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未膨大的不定根和膨大的贮藏根之间6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以及从贮藏根顶端到末端内源激素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无论不定根还是贮藏根,ABA在6种内源激素中含量最高,其次为IAA,其余4种内源激素(BR,GA,JA,ZR)含量较低,ABA和IAA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两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贮藏根中ABA和BR的含量极显著高于不定根(P≤0.01),ABA和BR可能在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膨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AA、GA、JA、ZR 4种内源激素在不定根和贮藏根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空心莲子草贮藏根中,BR表现出明显的从顶端向末端递减规律,IAA在贮藏根中部的含量最高,ABA、GA、JA、ZR 4种内源激素在贮藏根顶部、中部、尾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ABA和JA等激素参与葡萄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寒性不同的2个葡萄品种(贝达和梅鹿辄)一年生枝条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25℃、5℃、-15℃)下葡萄叶片中IAA、GA、iPA、ABA和JA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25℃),抗寒性强的贝达叶片中ABA、JA和iPA含量均高于抗寒性弱的梅鹿辄,而IAA、GA含量则低于梅鹿辄;低温(5℃、-15℃)下,2个葡萄品种叶片中均出现ABA和JA的猝发,而IAA、GA、iPA则显示出先降低后有所升高的变化;其中ABA和JA分别与IAA和GA的比值随品种抗寒性的增强及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与品种抗寒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愈伤再生苗生长前期,分别使用赤霉素(GA)与多效唑(PP333)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等生长部位,对植株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 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GA处理甘蔗植株叶片中IAA含量较对照变化较大; G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 ABA含量逐渐上升; ZR在前期稍高于对照,后期与对照一样。PP333处理甘蔗叶片中IAA、 GA、 ABA与ZR含量初期较高,之后比对照稍低。GA与PP333配合处理后,甘蔗叶片中的IAA、 ABA含量与对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GA含量较对照变化较大; ZR含量有所上升。(2) GA处理后, GA/IAA、 ABA/IAA、 ZR/IAA比值变化趋势相似。PP333处理的GA/IAA比值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ABA/IAA、 ZR/IAA比值则比较活跃。GA与PP333配合处理的甘蔗叶片GA/IAA比值前期稍有下降而后上升; ABA/IAA、 ZR/IAA比值变化趋势较一致。经GA与PP333处理的甘蔗植株体内的内源激素IAA、 ZR含量及其GA/IAA、 ZR/IAA比值变化较大,激素之间的平衡调节着甘蔗茎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控释氮肥对水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水稻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控释氮肥对水稻叶片中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处理水稻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与尿素相比较,控释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早、晚稻各时期叶片中IAA,ZR和GA3等内源激素的含量,降低ABA含量.控释氮肥提高IAA,ZR和GA3含量效果最显著的时期是在孕穗至孕穗后第16天,而降低ABA含量效果最显著的时期是在孕穗后16~32d.控释氮肥处理早、晚稻各时期叶片中的IAA/(IAA ABA ZR GA3)值均显著高于尿素处理,ABA/(IAA ABA ZR GA3)值均低于尿素处理,两处理间的ZR/(IAA ABA ZR GA3),GA3/(IAA ABA ZR GA3)值差异不明显.由于水稻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因此,控释氮肥通过对水稻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调控,较施用尿素可以增产9.5%(早稻)和6.9%(晚稻).  相似文献   

6.
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叶底红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这4种激素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GA3和ZR含量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时均达到高峰,相反IAA含量处于低谷;ABA含量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高峰,而此时GA3和ZR含量处于低谷;内源激素含量峰、谷时间和叶底红花芽分化的完成时间相一致;4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几种激素均与叶底红花芽分化密切相关,高水平的ABA/IAA、ZR/IAA、ZR/GA3有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孕育。  相似文献   

7.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23个无性系苗木的内源植物激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无性系间的IAA、GA、ABA、ZR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差异程度表现为IAA>GA>ABA>ZR;IAA、GA、ZR 3种激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BA的含量与上述3种激素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雷公藤无性系间内源激素平衡性差异比较显著,ABA/IAA、ABA/GA、ABA/ZR、ABA/(IAA+GA+ZR)的变异系数大于IAA、GA、ABA、ZR的变异系数;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无性系分为内源激素含量从高至低4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控制贮藏期马铃薯发芽来提高种薯质量和节约贮藏成本.【方法】采用以‘大西洋和夏波蒂’2个品种的微型薯为材料,在4、10、20℃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统计发芽率,测定块茎内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马铃薯发芽率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与大西洋的ABA含量分别为119ng/g和143ng/g,而在20℃和10℃贮藏条件下,检测不到ABA.GA3含量也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的GA3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66%和58%;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IAA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83%和86%;【结论】ABA是抑制马铃薯发芽的主要激素因素.在此基础上配制以ABA结合H2O2的抑芽剂,并使用该抑芽剂对大西洋和夏波蒂微型薯进行抑芽,测定施用抑芽剂后的內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ABA∶H2O2(3%)∶C2H5OH(5%)=0.1g∶0.1L∶0.9L配比下施用的发芽率下降幅度最大,ABA含量最高,GA3和IAA含量最低,为良好的抑芽剂配方.  相似文献   

9.
