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小黑麦秸品质、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全株和秸秆为原料,设置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5个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原料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合菌悬液,秸秆黄贮组添加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测定了不同厌氧处理后小黑麦及小黑麦秸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产气量、消化率、CH_4产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表明: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均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P0.05)、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产气量和消化率(P0.05);全株微贮组纤维含量显著低于秸秆氨化组(P0.05);全株微贮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说明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储存效果优于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2.
在高海拔地区对西藏青稞秸秆进行氨化(A)、碱化(B)、复合(C)和微贮(D)处理,与未处理秸秆组(对照组)比较,评定其物理特性、测定处理前后营养成分及饲喂藏绵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秸秆色泽、气味、质地和温度等物理特性均较好.氨化和复合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碱化和微贮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除了微贮组,其余各组间及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组比未处理组藏绵羊对粗饲料采食量分别提高22.12 %、20.19 %、25 %和35.58 % (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36.60 %、29.28 %、41.58 %和63.54 %.其中,以微贮处理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碱化处理组及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粗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78 %、0.49 %、0.87 %和1.35 %.经济效益以微贮处理组明显,每天纯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添加乳酸菌与否和水分含量的多少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水分处理4×乳酸菌处理2),其中水分处理分别为50%、55%、60%、65%,再进行乳酸菌添加和非添加处理,即乳酸菌组和对照组。通过小规模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保存30 d后开封,测定黄贮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黄贮的乳酸、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及耐热菌、酵母菌数、大肠杆菌数、丁酸菌数显著降低(P0.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产气量提高;不同水分处理间秸秆黄贮的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乳酸含量及酵母菌数、大肠杆菌数、丁酸菌数差异显著(P0.05),在水分为60%时粗蛋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最低、酵母菌数最少,而粗脂肪和乳酸含量随水分升高而增高。说明在添加乳酸菌及水分为60%时玉米秸秆黄贮的发酵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同一玉米品种、地块,分别制作全株玉米青贮、玉米黄贮、玉米秸秆,利用尼龙袋试验研究其对肉牛瘤胃降解规律,为其在生产中有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DM)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有效降解率(ERD)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黄贮粗蛋白(CP)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和ERD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1),慢速降解部分b极显著低于玉米秸秆(P<0.01);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黄贮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和ERD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1),慢速降解部分b无显著差异(P>0.05);全株玉米青贮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ERD和玉米黄贮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慢速降解部分b极显著高于玉米黄贮(P<0.01);各个时间点DM、CP降解率以全株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全株玉米青贮、玉米黄贮和玉米秸秆的NDF、ADF降解率随时间不同呈现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储备饲料利用牧草、玉米、稻草秸秆等原料,采用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等技术生产饲料。玉米全株青贮不但养分损失少、保存时间长,经乳酸菌发酵后,适口性得到改善。青贮玉米秸秆称为黄贮;微贮是指在青贮过程中加入高效活性发酵剂进行厌氧发酵,目前运用最广的是纤维素分解菌类;氨化主要是针对稻草、麦秸等含水量较低、木质素较高的作物秸秆,通过喷洒一定量的氨水,氨化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测定绵羊对未处理玉米秸秆(对照组)、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和羊草占60% 的全混饲粮中5 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试验组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组的前4 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 ,7.1 % ,6 .6% 和6.8 % ,微贮组、羊草组和碱化秸秆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3 % ,33 .6% 和19 .9%( P<0 .01)。微贮秸秆组养分消化率可达到与羊草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型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8头(350.23±23.17)kg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含揉丝秸秆(Containing kneaded straw group, JG组)、膨化微贮秸秆(Puffed straw group, PH组)、菌酶协同秸秆黄贮(Straw yellow silage group, HZ组)和全株玉米青贮(Whole corn silage group, QZ组)的TMR,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较JG和PH组,QZ和HZ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瘤胃丙酸含量和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瘤胃球菌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普雷沃氏菌属_1与丙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瘤胃球菌NK4A214群与乙酸和乙丙比(A/P)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氨化、碱化和添加酵母糖蜜3种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及产气参数,并应用Menke等(1988)模型估测3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和代谢能(ME),各处理组OMD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其中最高的是酵母糖蜜添加组(60.83%)(P0.05),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次之(P0.05),分别为55.50%和54.26%,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ME表现出与OMD相似的变化规律,其中最高的是酵母糖蜜添加组(9.24 