的粪便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大肠杆菌99株,肠链球菌33株,肠球菌23株,蜡样芽孢杆菌20株,沙门菌3株,克雷伯菌3株,蜡样芽孢杆菌1株及末鉴定菌株10株.分别选取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磺胺异(哑)唑、氨苄西林、奥复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恩诺沙星共9种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唑啉、磺胺异(哑)唑、恩诺沙星、呋喃妥因对所选分离菌表现高度敏感;吉他霉素、红霉素分离菌株都对所选分离菌表现低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16S rRNA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凝结芽孢杆菌不同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5株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菌株纯化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的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和MLST技术相结合进行分析.其中MLST采用5个管家基因:adk、recF、sucC、rpoB和spo...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兔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病死兔进行剖检,结合传统分离培养及16S rRNA和荚膜抗原A(capA)基因的PCR扩增等鉴定病原菌,PCR方法扩增其23个毒力基因,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的菌落特征为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圆形、露珠状,染色镜检可观察到革兰阴性、两端染色较深的红色短杆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和capA基因与多杀性巴氏杆菌Q菌株(GenBank登录号:CP033597)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100%。23个毒力基因中仅pfhA、oma87、fur、pmHAS基因检测出目的条带,其余19个毒力基因均未检出。该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多黏菌素B共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等耐药。结果表明本试验从病死兔中分离鉴定出1株荚膜血清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选用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等进行治疗。该结果可为临床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羊场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羊的细菌性病原,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从病变肺组织分离鉴定细菌,利用5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确定其血清型,扩增分离株的16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分离菌致病性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病羊的病变肺组织中分离鉴定到一株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携带8个毒力相关基因,其片段序列与NCBI上己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同源性在99%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其他23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eBank上发表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内化素B(internalin B,inlB)和肌动蛋白A(actin A,act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5株不同来源的健康绵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和一株临床分离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inlB及act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分析其序列,并对2株部分基因缺失的单增李氏杆菌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单增李氏杆菌与临床分离株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发现2株部分基因缺失的单增李氏杆菌;小鼠攻毒试验表明缺失株毒力有降低,但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36-941
通过对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组织器官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毒力强弱。主要从发病猪的关节液、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内采集病原菌经过培养、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后,用PCR方法通过扩增gdh基因和16SrDNA基因,16SrDNA测序后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比对,MLST(aroA、cpn60、dpr、gki、mutS、recA、thrA)分型研究、血清学分型以及mrp,ef,sly 3对毒力基因的扩增分析,结果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SXZ-1株),16SrDNA序列与国内外部分地区菌株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100%。MLST型为ST7型,具有强致病性(mrp+ef+sly+),表明山西存在ST7型强毒2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病牛消瘦甚至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病牛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种,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各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fcbD)PCR扩增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特征,同时16S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以及各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只扩增到Kmt-1和hyaD-hyaC特异性基因片段;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其他30种药物敏感,同时感染小鼠全部死亡。结果显示从病牛体内分离到1株毒力较强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37-442
为了探索鼠伤寒沙门菌双组分信号系统CpxAR的应答调节蛋白基因cpxR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的影响,为下一步研究CpxAR系统对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ERIC-PCR、MLST分型技术筛选流行克隆株JS_分,应用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基因缺失突变株JS_分△cpxR,并分别测定了小鼠腹腔注射JS_标、JS_标△cpxR、JS_分、JS_分△cpxR后的LD_(50)。结果显示:89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1个ERIC型、4个ST型,流行性克隆株为ST1920型(新的ST型)。LD_(50)结果显示,JS_标、JS_标△cpxR、JS_分、JS_分△cpxR对小鼠的LD_(50)分别为5.79×108、7.85×108、1.91×107、3.35×108 CFU。其中ST1920型代表株(JS_分)的LD_(50)较JS_标低约30.31倍,JS_标△cpxR突变株的LD_(50)比其亲本株JS_标升高了1.36倍,JS_分△cpxR突变株LD_(50)比其亲本株JS_分升高了17.54倍。结果表明cpxR基因缺失株毒力均明显下降,cpxR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密切相关,对致病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3日龄健康小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乳杆菌,用PCR方法从分离菌株扩增16S 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340 bp的DNA片段,该片段的核酸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U290749。将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它乳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公布的鼠约氏乳杆菌分离株(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6%,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鸡约氏乳杆菌(chicken Lactobacillus johnsonii),命名为HN/071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来源的地衣芽孢杆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牛津杯抑菌试验等检测技术,对5株不同来源(鸡粪、羊粪、牛瘤胃内容物、猪肠内容物及土壤)的地衣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5株分离株B17(鸡粪)、B30(羊粪)、B32(牛瘤胃内容物)、B35(猪肠内容物)和B38(土壤)均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其中有3株不同来源的分离株B30、B35和B38菌落形态相同;镜检可见分离株均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均有近中生的孢子,符合芽孢杆菌的菌体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芽孢杆菌相符;PCR扩增均得到约为1 500 bp的目的片段;所有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地衣芽孢杆菌在同一簇,均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在5株地衣芽孢杆菌中,除猪源地衣芽孢杆菌B35外,其余4株均有抑菌作用,羊源及牛源地衣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