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探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鸭群中的流行状况,为贵州省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从贵州三穗县某养鸭殖场采集50份泄殖腔棉拭子,处理后经过绒毛尿囊腔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分离到1株既不是新城疫病毒,也不是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的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相应的HA和NA基因片段。经过测序比对分析证实所分离病毒为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贵州鸭群中存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其起源和致病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粒子表面抗原,是亚型划分的重要依据。从云南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云南毒株10个HA和9个NA基因,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H9N2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9.7%;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2%~99.6%。在进化分枝中H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枝的类CBJ194亚分枝,与CBJ19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9.1%,NA基因属于CK/BJ/1/94和QaHKG1/97两个分枝。云南毒株HA裂解位点结构具有低致病性病毒分子特征;HA受体结合位点143、145、198和234位氨基酸存在变异,尤其234位氨基酸全部变为L,呈现了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NA糖基化位点61~63、86~88部分毒株存在缺失,部分毒株在143~145位出现新的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猪流感病毒(SIV)黑龙江分离株的基本特性,本研究将2007年从黑龙江省某猪场采集的鼻拭子样品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经微量血凝试验、HA和NA基因RT-PCR扩增并测序确定其病原特异性,与Gen Bank已登录的序列进行比对分别分析HA和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该分离病毒对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接种鼻拭子样品的SPF鸡胚尿囊液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经RT-PCR扩增出H3和N2目的基因片段,HA基因序列(HM765432)与A/swine/Korea/CAS07/2005(H3N2)(EU798791)的H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NA基因序列(HM765434)与A/swine/Korea/CAS09/2006(H3N2)(EU798832)的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结果表明分离株为H3N2亚型SIV。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病毒能够使80%猪发病,且与临床发病猪的症状类似,表明该分离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有望成为H3N2亚型SIV疫苗效力评价用效检病毒株。  相似文献   

4.
多重RT-PCR检测猪流感病毒及血清亚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流感病毒各血清亚型NP基因,H1、H3亚型HA基因,N1、N2亚型NA基因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软件类比选择保守区设计引物,sPCR筛选出引物对,用于扩增猪流感病毒NP基因、血凝素H1/H3亚型、神经氨酸酶N1/N2亚型基因片段。根据NP、H1N1、H3N2亚型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和反应条件的差异,将各引物配比组合,形成引物组合,建立多重RT-PCR体系。经对不同亚型模板的扩增、检验,建立的2个多重RT-PCR体系可用于猪流感病毒及H1/H3血凝素亚型、N1/N2神经氨酸酶亚型的快速鉴别、诊断。特异性试验检测多重RT-PCR不能扩增其他猪病毒核酸,核酸的最低检测量达0.2ng。采集临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猪肺、鼻腔棉试子等85份,与鸡胚分离及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比较,阴性样品检测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猪流感病毒H1N1广东分离株HA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和特异性RT-PCR,从广东不同地区猪场分离鉴定出8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用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了8株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经克隆测序,HA基因全长1 757 bp,编码566个氨基酸。8个毒株的HA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均含有8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且糖基化位点相同,其HA1、HA2之间切割位点序列为IPSIQSR↓G,从分子水平推论,此8株H1N1 SIV均属于非高致病性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此8株病毒的氨基酸序列与经典SIV之间的同源性在92.3%~94.7%之间;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在80.4%~92.4%之间;与欧洲类禽SIV分离株同源性在80.4%~84.1%之间。进化关系表明,该8株SIV与A-swine-Shanghai-3-2005-H1N1同处一分支,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经典SIV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欧洲类禽SIV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从几个发生禽病的地区分离到6株病毒,经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确定为鸡新城疫病毒;根据GenBank公布的新城疫F基因强弱毒株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F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0 bp,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有3株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特性,同时还具备新城疫Ⅶ基因型特征,另外根据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指标测定结果,最终判定这3株是新城疫强毒株且属于基因Ⅶ型,其余3株病毒分离株与La Sota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7.
焦磷酸测序技术在确证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地确证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通过序列信息比对,设计H1HA和N1NA基因保守区段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从感染猪甲型H1N1病毒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SQ)针对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保守核苷酸区段的测序分析。利用扩增引物与其他猪源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利用测序引物进行重复性试验。将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做临床样品的平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通过序列信息比对寻找到表征H1N1亚型的核苷酸保守区段,经焦磷酸测序后能进一步确证毒株的序列信息为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试验表明,不与其他猪源病毒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表明,重现性为100%。对221份临床样品检测表明,病毒分离鉴定与焦磷酸测序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6.8%,与TaqMan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90.3%。经统计学分析,焦磷酸测序确证与病毒分离鉴定在检测临床样品上,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序列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从长春地区患病鸭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毒,应用胶体金检测技术、血清学试验、RT-PCR检测技术及BLAST比对分析,最终证实该病毒为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本试验利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依据NCBI上禽流感病毒序列,设计血凝素(HA)基因、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引物,对分离病毒株的HA和NA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在  相似文献   

