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来启动免疫反应。已发现TLRs在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肿瘤等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TLRs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对机体免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佐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应用时,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本身并不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它能够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提高抗原对免疫系统的递呈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典型的模式识别受体(PRR),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以及病原模式识别(PAMP)受体之一。在鸡体中发现的TLRs(chTLRs)已经超过10种,其在进化中趋于保守,能识别保守的微生物成分。TLRs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不仅在先天性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有效地启动获得性免疫。论文对部分TLRs在鸡体中的分布及参与激活获得性免疫途径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机体对微生物入侵的免疫炎症应答过程中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启动机体天然免疫应答机制的关键,主要在获得性免疫系统被活化之前发挥抗感染作用。NODl作为一种新的胞内识别受体参与了细胞凋亡和核因子NF-KB的活化,并与一些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天然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DC)是抗原递呈细胞 ( APC)的一种 ,它可以将抗原物质递呈给 TH细胞。树突状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 。最近的研究表明 ,树突状细胞可以递呈肿瘤抗原 ,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能力 [8] 。还有研究表明 ,树突状细胞可以携带 HIV- I,并递呈给抗原反应性 T细胞 ,还可以诱导广泛的淋巴细胞死亡[10 ] 。因此 ,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对基础医学和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是具有树突状外形 ,突起的长度、粗细、数量因不同的树突状细胞而有所不同[1] 。DC起源于骨髓干细胞 ,血液…  相似文献   

6.
两栖类处于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阶段,进化地位重要。近年来因疾病的爆发、生境破碎化、环境污染、紫外辐射增加、人为过度捕捉和生物入侵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种群数量锐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家族是一类从线虫到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两栖类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两栖类TLRs的研究对两栖类TLRs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在两栖类发育早期的差异表达特征和两栖类TLRs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进行概述。目前对于两栖类TLRs的研究发现两栖类TLRs兼具鱼类和哺乳类TLRs的特征,并在从鱼类到两栖类到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TLRs家族部分成员如TLR2的配体识别功能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特化;在两栖类早期发育阶段,获得性免疫不够完善,以TLRs为主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定病原菌和病毒的胁迫下,可能激活了TLRs下游不同的途径参与两栖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7.
作为先天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微生物病原体通过内吞溶酶体途径被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所吞噬。随后,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发挥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消灭病原体,处理和递呈微生物抗原并指导获得性免疫。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禽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当下研究疾病防御疫苗、治疗禽类群体性疾病的热点。Toll样受体(TLRs)在天然免疫反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模式识别受体的主要成员。目前已发现10种禽类TLRs,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内、细胞外TLRs会通过不同机制刺激信号传导通路,产生干扰素、白介素等效应分子以发挥有效的抗感染作用。文章从禽类TLRs的发现、序列同源性、信号传导通路以及TLRs的抗感染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禽类TLRs抗感染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递呈细胞(APC),因其在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发挥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免疫学研究热点。多糖是中药黄芪的重要有效成分,由己糖醛酸、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组成,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应激和抗氧化等作用。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其可通过促进DC成熟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论文从DC的形态和功能变化、DC的成熟和DC表面标志CD80、CD86、CD83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黄芪多糖对DC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糖可促进免疫调节,具有多靶点、多功能和多因子效应,因此可广泛用作兽用疫苗免疫佐剂。多糖作为疫苗佐剂可提高免疫动物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抗原递呈能力,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摄取能力,影响T细胞亚群的种类和数量,改变Th1、Th2型免疫应答反应的类型,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刺激细胞因子及抗体的产生等。而多糖作为配体通过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s receptor,CLR)、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等受体分子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而发挥上述免疫活性。文章主要从上述几方面对多糖作为兽用疫苗佐剂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的免疫力由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构成。先天性免疫是非特异性的,是机体与生俱来的维护健康的功能,这种免疫本能地对所有外来物质、病菌、异物等具有排异和吞噬作用,它包括体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人体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核树突状细胞)不具有记忆里,所以每遇到一种病原或抗原都需要新的独特的应答。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TLRs)为模式识别受体的一员,是介导天然免疫及病原体信号转导与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重要跨膜信号传递受体。研究发现许多负向调节蛋白通过靶向TLR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干扰信号转导途径中连接复合体形成、泛素化降解信号通路中接头蛋白、转录调控等不同方式负向调控TLRs信号通路,及时抑制TLRs信号,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论文就TLR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负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细胞受到应激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细胞伴侣蛋白,其包括了大分子量HSP家族、HSP90家族、HSP70家族、HSP60家族、小分子量HSP家族和泛素等。其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抗原经典呈递和交叉呈递途径以及作为佐剂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苗研究中,热休克蛋白作为免疫佐剂已被证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论文就热休克蛋白的分类、热休克蛋白作为分子伴侣及其在抗原递呈和诱导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热休克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免疫是动物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热休克蛋白70通过激活天然免疫细胞活化等方式参与机体天然免疫.通过调节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与递呈,增强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球蛋白组装等方式发挥对适应性免疫的影响.进而参与感染与免疫。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热休克蛋白70的研究概况.对热休克蛋白70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宋宇琨  何俊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6):1709-1718