MJ/kg DM)(P0.05)、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次之(P0.05),分别为8.64和8.41 MJ/kg DM,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3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的OMD和ME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酵母糖蜜添加组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绵羊对未处理玉米秸秆(对照组)、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和羊草占60%的全混饲粮中5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试验组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组的前4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7.1%,6.6%和6.8%,微贮组、羊草组和碱化秸秆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3%,33.6%和19.9%(P〈0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评定水稻秸秆微贮后营养价值及其饲喂成都麻羊对消化率、采食量、增重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微贮试验结果表明,微贮秸秆具有酒香味、质地柔软湿润、羊喜食、适口性好,总体达到1级优良水平,微贮后粗蛋白(CP)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经过微贮后,秸秆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改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微贮后,干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8.89%(P0.05),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2.07%,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21.5%(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影响。试验共选用96只、45日龄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獭兔分别饲喂含0(对照,CK组)、9.6%(A组)、19.2%(B组)和28.8%(C组)发酵苹果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C组獭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4.69%(P <0.05),料重比降低了6. 63%(P <0. 05),腹泻率降低了19.64%(P<0.05); C组獭兔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1%(P<0.05)、5.19%(P<0.05)、7.26%(P<0.05)和13.10%(P<0.05); C组獭兔空肠的绒毛长度和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59.82%(P<0.05)和41.83%(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30.52%(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苹果渣对獭兔小肠中SIg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8.8%的发酵苹果渣可以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来提高獭兔的生长性能,并可降低腹泻率,且对小肠中SIgA浓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中草药对蛋鸡血清、组织和鸡蛋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2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3%、0.2%、0.1%的复合中草药。试验期4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中草药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蛋鸡平均蛋重和产蛋率(P<0.05),添加0.1%、0.3%和0.4%复合中草药组平均蛋重分别提高6.4%、4.4%和6.0%(P<0.05);添加0.3%复合中草药组产蛋率显著提高22.2%(P<0.05);(2)添加0.3%和0.4%复合中草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5.5%和5.9%(P<0.05);(3)添加0.4%复合中草药组肝脏SOD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56.0%和37.0%(P<0.05);(4)添加0.2%、0.3%和0.4%复合中草药组鸡蛋SOD酶活性分别提高8.3%、18.0%和25.2%(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复合中草药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鸡血清、组织和鸡蛋抗氧化能力,以添加0.4%的复合中草药制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春艳  董洁  钟华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9,27(3):539-546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白羊草miRNAs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在干旱胁迫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白羊草苗期叶片和根系miRNAs(microRNAs)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研究。结果从4个库中鉴定出白羊草中有属于20个家族的79个已知miRNAs和92个新miRNAs。干旱胁迫后叶片和根系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分别有65个(上调28和下调37)和27个(上调15和下调12)。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miRNAs为miR156,miR164,miR166,miR169,miR172,miR396,miR398,miR408,miR528。对这些miRNAs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是叶片和根系响应干旱胁迫共同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则是干旱胁迫下叶片富集的最主要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6日龄“杜×长×大”仔猪80头,随机分为A、B、C、D组,D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B、C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结束采集4组仔猪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菌群的平均有效序列数为47218条;在97%的相似水平下共产生了358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检测到12个门、21个纲、33个目、64个科、111个属和137个种。2)α多样性指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Shannon指数最高,菌群最丰富。β多样性分析表明,4组菌群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组效果较好。3)门水平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科与属水平的优势菌分别为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B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组(P<0.05),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D组(P<0.05),但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菌群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辅酶和维生素代谢。除核酸代谢外,其余4种代谢通路中,B组菌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并依次为C、A、D组。综上所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能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维持肠道的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对1~42 d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Cobb肉仔鸡8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2000 U/g木聚糖酶+800 U/g葡聚糖酶,试验分为3个阶段,1~14 d,15~28 d和29~42 d。