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备猪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以表达纯化的猪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胞外区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0细胞融合,经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分泌特异性抗猪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猪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5,Ig亚型为Ig G1,细胞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1×212和1∶2.048×1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重组猪PD-1胞外区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该单抗可以结合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D-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1株分泌抗猪PD-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B5,为研究猪PD-1/PD-L1通路在猪传染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2.
抗猪输血传播病毒1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抗猪输血传播病毒1型(TTV1) Ca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PCR法扩增TTV1ORF1 (1501nt~2475nt)编码重组Cap蛋白的C末端截短序列,将PCR产物克隆于pGEX-6P-1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菌株中诱导表达,获得含GST标签的重组蛋白(rCa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rCap约为64.0.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纯化的rCap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8株稳定分泌抗rCap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MAb亚类均为IgGl/κ型;western blot鉴定表明有7株MAbs与rCap产生特异性反应,另1株MAb呈阴性.为验证8株MAbs与真核表达的Cap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全长与截短的TTV1ORF1基因片段克隆于pcDNA3.1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蛋白瞬时表达,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检测表明,这8株MAbs均能够与瞬时表达的全长rCap产生特异性反应,其中6株与截短表达的rCap反应.本研究表达的rCap蛋白及制备的MAbs,为该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抗原表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M蛋白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截短表达的His-M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截短表达的GST-M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常规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ELISA进行筛选,得到一株稳定分泌抗M蛋白MAb.MAb亚类鉴定为IgG2b型,轻链为к链,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诱导的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3000和1:2×105.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该MAb能够识别重组及天然的PEDV M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MAb能够与PEDV感染的Vero E6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抗马动脉炎病毒(EAV)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重组N蛋白,纯化后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两株能够稳定分泌抗EAV 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MAbs亚型鉴定为IgG1,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均能够识别EAV。EAV N蛋白MAb的制备,为EA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抗猪分泌型IgA(SIgA)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纯化的SIgA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1株稳定分泌抗SIgA SC片段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9。MAb亚类鉴定结果显示其亚类为IgG1/κ链。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200和1∶16 000。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该MAb能够识别天然SIgA蛋白;IFA显示该MAb可以识别真核细胞表达的SIgA SC蛋白。抗猪SIgA SC片段的MAb制备,为建立一系列猪消化道病原的特异性SIgA诊断方法及研究黏膜免疫提供了重要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抗牛边缘无浆体MSP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制备抗牛边缘无浆体膜表面蛋白(MSP5)单克隆抗体(MAb),以原核表达的重组MSP5蛋白(rMSP5)免疫BALB/c鼠,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D8和2F3).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5.49×105和7.83×104,亚类鉴定其重链为分别为IgG2b和1gG2a,轻链均为K型;ELISA叠加试验表明这2株MAb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相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MAb均能与rMSP5发生反应.特异性抗MSP5的MAb的获得,为牛边缘无浆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抗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鉴定,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NS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ELISA进行筛选,制备的D7和D9 2株能够稳定分泌抗NS1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亚型鉴定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k链.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这2株MAbs均能够识别NS1重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这2株MAbs均能够识别真核表达的NS1蛋白.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D9对应的短肽WNLNTV,与NS1蛋白aa 182~aa 187基本匹配,提示182WNDNTV187为NS1蛋白的一个线性表位.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建立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浓缩的IBV致弱株CK/CH/LDL97Ⅰ F115病毒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经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经筛选和克隆后获得了一株抗IBV 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2D2).经鉴定,其MAb的重链为lgG<.1>亚型,轻链为κ链.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这株2D2 MAb可特异性识别IBV N蛋白.2D2 MAb可与多种血清型IBV发生反应,表明该MAb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N蛋白的保守区域.为进一步鉴定IBV的表位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制备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获得重组质粒pCAGGS-HA,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表明HA蛋白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将pCAGGS-HA以100 μg·只-1剂量免疫5周龄BALB/c小鼠,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HA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1G7、3C10、3G3和2B11.其中11G7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HI效价为14log2,中和效价为1:8 192,HI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11G7只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H1N1、H1N2、H3N2、H5N1及H9N2亚型流感病毒反应.该MAb的制备将为建立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传统亚型SIV的鉴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D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gD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获得一株稳定分泌抗ILTV gD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MAb亚型经鉴定为IgG1,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能够识别ILTV。ILTV gD蛋白的MAb的制备,为ILTV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F1、BC1F1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正、反交F1的酶谱基本相同,杂种F1的EST同工酶谱亦主要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F1代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又各产生了2条杂种带。BC1F1代POD同工酶谱的酶谱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并且有酶带的丢失现象。BC1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系P1F1-2与Y1F1-2及P1F1-6与P1F1-7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1代各株系较披碱草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猪流感病毒H1N1分离株H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锡某猪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对发病猪采集鼻拭子,经双抗处理后,接种鸡胚,收集24 h后死亡的鸡胚尿囊液.对一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分离株进行RT-PCR鉴别,结果为H1亚型流感病毒.利用RT-PCR扩增尿囊液中的流感病毒HA基因.经pGEM-T easy载体克隆、序列测定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猪群中分离获得的该株SIV为古典型H1N1.  相似文献   

13.
