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构建并鉴定鸡β干扰素(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转录活性分析.通过PCR方法从鸡基因组DNA中克隆鸡IFN-β基因启动子,亚克隆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载体上,构建鸡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ChIFN-β-luc;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poly(I:C)处理组,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经PCR扩增出鸡IFN-β基因启动子序列,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各重组体构建正确;转染后检测,pChIFN-β-luc具有转录活性,并且在poly(I:C)的刺激下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鸡IFN-β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惠阳胡须鸡IFN-α/pGEX-6P-1I、FN-β/pGEX-6P-1的重组质粒,并在BL21中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了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IFN-αI、FN-β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分别为7.9×105U/mg和6.4×104U/mg,IFN-α的抗病毒活性是IFN-β的12倍。IFN-αI、FN-β与干扰素受体具有不同的结合位点和结合途径可能是使IFN-α和IFN-β的生物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表达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重组鸡α-干扰素(IFN-α),试验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鸡IFN-α的成熟肽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合成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ELP,经体外诱导后表达重组蛋白ELP-ChIFN-α,借助重复可逆相变循环(ITC)法进行纯化;纯化蛋白经过变性、复性处理后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犬肾细胞(MDCK)/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系统中进行蛋白抗病毒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合成的重组鸡IFN-α成熟肽基因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ELP-ChIFN-α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0;重组蛋白ELP-ChIFN-α在MDCK/VSV系统中具有抗病毒活性,活性为1.2×106 IU/mg。说明原核表达的重组鸡IFN-α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可作为鸡的抗病毒生物药物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Mx蛋白是在脊椎动物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或诱生剂处理时由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一种抗病毒蛋白。Mx 蛋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靶向许多 RNA 病毒,诸如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狂犬病毒等,对某些 DNA 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也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基于鸡的 Mx 蛋白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些进展。论文就近年来鸡 Mx 蛋白的抗病毒机制与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综述,针对鸡 Mx 蛋白在抗病毒与品种鸡抗病育种筛选等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抗病毒和恶性肿瘤及增强免疫调节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它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包括IFN-α和IFN-β等,Ⅱ型又称免疫干扰素IFN-γ,IFN-γ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殊细胞毒性[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鸡Mx全基因序列进而进行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利用poly Ⅰ:C诱导鸡胚成纤维细胞Mx基因表达,克隆了Mx基因全长cDNA序列,将开放阅读框(ORF)连接构建于表达质粒pGEX-4t-2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Mx,转化Rosetta(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检测.表达产物检测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75 ku.说明获得了Mx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进行Mx基因的活性检测以及利用Mx蛋白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鸡Toll样受体3(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 3,chTLR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感染中的作用及microRNA(miRNA)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用IBDV感染DF-1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IBDV感染可使DF-1细胞中chTLR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hTLR3激活表达后可抑制IBDV的复制,进一步分析其机理发现,chTLR3表达上调可激活IFN-β启动子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Mx启动子的活性及NF-κB和IRF-7信号通路。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发现gga-miR-6655-5p可作用于chTLR3的3′UT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使chTLR3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mRNA水平没有变化。本研究表明:gga-miR-6655-5p可以作用于chTLR3的3′UTR负调控chTLR3的表达,抑制IFN-β启动子和Mx启动子活性,使IBDV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表达重组牛干扰素ω12 (rBoIFN-ω12),并分析该蛋白的稳定性和免疫调节机制,本研究首先从牛的肝脏基因组中扩增牛IFN-ω12基因,构建克隆载体,从克隆载体中扩增牛IFN-ω12成熟肽编码基因,并将其克隆于p ET-32a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 ET-32a-Bo IFNω1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 Bo IFNω12。在不同细胞系中检测纯化后r Bo IFNω12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r Bo IFNω12在MDBK和PK-15细胞中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具有抗病毒活性;此外,40μg/m L的r Bo IFNω12在MDBK细胞中相对r Bo IFNαA有较低细胞毒性。经酸碱或高温处理后,r Bo IFNω12仍具有抗病毒活性。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在牛肺细胞(BL)中检测r Bo IFNω12蛋白对IFN信号通路中关键元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r Bo IFN-ω12的对照细胞相比,r Bo IFNω12能够有效激活NF-κB响应元件、ISRE结合元件和Bo IFN-β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  相似文献   

9.