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组显著提高了28~42 d肉鸡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P <0.05),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P <0.05)。对于试验全期,酶制剂组显著提高了1~42 d肉鸡能量和粗蛋白质利用率(P <0.05),同时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P <0.05)。酶制剂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屠宰率和腿肌率(P <0.05)。对照组与酶制剂组对肉鸡胴体干物质、脂肪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日粮添加复合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8和42 d肉鸡血液T3的含量(P <0.05),显著降低了42 d肉鸡血液T4的含量(P <0.05),同时酶制剂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2 d肉鸡血液葡萄糖的浓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组显著降低了28和42 d肉鸡血液尿酸含量(P <0.05),显著提高了14和42 d肉鸡血液甘油三酯含量(P <0.05)。综上所述,1~42 d肉鸡日粮添加2000 U/g木聚糖酶和800 U/g葡聚糖酶可以显著改善料肉比,提高屠宰性能,可改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部分代谢物的浓度,但对胴体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60头体重[(48.93±3.01)kg]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3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30%的玉米)、65%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65%的玉米)和10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100%的玉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头去势公猪、5头母猪)。试验期60d。结果显示:1)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的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平均日增重降低3.4%(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膘厚度分别提高3.0%、5.2%和4.3%(P<0.05)。3)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pH45min分别提高0.5%、1.0%和0.4%(P<0.05);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8.7%和11.3%(P<0.05)。4)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降低2.5%和11.7%(P<0.05)。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油酸、反式油酸、花生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提高15.3%、39.6%、56.8%和52.4%(P<0.05);65%替代组背最长肌中反式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分别提高37.9%、77.15%、72.2%和53.2%(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用高粱替代饲粮中部分玉米不仅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部分不饱脂肪酸含量而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结构对荷斯坦奶公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无病、体重(42±5)kg和日龄[(14±3)d]相近的奶公犊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并饲喂不同结构饲粮。试验Ⅰ组:代乳品+颗粒料+羊草;试验Ⅱ组:代乳品+羊草;试验Ⅲ组:代乳品+颗粒料;试验Ⅳ组:代乳品。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Ⅰ、Ⅲ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料重比分别比试验Ⅰ、Ⅱ、Ⅲ组降低了31.10%、45.03%、41.70%。2)试验结束时,试验Ⅲ组体高、胸围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Ⅲ组体高、胸围和臀高增长率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3)各组间屠宰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Ⅲ组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Ⅰ组肾脏重/空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5)试验结束时,试验Ⅰ、Ⅲ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Ⅳ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Ⅲ、Ⅳ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Ⅳ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代乳品+颗粒料的饲粮结构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达到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种乳酸菌。乳杆菌属有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肠球菌属有屎肠球菌、坚强肠球菌、肠道肠球菌、乳酸肠球菌;链球菌属有嗜热链球菌和黄连链球菌。  相似文献   

19.
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以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人兽共患蜱传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侯鸟因其独特的飞行运动特性、集群性及广阔的活动范围,为蜱及蜱传病的散播提供有利条件。其传播作用既有生物性传播又有机械性传播,感染性媒介蜱可趁候鸟迁飞途中落地休息及食物补给之时重新寻找宿主并完成跨距离传播,促进新的自然疫源地产生。我国位于国际候鸟迁飞主要迁徙带上,然而有关鸟类携带蜱及蜱传病原相关研究数据却非常缺乏。论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就侯鸟携带蜱及蜱传病原的种类、分布、流行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鸟类、蜱以及病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蜱传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密度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断奶伊拉兔126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散养密度为7只/m2,共49只;Ⅱ组散养密度为6只/m2,共42只;Ⅲ组散养密度为5只/m2,共35只。各组饲喂相同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5 d,正试期为45 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兔肉pH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Ⅰ组兔肉剪切力显著低于Ⅱ组(P<0.05)。各组之间兔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弹性及各项化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兔肉胱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 <0.01),Ⅰ组兔肉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Ⅲ组兔肉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经济效益以Ⅰ组最高。由此可见,福利散养不仅为家兔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使家兔能够充分表达其生活习性,还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本试验以7只/m2的散养密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