茄子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性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性结实品系D1和非单性结实品系N1为试材,进行授粉和未授粉处理,研究茄子子房(幼果)内的内源激素的变化与单性结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D1未授粉与授粉处理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IAA、ZR、ABA的含量逐渐升高,而GA含量在花后4d达到最高值,后又迅速下降.对于非单性结实品系N1,授粉可使子房内源激素IAA、GA、ZR、ABA水平急剧上升,而未授粉的子房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较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相对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授粉处理中IAA、GA、ZR和ABA含量分别为未授粉的14.5倍、3倍、4.5和2倍.D1授粉与未授粉处理以及N1授粉处理,在开花前后ABA/(IAA+GA+ZR)>1,而N1未授粉处理的ABA/(IAA+GA+ZR)<1.N1在开花前子房内ABA/(IAA+GA+ZR)的比值就高于D1.可见,授粉刺激对单性结实品系内源激素含量影响较小,但对非单性结实品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桂淮2号"优良山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山薯试管零余子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管零余子形态建成过程中,内源GA3、ABA、IAA、ZR和JA含量均在培养第20d明显上升,20~40d期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培养后期,ABA、IAA、ZR和iPA含量逐渐上升,而GA3含量逐渐降低。内源激素间的平衡水平也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变化,ABA/GA3、ZR/GA3和iPA/GA3表现为培养0~20d先降低、后期持续上升的趋势,而IAA/GA3、JA/GA3从起始培养开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山药品种形态指标与5种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山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和指导山药的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毕克齐山药和河北安平白山药7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块茎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了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茉莉酸(JA)、玉米素(ZR)等5种内源激素含量,并分析不同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山药形态指标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山药品种块茎膨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内源激素ZR和GA_3含量有变化,但比较稳定;内源激素JA含量,两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河北安平白山药的JA含量与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JA明显抑制了河北安平白山药块茎的周长增加、重量增加及伸长生长;内源激素IAA和JA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水平高低,两个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内源激素ABA、GA_3、IAA可促进2个山药品种块茎生长发育,其中ABA、IAA对毕克齐山药块茎伸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内源激素ZR、JA可促进河北安平白山药的块茎形成及初期块茎周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与脱落酸对一串红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滤纸床发芽方法测定一串红种子发芽率.采用HPLC测定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内源GA3和ABA含量,并观察外源GA3、ABA以及去掉种皮对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不同,未完全成熟的二级种子最高,完全成熟的一级种子次之;随成熟度提高,种子中内源GA3含量逐渐下降.在室温或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增加,3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干种子内源GA3含量却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仅在后期有所上升;外源GA 3处理对新采收和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用明显,但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弱.去掉种皮,裸胚发芽率增加幅度很大.在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均没测出ABA,外源ABA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没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变与温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及激素平衡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台农1号、大白、穗中红3个番木瓜品种两性株的叶片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高温条件下(30~42℃)叶片的四种内源激素(IAA、GA3、ZR和ABA)含量.结果表明:3个番木瓜品种在株性稳定时(30~32℃)时,IAA、GA3含量及(IAA+ ZR)/ABA、GA3/ABA比值保持较低水平,而ZR和ABA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株性转变时(35 ~40℃)时,4种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均较高,同时(IAA+ ZR)/ABA、GA3/ABA和(IAA+ ZR)/GA3比值也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和温度对四种激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主成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番木瓜两性株趋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是IAA和ZR的含量,两者含量对两性株的趋雌发育起抑制作用.而对两性株趋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是GA3.ABA对两性株的趋雄发育和趋雌发育均起到抑制作用.综合表明,ZR含量和(IAA+ ZR)/GA3平衡的调节是影响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探索其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调控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增强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的适应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常规生产区作对照,重复4次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人工控制日光温室内温度(白天(16±2)℃,夜间(8±2)℃),使供试番茄经过3 d亚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第1、3、5功能叶、嫩茎和花的四种主要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区(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第1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51.76%、27.76%、133.62%、28.48%,第3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42.10%、33.16%、60.97%、119.40%,第5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42.52%、10.96%、127.97%、10.60%,嫩茎的GA含量降低19.26%,ZR、IAA、ABA含量分别提高10.43%、18.08%、19.48%,花的GA、ZR、IAA、ABA含量分别提高68.10%、12.09%、44.68%、3.76%。