分别将靶向禽流感病毒(AIV)多靶点siRNA和鸡Mx基因克隆到p201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鸡β-actin启动子替换p201慢病毒载体CMV启动子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201-β-Mx-siRNA。并将其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72h后收集细胞上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重组慢病毒(rLV-MX-siR-NA)与对照组重组慢病毒(rLV-GFP)CT值,两者比较确定rLV-MX-siRNA滴度。rLV-Mx-siRNA以MOI=4感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EF)并传代培养,提取后代细胞RNA检测外源基因转录以及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鸡Mx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rLV-Mx-siRNA浓缩后滴度与已知滴度的rLV-GFP相等,为2×108 TU/mL,感染PEF效率>95%。感染rLV-Mx-siRNA的细胞传至第5代和第10代检测到外源基因转录以及鸡Mx蛋白的表达。表达鸡Mx基因和靶向AIV多靶点siRNA重组慢病毒滴度的测定与感染效率的分析,其结果为研究抗AIV转基因猪及其抗AIV的体外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同猪干扰素亚型的抗病毒活性差异较大,为了解猪IFN-α14的抗病毒活性,将猪IFN-α14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去除信号肽、优化密码子,并采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了猪IFN-α14亚型基因,将其克隆入pCSMH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条件,利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柱进行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的重组猪IFN-α14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重组猪IFN-α14处理Vero细胞后,接种1 000 TCID5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24 h收集细胞和上清,通过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内病毒的RNA水平,同时测定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50。猪IFN-α14蛋白被成功表达并纯化,证明了10μg/L的重组猪IFN-α14干扰素能够显著抑制PEDV的复制。与本实验室前期表达纯化的猪IFN-α2、8相比,猪IFN-α14抑制P...  相似文献   

11.
<正>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来间接发挥抗病毒生物学作用,抑制病毒生长,促进免疫细胞活性。IFN-α属于Ⅰ型干扰素,是由白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1])。IFN-α与靶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靶细胞内潜在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产生具有三磷酸鸟苷(GTP)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质,使细胞具备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bta-miR-677调控Ⅰ型干扰素(IFN)表达的分子机制。将bta-miR-677转染MDBK细胞,检测Ⅰ型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转录水平;随后通过TargetScan预测bta-miR-677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bta-miR-677的靶基因;利用siRNA敲减验证靶基因对Ⅰ型IFN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bta-miR-677组IFN-α/β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2~4倍(P0.001),随后检测到6种ISGs(IFI6、OAS1Y、OAS1Z、RSAD2、MX1和MX2)转录量上调2~16倍(P0.01或P0.001);反之,抑制表达bta-miR-677组IFN-α/β转录量下调(P0.01或P0.05),同时IFI6、OAS1Y、OAS1Z、RSAD2、MX1和MX2转录量下调(P0.05或P0.01)。经TargetScan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ta-miR-677可靶向结合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的3′-UTR,抑制MAVS蛋白的表达;MAVS基因敲减后发现,IFN-α、IFN-β和6种ISGs转录量上调。研究结果表明,bta-miR-677通过靶向MAVS上调IFN-α/β转录水平,进而提高ISGs的表达量,为基于bta-miR-677研制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显示,鸡气管黏膜中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DPI)第1~14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且均在5DPI达到峰值;鸡气管黏膜中IBV病毒载量在1DPI急剧升高,在5DPI达到峰值,14DPI病毒载量急剧下降。结果表明,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与IBV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提示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在抵御IBV入侵、抑制IBV复制、增殖以及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丰富了宿主抗IB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为IB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优化合成的猫ω型干扰素基因Fe IFN-ω2和Fe IFN-ω9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 VL1393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与orf1629基因缺损的家蚕杆状病毒Bm-Bacmid DNA共转染Bm N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将获得的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猫ω型干扰素。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CRFK细胞/VSV*GFP系统上检测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表达的重组猫ω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其中表达产物重组Fe IFN-ω2的抗病毒活性可达6.3×105U/m L,而重组Fe IFN-ω9的抗病毒活性较低。