脾脏作为猪最大的次级淋巴器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因子,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要的应答场所,具有广泛的免疫调控功能;同时可清除衰老、损伤红细胞及过滤病原体,并在造血和储藏血细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功能与脾脏的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红髓主要作为血液滤过器,执行造血、储血和清除异物的功能;白髓是免疫的主要区域,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可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功能;而边缘区是连接两个区室的重要桥梁,使所有细胞和抗原都能通过其进入脾脏不同部位。不同的发育和免疫关键基因是实现脾脏功能的根本,发育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其结构的完整,为脾脏执行各种功能提供空间。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确保了免疫反应进行,其中不同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先天性免疫的吞噬和识别应答,而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是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基础,实现机体清除和监控抗原的生理过程。随着脾脏研究的深入,对其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作者首先阐述了脾脏组织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功能;然后结合机体免疫应答机制,论述脾脏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所需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与关联;最后简单介绍了脾脏胚胎期和出生后期的组织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总结了猪脾脏先天性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基因家族,为研究猪脾脏先天性免疫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脾脏作为猪最大的次级淋巴器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因子,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要的应答场所,具有广泛的免疫调控功能;同时可清除衰老、损伤红细胞及过滤病原体,并在造血和储藏血细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功能与脾脏的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红髓主要作为血液滤过器,执行造血、储血和清除异物的功能;白髓是免疫的主要区域,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可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功能;而边缘区是连接两个区室的重要桥梁,使所有细胞和抗原都能通过其进入脾脏不同部位。不同的发育和免疫关键基因是实现脾脏功能的根本,发育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其结构的完整,为脾脏执行各种功能提供空间。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确保了免疫反应进行,其中不同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的表达保证了先天性免疫的吞噬和识别应答,而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是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基础,实现机体清除和监控抗原的生理过程。随着脾脏研究的深入,对其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作者首先阐述了脾脏组织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功能;然后结合机体免疫应答机制,论述脾脏先天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所需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与关联;最后简单介绍了脾脏胚胎期和出生后期的组织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总结了猪脾脏先天性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基因家族,为研究猪脾脏先天性免疫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胚系基因编码的Ⅰ型跨膜糖蛋白模式识别受体,其通过识别病原体,激活天然免疫,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免疫稳态和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在功能上参与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抗原,架起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TLRs可激活相关信号分子,同时也可引起胞内炎性介质的转录和表达,募集促炎因子和共刺激分子,促进炎症反应,进而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清除抗原异物。本文综述了TLRs的定义、结构及其在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时的免疫调控机制,为以后应用TLRs预防和诊断细菌性病原感染和病毒感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剧烈的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以进化出不同的方法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处于一种潜在感染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免疫逃避。免疫逃避可以阻断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及获得性免疫应答,这主要是通过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免疫效应分子功能、抑制抗原呈递实现的。全面深入地研究口蹄疫发病及免疫机制将有助于高保护力疫苗的研制,同时为口蹄疫的生物疗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李娜 《中国兽药杂志》2008,42(10):54-56
含未甲基化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能够直接刺激B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提高Th1产量并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及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和活化.这使CpG 寡核苷酸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活性,能够促进和提高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篇着重介绍了CpG寡核苷酸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然而,沙门菌已进化出相应的逃逸机制逃避宿主的防御。沙门菌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干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包括修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分泌TIR模拟物和抑制IκB的降解等;另一种机制是树突状细胞(DCs)介导的免疫逃逸,包括抑制DCs递呈抗原、降低FliC的表达和依附DCs扩散等。利用沙门菌的免疫逃逸策略,可为沙门菌新型疫苗和抑炎性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