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19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CFU/kg丁酸梭菌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且有增加42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3)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过改变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增加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麸皮多糖(FWBP)对肉羊肉品质、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肌肉抗氧化酶和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50只体重为(20.17±3.33)kg的6周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400 mg/kg FWBP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Ⅱ和Ⅲ组肉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Ⅱ、Ⅲ和Ⅳ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蛋氨酸(Met)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羊背最长肌中的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谷氨酸(Glu)和亮氨酸(Leu)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肉羊背最长肌中丝氨酸(Ser)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各试验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MyHCⅡ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Ⅳ和Ⅴ组肉羊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FWBP可以降低肉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改善其氨基酸组成,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诱导Ⅱx型肌纤维向Ⅰ和Ⅱa型肌纤维的转化,且以添加100 mg/kg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180只健康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无抗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无抗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黄霉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吉他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未显著影响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体重、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P<0.01)。2)与无抗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无抗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尿酸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改变了肉鸡脂类代谢,提高了血清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蛋白质代谢废物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1~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有效活菌数为3.0×10^6 CFU/g),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2.0×10^7 CFU/g),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B、C和D组总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总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B、C和D组空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D组血清和回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空肠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空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C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和D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回肠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制剂可提高肉鹅总增重、空肠脂肪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更好地改善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月龄、体重[(22.82±1.67)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对照组)、5×107(LCB组)、5×108(MCB组)、5×109CFU/kg(HCB组) CB。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终末体重的趋势(P=0.060),并呈二次和线性升高(P <0.05);MCB、HC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有降低羔羊料重比的趋势(P=0.070),并呈二次和线性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胴体重的趋势(P=0.053),并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MCB、HCB组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CB后羔羊的眼肌面积呈线性升高(P<0.05)。3)饲粮中添加CB有降低羔羊背最长肌24 h亮度(b<...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5±1)日龄、体重(6.24±0.32)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仔猪3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250和1 000 mg/kg丁酸梭菌添加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0和500 mg/kg丁酸梭菌添加组的腹泻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40.99%和44.32%(P<0.05)。2)丁酸梭菌添加组断奶仔猪的空肠绒毛高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2.23%、35.71%、33.59%和47.36%(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47.24%(P<0.01)、48.03%(P<0.01)、19.69%(P<0.05)和22.83%(P<0.05)。3)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各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25~55日龄断奶仔猪饲粮添加250~500 mg/kg丁酸梭菌可改善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过瘤胃胍基乙酸(RPGAA)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37.81±4.44) kg]相近的7月龄育肥后期湖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水平组(L组)和高水平组(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0.08%的RPGAA。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L组第1~20天和第1~40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组之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3)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组的半腱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04%的RPGAA能够提高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以及250、500、750、1 0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750 mg/kg丁酸梭菌组与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除250 mg/kg丁酸梭菌组外,其他各丁酸梭菌组盲肠内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1 000mg/kg丁酸梭菌组小肠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空肠与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P<0.05)。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免疫球蛋白A(IgA)阳性物质有效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对照组)、 300 (300GAA组)、 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00GAA组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回肠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 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GAA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发酵精料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60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则分别饲喂以5%(5%FC组)、10%(10%FC组)和15%(15%FC组)的发酵精料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基础精料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精料对肉兔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15%的发酵精料对肉兔背最长肌的剪切力、pH、肉色、蒸煮损失以及滴水损失等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发酵精料添加水平的升高,肉兔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天门冬氨酸(Asp)含量有增加趋势(0.05≤P<0.10);5%和10%FC组精氨酸(Arg)含量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0.05≤P<0.10)。4)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提高趋势(0.05≤P<0.10),10%和15%FC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0%和15%FC组背最长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15%的发酵精料可提高肉兔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兔肉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组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在生长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而在肥育期饲粮中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与豆油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肥育期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2)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显著降低剪切力(P<0.05),并显著降低了肥育期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3)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使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中鸭油添加量不会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28只5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20、30 mg/kg的盐酸小檗碱。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27 d。结果表明:对照组屠宰率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20 mg/kg组和30 mg/kg组背最长肌总能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10 mg/k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而10 mg/kg组显著高于20 mg/kg组和30 mg/kg(P<0.05);对照组和10 mg/kg组背最长肌pH和熟肉率均极显著低于20 mg/kg组和30 mg/kg组(P<0.01),而失水率和剪切力均极显著高于20 mg/kg组和30 mg/kg组(P<0.01);对照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30 mg/kg组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20 mg/kg组和10 mg/kg组。结果提示,饲粮添加小檗碱可提高肉兔屠宰率,改善肉品物理性状,但会降低肉品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d,正试期72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g/d牛至精油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及其提取物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月龄相近、体重35 kg左右的健康小尾寒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沙葱多糖(多糖组)、10 g/(d·只)沙葱粉(沙葱组)、10 g/(d·只)沙葱提取多糖后的滤渣(滤渣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滤渣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多糖组和沙葱组的ADFI均有增加趋势(0.05≤P0.10);沙葱组和滤渣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有增加趋势(0.05≤P0.10); 3个试验组的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IM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个试验组的血清瘦素(LEP)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和滤渣组背最长肌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沙葱组和滤渣组背最长肌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多糖组背最长肌中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沙葱、沙葱多糖、沙葱提取多糖后的滤渣均不能显著改善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和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沉积,但均可显著提高血清LEP含量,并且可以不同程度地调节背最长肌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共1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CON组)和丁酸梭菌组(CB组),每组9只。CON组饲喂基础饲粮;CB组在CON组饲粮的基础上补充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0×108CFU/g),补充量为5 g/(d·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测定各组绵羊的生长性能,将其屠宰后取股二头肌测其肉品质、肌纤维组织形态和骨骼肌发育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 CB组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 CB组羊肉的pH24、亮度(L*)值、黄度(b*)值、蒸煮损失及剪切力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红度(a)*值显著高于CON组(P<0.05)。3)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肌重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5)。4)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健康的7日龄樱桃谷鸭180只,根据体重均匀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CB组饲喂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BC+CB(1∶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1∶1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BC+CB(1∶2)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1∶2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BC+CB组(2∶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2∶1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中益生菌制剂总添加量均为0.3%。预试期5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C+CB(1∶2)组的12~35日龄、12~49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C+CB(1∶2)组和BC+CB(2∶1)组的12~35日龄、12~49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各组之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3)BC+CB(1∶2)组和BC+C...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81头平均体重为90.03 kg的育肥期“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 mg/kg的甜菜碱,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 mg/kg的甜菜碱和1 000 mg/kg的EGCG。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背膘厚和背最长肌24 h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各组之间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背最长肌二十二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Ⅱ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2 0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空白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金霉素,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400、600 g/t丁酸梭菌制剂。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P<0.01),600 g/t丁酸梭菌组与抗生素组差异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400、600 g/t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极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P<0.0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100、400、600 g/t可极显著降低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具有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促进蛋白质、促进脂类沉积的作用,且以添加量为400 g/t较佳。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日粮添加茶树油对舜皇山土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头初重为(58.37±0.46) kg的健康舜皇山土猪,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2组、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为空白组不添加茶树油,试验1组、2组、3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茶树油100、200、300 mg/kg。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200、300 mg/kg组试验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100、200、300 mg/kg组试验猪的料重比显著低于料重比(P<0.05)。试验1组、试验3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背最长肌红度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试验3组背最长肌pH24 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肌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或300 mg/kg茶树油对舜皇山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改善效果较好,添加200 mg/kg优于3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