1/2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除嫩茎的GA和花的ZR含量有所降低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进行ANOV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以上内源激素指标除第5功能叶的ABA、嫩茎的ZR、花的ZR与ABA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土壤有机质比较充裕的条件下,黄绿木霉T1010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功能叶、嫩茎和花的四种主要植物内源激素GA、ZR、IAA、ABA的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离体培养条件下半夏叶柄形成珠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半夏试管珠芽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半夏无菌叶柄为材料,倒置在MS基本培养基上,对半夏珠芽形成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倒置半夏叶柄的珠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叶柄形态学上端;ELISA方法测定显示,半夏叶柄形成珠芽的过程中叶柄上端IAA、ABA、ZR和J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GA3在的珠芽形成初期急剧下降。随着珠芽的形成,GA3与其它各激素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IAA/GA3、ABA/GA3、ZR/GA3和JA/GA3的比值先呈下降趋势,15 d后开始上升;在珠芽快速形成期(10~20 d)IAA/GA3、ABA/GA3和JA/GA3维持在高的水平,其中JA/GA3的比值20 d后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淹水胁迫过程中澳洲茶树的生理响应机制,对其淹水胁迫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前期,ZR,GA3,IAA和ABA这4种内源激素含量都呈小幅波动,而胁迫中、后期,ZR,GA3,IAA这3种促进植株生长的激素整体呈升高趋势,ABA则呈下降趋势,(ZR+GA3+IAA)/ABA的值也逐渐升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澳洲茶树在淹水条件下的激素应答机制,为种植生产中的合理用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新竹发育过程中母竹内源激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内源激素对厚竹孕笋成竹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了厚竹在笋芽萌动、竹笋生长和新竹长成期母竹不同器官中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母竹中IAA和ABA含量相对较高,GA和ZR含量相对较低。笋芽膨大期竹鞭中的生长促进物质含量比地上器官高,其中GA和ZR含量差异显著,说明在笋芽膨大期厚竹地下系统并未休眠。竹笋生长期,地上器官中各种激素的总含量均高于竹鞭,其中ABA含量差异显著,母竹竹叶中的IAA和ZR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和其他器官,生命活动最为旺盛,竹林系统的生长中心由地下转入地上。从笋芽膨大至新竹展叶,母竹竹叶和竹枝中的IAA、GA和ZR含量呈抛物线变化,ABA含量则逐渐降低;竹秆中IAA、GA和ABA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ZR含量呈抛物线变化;竹鞭中IAA、ZR和ABA含量先降后升,GA含量则是前期快速下降,后期趋于稳定。地上器官中生长促进物质与ABA的比值及ZR/IAA值均是先增大,竹笋生长期达到最高,之后趋于平稳或略有降低。竹鞭中IAA/ABA、ZR/ABA和ZR/IAA值变化不大,GA/ABA和GA/IAA值前期显著下降,后期趋于平稳。GA/ZR值在4个器官中均是前期显著降低,后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油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特征,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为试材,对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IAA、GA3、ZR和矿质元素氮、磷、钾、锰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油茶果实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质量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种子油脂的积累进程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之后。油茶果实中ABA和IAA含量较高,ZR和GA3的含量较低。盛花后255 d 之前,种子中的内源激素ABA、IAA和GA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皮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种子,而且其变化特征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相吻合,油茶发育后期果实的膨大生长与果皮内源激素IAA、GA3和ZR的含量紧密相关。在油茶种子油脂积累之前(盛花后255 d),种子内源激素ABA含量出现高峰,ABA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油茶果实迅速膨大期,果皮中氮和磷元素的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种子中氮、磷、钾和锰元素的含量表现出迅速下降趋势,随着种仁含油率升高,果皮中氮、磷元素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钾和锰元素的含量升高,种子中钾和锰元素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果皮和种子中矿质元素可能发生了相互转运。   相似文献   

19.
在白花泡桐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记录种子发芽率,测定各处理种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GA含量影响极显著;浸泡时间对ABA含量影响显著;而3种因素对种子芽内的IAA含量、ZR含量影响均不显著;GA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野果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疆野苹果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不同发育周期、不同年限、不同生长状况的新疆野苹果叶片与果实鲜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IAA、GA3、ABA、ZR、JA这5种激素的含量。【结果】从6~9月,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GA3含量下降,JA、IAA、ABA含量上升;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GA3、IAA、ABA含量上升;退化和正常的果实ZR、JA、GA3、IAA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的趋势。2018年相比于2017年,正常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JA、ABA含量上升,GA3、IAA 含量下降;退化的新疆野苹果叶片ZR、ABA含量上升,GA3、IAA 含量下降;正常和退化的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是JA 含量上升,ZR、GA3、IAA、ABA 含量下降。在5种不同存活率的新疆野苹果中,得出10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IAA、ZR、GA3含量最高,2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JA含量最高,10%存活率新疆野苹果林叶片的ABA含量最高,得出存活率越高,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也会越高。【结论】2种不同生长状况下,新疆野苹果5种内源激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表现出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