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鉴定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型的多重PCR方法,并对鲁西地区流行的APP血清型进行了鉴定.根据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外膜脂蛋白(OmlA)基因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并且根据血清1型、5型、7型荚膜多(cps)基因设计型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血清1型、5型、7型的PCR方法.运用多重PCR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APP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可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编码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gapC基因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建立PCR方法鉴定与奶牛乳房炎相关的链球菌。根据已有gapC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分离自患乳房炎奶牛乳样的10株革兰阳性球菌、10株革兰阳性杆菌、10株革兰阴性杆菌作为待检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在10株革兰阳性球菌中,有8株球菌可以扩增出约1011bp的目的条带,而其他2株革兰阳性球菌及20株杆菌均无相应PCR产物出现。通过传统的生化鉴定与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证实,能扩出gapC基因的8株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牛链球菌(S.bovis)与猪链球菌(S.suis)。说明基于gapC基因的PCR方法,用于鉴定奶牛乳房炎相关链球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某猪场断奶仔猪发生疫情的病死猪脑脊液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初步确定为猪链球菌,应用PCR方法扩增猪链球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和荚膜多糖基因(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进行猪链球菌及血清型鉴定,将阳性产物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2型猪链球菌,与参考菌株同源性在98%以上,其cps2J基因与人源致病性猪链球菌同源性达99.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于福建省漳州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病鱼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初步分离鉴定病原菌。经由16S rDNA特异性片段引物、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及测序比对鉴定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scpB基因)分布情况。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1大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 分离株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菌体排列为长短不一的链状,单个或成对存在;VP试验、CAMP均为阳性,触酶试验阴性,能发酵海藻糖,均符合无乳链球菌的典型特征,经鉴定共分离获得14株鱼源无乳链球菌。14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为Ⅰa型。分离株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而毒力基因scpB均未检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链霉素、新霉素、甲氧胺嘧啶耐药率均>70%。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8.5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青岛地区3个猪场病死猪的致病菌,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血清型鉴定、毒力因子基因表型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特性与猪链球菌的生化特征大致相符;16S rRNA 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3株细菌均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1,2,7,9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3株细菌均为猪2型链球菌,其中有2株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1株细菌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3株细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对多肽类、林可胺类抗生素耐药。说明猪场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均为2型猪链球菌,可选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猪链球菌及其血清型流行情况,对2010-2012年从河北省各地区临床病死猪分离获得的32株链球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血清分型。结果表明,分离的链球菌以兰氏D群为主,占34.4%,其次为C群(18.8%)。利用PCR扩增猪链球菌的种特异性16SrRNA基因以及荚膜多糖cpslI、eps2J、cps7H和eps9H基因,对32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和分型。结果显示,属于猪链球菌的为16株,其中猪链球菌2型(SS2)为56.25%(9/16),SS7占6.25%(1/16),SS9占12.5%(2/16),其他血清型占25%(4/16)。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源、牛源及兔源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基因型差异及分子分型的总体结构特征,本实验对30株2012年~2015年分离于人、牛及兔的S.agalactiae在cfb基因鉴定的基础上,通过荚膜多糖分子血清分型(CPS)、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型的确定和分子特征差异性比较。CPS结果显示,牛源和兔源S.agalactiae均为Ia血清型,而人源无乳链球菌包括Ia和III型两种血清型,以Ia血清型为主要血清类型;MLST分型获得8个STs序列型(ST7、ST10、ST19、ST61、ST103、ST199、ST486、ST651)和6个克隆群(CC7、CC10、CC19、CC23、CC61、CC103),其中人源S.agalactiae拥有最多的STs和克隆群分型;PFGE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18个PFGE带型,且不同动物源性S.agalactiae之间基因分型差异性较大。血清分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来源菌株可以同属于血清型Ia,且所有Ia血清型菌株可以分布于不同的STs序列型和PFGE带型中。但分型为Ia/ST651的人源S.agalactiae在MLST的克隆分群中是分型为Ia/ST103牛源S.agalactiae的克隆衍生物,同属克隆群CC103,Ia/ST651只是Ia/ST103单一位点变化的产物,从分子水平的相似性推测二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旨在对甘肃省山丹地区马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一种病原菌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选取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S.equi)进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提取3种标准菌株基因组并基于nuc、phoA、fneB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预期核酸片段分别为1 319,385,109 bp,进行引物特异性MPCR验证同时对扩增条件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优化,建立检测3种病原菌的多重PCR,完成样品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山丹地区马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马链球菌,设计的引物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无交叉反应,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退火温度在59.4℃时最佳;在引物为0.3~...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津地区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血清型,试验从天津地区某猪场发病猪脑与肺脏中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不同毒力基因型PCR检测、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脑与肺脏中分离出2株链球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生化试验符合链球菌生长特性; PCR检测2株链球菌的毒力血清型,从脑中分离出的链球菌为cps7h型,并携带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溶血素(sly)毒力基因,从肺脏中分离出的细菌未测出血清型;从脑中分离出的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新霉素等耐药;致病性试验显示,昆明系小鼠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组织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广东屠猪肉样品中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广东地区屠猪肉中大肠杆菌(E.coli)药物敏感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系统进化背景,本研究从屠猪肉样品中分离出112株E.coli,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血清型,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7种毒力相关基因,多重PCR方法进行系统进化背景判定。