对南京市首例甲型H1N1(2009)病毒进行细胞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高血凝活性的病毒,命名为A/Nanjing/1/2009。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对分离株的血凝素基因(haemagglutinin,HA)的遗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离株HA蛋白不具有多碱基HA裂解位点,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点。与参考株A/California/04/2009相比,分离株A/Nanjing/1/2009HA蛋白的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其中一个位于Ca抗原位点208位氨基酸(R→K),这一突变虽然还不会影响抗原性的改变,但预示了新甲型H1N1(2009)抗原漂移的启动。分离株有5个潜在糖基化位点,这与近年来古典猪H1N1和北美三源重配猪H1病毒完全一致,保留了古典猪H1病毒的特点。与禽H1病毒相比,分离株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上的190(E→D)和225(G→D)位点发生突变,这可能成为新甲型H1N1(2009)在人际间传播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此外,其它受体结合位点上相关氨基酸同时具有人和猪流感病毒的特点。本研究对南京市早期流行的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HA蛋白的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进一步监测病原变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猪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根据公开发表的猪POU1F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提取猪垂体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POU1F1基因cDNA全序列,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检测为预期的876 bp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TZ57R/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经DNAStar软件分析序列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9.7%,克隆获得的序列为进一步对猪POU1F1基因不同拼接形式功能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恶性肿瘤,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诊疗仍然没有长足的进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PTPN11)是一个易于突变的基因,参与乳腺肿瘤的发生,但目前关于PTPN11调控乳腺癌的体内证据仍然缺乏。为了明确PTPN11在体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利用大鼠乳腺肿瘤的动物模型,用PTPN11蛋白酶活性抑制剂Phps1处理,然后观察乳腺肿瘤发生的情况。结果发现Phps1处理后可延长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延迟肿瘤的发生,并显著降低了DMBA诱发肿瘤的比率(P0.05),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证明了PTPN11参与调控体内乳腺肿瘤的发生,为理解和诊治乳腺癌提供了一个可能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类禽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发现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禽流感病毒通用引物,对2006年发现的1株H1N1亚型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它的8个片段与欧洲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A/swine/Ile et Vilaine/1455/99(H1N1)病毒和A/swine/Cotes d'Armor/1488/99(H1N1)病毒的相应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源性可达97%~99%,表明类禽型猪流感病毒已在中国出现。其血凝素基因的190E→D和225G→E的突变使得其结合NeuAc-a2,6Gal受体的能力高于NeuAca2,3Gal受体。欧洲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并且可导致人的肺炎和死亡。中国类禽型猪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的NeuAca2,6Gal受体结合特性使其成为一个潜在可感染人的病毒。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从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活动等方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做了初步的风险评估,以期为从事甲型H1N1病毒有关操作的实验室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_1与M_1(AFB_1与AFM_1)对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4周龄ICR(CD-1)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AFB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0.3mg/kg体重AFB_1,AFM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3.0mg/kg体重AFM_1,AFB_1+AFM_1组每只每天灌胃AFB_1与AFM_1的混合溶液,其中AFB_1终浓度0.3mg/kg体重,AFM_1终浓度3.0mg/kg体重,以上3组毒素溶剂均为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每只灌胃剂量均为200μL,每天09∶00灌胃一次,连续灌胃28d。灌胃结束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收集结肠内容物,采用16SrRNA测序的方法对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的门水平、科水平及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3个毒素处理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优势菌群均未发生明显排序变化(P>0.05),但不同的毒素处理仍造成了不同分类水平下细菌菌群丰度的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及联合灌胃组小鼠肠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Facklamia、Staphylococcus、Corynebacterium属细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FM_1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AFB_1单独作用或与AFM_1联合作用可诱导小鼠肠道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细菌增殖,改变肠道健康微生物区系,损伤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云尧  任燕萍  苏豫梅  陈全家  张博  张桦 《草业科学》2012,29(12):1887-189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新牧1号苜蓿(Medicago varia Xinmu 1)MvNHX1和MvDREB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此外,根据已获得的MvDREB1和Mv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以新牧1号苜蓿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了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的类型和结构,结果表明,MvNHX1和MvDREB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通用启动元件和上游调控元件,如CAAT框、TATA框、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等,但部分响应元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通过对两个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