9.
将疑似禽流感病死鸡病料组织研磨液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尿囊分离毒经电镜观察后,应用特异性RT-PCR方法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检测,同时对核蛋白全长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证实分离的禽流感病毒为H5亚型,然后对分离株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RT-PCR分析,确定该分离株禽流感病毒为H5N1亚型。通过NA全基因扩增测序、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NA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毒株基因序列(EU429747)同源性为97%,但基因3′端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北京某马场出现马流感疑似疫情,为确诊病原,从发病马群中采集鼻拭子接种鸡胚分离病毒,并进行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从鼻拭子中分离到1株马流感病毒,命名为A/equine/Beijing/2016。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H3N8亚型。对分离株的H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H3N8亚型美洲谱系的佛罗里达Ⅱ群。对该分离株及国内近年来的马流感病毒分离株的HA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分离株相比于OIE推荐的疫苗候选株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抗原漂移。马流感病毒HA基因的不断变异,提示有必要加强对国内马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log2~9l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6 400、1∶25 600和1∶25 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 (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H5N1亚型虎源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ELISA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获得2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株,命名为3A13和1B8.分别制备腹水后进行纯化,获得了抗H5亚型虎源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了H5亚型虎源流感病毒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该试纸条对H5N1虎源流感病毒鸡胚培养毒、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抗原,以及24份虎疑似感染H5N1亚型虎源流感病毒感染病料和小鼠模型病料等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对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抗原及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抗原等检测结果为阴性;与HA-HI和RT-PCR的平行对比试验表明,试纸条检测敏感度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敏感性相符.本试验所研制的免疫胶体金诊断试纸条可用于H5亚型虎源流感病毒的特异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开发成品化检测试纸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试验旨在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H9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二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H9和H6亚型AIV的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引物浓度与退火温度等条件,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H9和H6亚型AI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用该法对H9和H6亚型AIV混合感染样品、H9亚型AIV单一感染样品和H6亚型AIV单一感染样品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对应的目的条带,而对其余亚型AIV及其他禽病病原体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该法对H9和H6亚型AIV的检测下限均为5×104拷贝/μL。本研究建立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同时鉴别检测H9与H6两种亚型AIV,为H9与H6亚型AIV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This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9 and H6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Two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ed regions sequences of H6 and H9 AIV HA gene,a duplex RT-PC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9 and H6 subtype AIV was developed by optimizing the PCR system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primers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It showed that all samples could be amplified specific bands from H9 subtype AIV single infection samples or H6 subtype AIV single infection samples,and the samples mix infection these two subtypes AIV.No specific bands of the same sizes were amplified from genomic materials of other avian pathogens.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duplex RT-PCR was 5×104 copies/μL. It suggested that this duplex RT-PCR assay was a specific,sensitive,stable and repeatabl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H9 and H6 subtype of AIV,and coul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monitoring of H9 and H6 subtype AIV.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病毒样颗粒(VLPs),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分别单独表达H5亚型AIV血凝素(HA)及共表达HA和基质蛋白(M1),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DS-PAGE、western blot和血凝试验等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共表达HA和M1的重组蛋白可以形成VLPs,而单独表达HA未观察到VLPs;表达的重组蛋白HA和HA-M1均能够凝集鸡红细胞,血凝效价分别为1∶27和1∶28。结果显示该方法获得的AIV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抗原活性,从而为禽流感VLPs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理想的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灭活的坦布苏病毒液和禽流感病毒(H9亚型)尿囊液分别与白油佐剂、卡波姆佐剂、铝胶佐剂、蜂胶佐剂制成抗原含量相同的TMUV-AIV二联灭活疫苗。应用阻断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方法测定免疫鸭血清中坦布苏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抗体,比较不同佐剂疫苗对试验鸭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以白油作为佐剂的灭活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优于其他各组,免疫2周后60%(6/10)血清样品HI抗体可达1∶8以上,80%血清样品呈TMUV抗体阳性,是制备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的理想佐剂。  相似文献   

18.
朗德鹅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禽流感病毒ELISA试剂盒对某朗德鹅养殖场的病鹅气管粘液进行了检测,发现5份粘液样本均呈禽流感阳性;随后取相应气管组织材料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分离病毒.发现尿囊液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用禽流感病毒H5、H7、H9标准阳性血清和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抗血清作HI试验,结果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抗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达到2^7,而禽流感病毒H7、H9亚型及其他病毒抗血清无血凝抑制滴度,说明从朗德鹅分离到的病毒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9.
检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重组核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NP)为抗原,建立了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技术(NP—ELISA)。对263份待检血清(包括临床收集的243份血清和20份H9N2亚型AIV免疫鸡阳性血清)进行检测,NP—ELISA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P)的总符合率为83.3%,与血凝抑制试验(HI)的总符合率为92%。特异性试验表明,NP—ELISA方法可以检测H5、H7和H9亚型AIV特异性抗体,检测为阳性的血清样品能够被阳性鸡胚尿囊液阻断。敏感性试验证实,NP—ELISA最早可以检测鸡感染后7d的血清样品,并于感染后10d确定100%血清阳性,而AGP检测直到首免后21~28d才出现部分血清阳性,HI检测直到10~14d才出现部分血清阳性,并且NP-ELISA要比HI敏感4~40倍。试验证明,NP—ELISA是检测AIV血清型特异性抗体的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经济的血清学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将本实验室分离保存、已经过PCR扩增、核酸测序鉴定的三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5N1、H6N2、H9N2)分别接种鸡胚,收集尿囊液,分离提取AIV总RNA。参考H1 ̄H1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基因序列以及H5、H6、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四对引物:NP1,NP2;H5P1,H5P2;H6P1,H6P2;H9P1,H9P2,混合为PCR扩增多重引物MP1,下游引物NP2、H5P2、H6P2,、H9P2混合为逆转录反应多重引物MP2。AIV总RNA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经MP2逆转录,用MP1进行PCR扩增,AIVH5亚型材料得到205bp,563bp两条扩增带,AIVH6亚型材料得到205bp,233bp两条扩增带,AIVH9亚型材料得到205bp,690bp两条扩增带,都与实验设计相符合,阴性材料没有扩增带。该方法成功实现四对引物进行RT-PCR反应同时检测出AIV,准确诊断H5、H6、H9三种禽流感亚型,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能及时检测出AIV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