结果显示,112株E.coli中,定型菌株95株,分别属于15种血清型,其中O65、O131、O8和O158为优势血清型。几乎所有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四环素高度耐药,而对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多数耐5种以上药物,常见的多重耐药表型是氟苯尼考/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氨苄西林。PCR鉴定结果表明,含有毒力基因的菌株中38%至少具有两个毒力基因,其中EAST1+Stx2e和hlyF+Stx2e比较常见。比较常见的毒力基因为Stx2e和EAST1,STb基因仅在一株菌中检测到。多重PCR鉴定结果显示,屠猪肉样品中E.coli主要分布为共生型的A组和B1组。本研究为大肠杆菌病的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昆虫抗真菌肽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合成、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促进昆虫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抗病育种和生物工程制药的应用,通过设计嵌合引物结合分段PCR的方法将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与Cecropin AD基因(CAD基因)融合拼接为Thanatin-CAD双价基因,采用T-A克隆法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证实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再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1d中,用IPTG诱导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结果显示Thanatin-CAD双价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对受试细菌无抑菌活性,但对部分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LDR)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检测鸡肉风味相关候选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和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和快大型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差异。采集165只隐性白羽鸡和185只清远麻鸡母鸡的血液并提取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A-FABP51C/T、Ex-FABP1011T/C和ADSL3484C/T的基因型。结果,所得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个多态位点在2个品种鸡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并且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均存在差异,在A-FABP51C/T位点上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是一种准确、灵敏的SNP检测方案,为鸡肉风味性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IBVS1基因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 ,克隆出IBV强毒株M41的S1基因 ,基因大小为 1 .62kb ,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IRS1neo中 ,表达蛋白分子量为 61ku ,并具有中和活性。为今后开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ESR、FSHβ和EGF基因与猪繁殖性状密切相关。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西藏小型猪、杜洛克猪和失白猪ESR、FSHβ和EGF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采用PCR和PCRRFLP的方法对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51头西藏小型猪和69头大白猪的ESR、FSHβ和EGF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对于各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ESR基因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6393,FsHp基因的13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9098,EGF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仅有0.0164杜洛克猪群体中,ESR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为0.6078,FSHβ基因的B等位基因频率为0.8235,而EGF基因的八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297;西藏小型猪群体中,ESR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是0.4608,FSHβ基因B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687,H;F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为o.1961;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位点有频率为0.5000的有害A等位基因,而FSHβ基因和EGF基因的13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0.8013和0.7391。所有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克隆了IBV强毒株X的S1基因,基因大小为1.62kb。将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IRES1neo中,表达蛋白为61000。  相似文献   

16.
鹤源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B法检测40株鹤源大肠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15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基因。产酶大肠杆菌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  相似文献   

17.
禽类干扰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干扰素的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及重组干扰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H、F和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CDVH、F和N基因的3对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获得了CDV小熊猫株(LP株)H、F和N基因,并对H、F及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DV LP株属于强毒谱系,与CDV流行株的亲缘关系近.H基因含有较多潜在的糖基化位点.F和N基因相对比较保守。将CDV LP株H、F和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VAX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CDV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VAXLPH、pVAXLPF、pVAXLPN,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用构建的3个表达质粒免疫小鼠,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抗CDV抗体.初步证实用CDVH、F和N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采用K-B法检测3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24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基因.有5株同时检测出TEM和CTX-M基因.产酶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的耐药率100%.其多重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方法对近年来本实验室分离的4株肾型IBV陕西分离株的纤突蛋白S1基因、膜蛋白基因(M)和核蛋白基因(N)分别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与肾型疫苗株w93相比,各分离株S1基因均存在广泛的点突变,并且都存在基因插入现象,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5.8%~99.4%;M基因除了存在点突变外,W09和WNl2在其5’端还存在9个核苷酸的缺失,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1.0%~99.6%;N基N无插入和缺失,但存在基因点突变,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9.3%~99.5%。4株IBV分离株在S1、M和N基因氨基酸系统进化树上分属于不同的进化群,且都与较早的肾型IBV陕西分离株w118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4株鸡肾型IBV流行毒株的s1、M和N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这可能是免疫鸡群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长期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