研究结果为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猫ω型干扰素生物制剂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猪Ⅰ型干扰素融合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技术将猪I型干扰素PoIFN-α和PoIFN-β成熟肽基因进行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30a-PoIFN-α/β进行融合表达,利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融合干扰素rPoIFN-α/β抗病毒活性,并与非融合干扰素rPoIFN-α和rPoIFN-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上,融合干扰素rPoIFN-α/β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其对VSV、PRRSV、CSFV、PRV、PPV、PASTV、PEDV和TGEV的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非融合干扰素,体现了一定的叠加效应,可以用于猪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将鸡γ-干扰素(Ch IFN-γ)基因克隆至p PICZαA,以线性化质粒p PICZαA-IFN-γ电转化酵母GS115细胞,筛选出表达重组Ch IFN-γ(r Ch IFN-γ)的酵母菌株。r Ch IFN-γ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经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10 240 IU/m L。以r Ch IFN-γ与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鸡,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的血清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未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P0.05);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后,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排毒率显著低于未使用r Ch IFN-γ试验鸡(P0.05),说明r Ch IFN-γ具有佐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重组鸡α-干扰素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本试验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收集重组鸡α-干扰素包涵体后进行复性纯化及免疫印迹试验,并通过测定病毒EID50,在接种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鸡胚中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活性试验,运用微变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重组鸡α-干扰素抗病毒效价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性后重组鸡α-干扰素的免疫印迹试验成功获得了预期条带,在鸡胚中重组鸡α-干扰素具有显著的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活性作用。在CEF/VSV细胞系上测定重组鸡α-干扰素的抗病毒效价为1.5×210 U/mg左右,高浓度重组鸡α-干扰素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重组鸡α-干扰素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在鸡胚内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杀灭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效果,呈广谱性,抗病毒效价较高,为下一步抗病毒制品的创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在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DF1细胞后的表达情况,试验将ARV病毒感染DF1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收集感染后0、6、12、24、36、48、72、96 h的细胞样品,抽提反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α和IFN-β及9种禽源常见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ARV感染DF1细胞后,DF1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感染后12 h病毒开始快速增殖,在36~96 h维持在较高的水平;IFN-α和IFN-β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均表现为显著下调(P<0.05;P<0.01);IFI6、OAS、IFIT5、ISG12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显著上调表达(P<0.05;P<0.01),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其中IFIT5的上调幅度最大,感染后96 h的表达量是0 h的19.62倍(P<0.01);而Mx、IFITM3、PKR、Viperin、ZAP的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P<0.05;P<0.01),其中Mx、IFITM3、Viperin的下调幅度较大,PKR和ZAP下调幅度很小。说明在ARV感染DF1细胞后,干扰素及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病毒在DF1细胞中复制存在一定的联系。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以诱导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这些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抵御ARV病毒的入侵,抑制ARV的复制、释放及病毒的清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ARV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鸡β-干扰素(ChIFN-β)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鸡IFN-βmRNA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RRT-PCR)方法,并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强毒株(vNDV)感染后3、6、12、24、30 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IFN-β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RT-PCR特异性好,对鸡IFN-βmRNA的扩增效率为94.18%,线性范围为10-8~10-3,相关系数为0.992,最低能检出48拷贝/反应。AIV在感染CEF后6、12 h显著抑制IFN-βmRNA的表达,24 h开始诱导IFN-βmRNA表达,30 h时IFN-βmRNA水平显著升高;vNDV在感染CEF后的24 h内显著抑制IFN-βmRNA的表达,30 h时则显著诱导IFN-βmRNA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5N1和NDV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IFN-α是一种具有很强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从惠阳胡须鸡肝脏克隆了IFN-α基因,为新的亚型.将IFN-α成熟肽与毕赤酵母pPICZαA连接,经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后确定目的基因无突变并且插入方向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到GS115中,阳性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重组IFN-α分子量约为35 kD,表达量达到了0.307 mg/ml,在CEF/VSV细胞系上的抗病毒活性为3.2×106 U/mg.圆二色实验结果表明IFN-α重组蛋白中含有53.2% α螺旋、3.1% β折叠、10.6%转角和33.1%无规谱卷曲,属于全α型蛋白.结果表明,采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了有活性的鸡IFN-α,并首次证实鸡IFN-α属于全α型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