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Myf5是生肌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为研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运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大口黑鲈Myf5 cDNA序列1093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723bp,编码240个氨基酸,经分析该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属核蛋白,含有一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使用Genome walker技术获得启动子区序列2690bp,预测含有肌肉特异性转录调控相关元件:E-框、肌细胞特异增强子2(MEF2)、核转录因子1(SP1)、上游激活因子(USF)、血清应答因子(SRF)等结合位点。含有早期生长应答因子α(EGRα)、早期快反应生长应答因子1,2(EGR-1,2)等结合位点,它们可能是Myf5能够在体节形成早期表达的主要原因。获得Myf5 3个外显子与2个内含子序列,内含子1中存在一个在不同鱼类中高度保守的长度为123bp的序列,推测参与调节了Myf5基因的时空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本研究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大口黑鲈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Dmrt基因家族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发育基因家族。其家族成员的主要特征是所编码的蛋白质都包含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Doublesex和Mab-3)结构域。Dmrt基因家族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性别决定与分化,参与许多组织、器官的形成及相关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3.
刘宁  黄欣  刘寒  王卫民 《水产学报》2021,45(2):161-169
Hox基因家族在调控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生长起重要作用,因此这类基因家族被广泛应用到物种进化和发育调控的研究中。为了探究Hox基因在团头鲂中分布,进化及表达调控作用,同时为了探究Hox基因与团头鲂肌间刺发育的关系,研究基于团头鲂全基因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H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团头鲂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9个Hox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分为5个亚类;其中49个Hox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并分为7个基因连锁群(HoxAa、HoxAb、HoxBa、HoxBb、HoxCa、HoxCb和HoxDa);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H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团头鲂和斑马鱼所有Hox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团头鲂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转录组结果显示,HoxA基因群集中,HoxA2a、HoxA3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其他基因在肌肉、肌间刺及结缔组织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HoxB基因群集中,HoxB9a、HoxB3a、HoxB8a、HoxB1b、HoxB5a、HoxB5b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B7a、HoxB10a、HoxB9a在成鱼肌肉、结缔组织及肌间刺中高表达;HoxC基因群集中,HoxC3a、HoxC4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C3a、HoxC8a在成鱼的3个组织都有表达;HoxD基因群集中,HoxD9a、HoxD10a和HoxD11a在胚胎S2期表达量较高。研究表明,Hox基因在团头鲂早期胚胎时期和肌间刺的形成中有表达,提示团头鲂肌间刺的形成可能受Hox基因家族调控。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黄体溶解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峰  孙燕 《畜禽业》2000,(5):12-14
黄体溶解的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已证实细胞凋亡在黄体溶解中起重要作用。激素和包括细胞因子在内的一些卵巢局部因子通过内分泌、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了黄体细胞凋亡的调控,一些调节基因也参与了此过程一在生理情况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激素-卵巢局部因子-基因”这样一个相互影响的级联调控机制,影响着黄体机能_  相似文献   

5.
Myostatin (Mstn)即肌肉生长抑制素,在脊椎动物中是胚胎期肌肉形成和成体肌肉生长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通过抑制肌细胞的扩增和分化而抑制肌肉的生长和发育。为了筛选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Mstn调控的肌肉生长相关的基因,为肌肉生长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PBS对照组和Mstn表达抑制组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Mstn表达被抑制后,共筛选到16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05个显著上调,852个显著下调。参考脊椎动物Mstn调控的肌肉生长经典信号通路TGF-β/Smad和MAPK通路及差异基因功能已有报道,初步筛选出29个Mstn调控的与肌肉生长相关的基因。在涉及TGF-β/Smad和MAPK通路的16个基因中,除ActRI被检测到略微上调外,其他基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调;在另外13个涉及蜕皮、肌肉生长等过程的基因中,促进肌肉生长的基因显示为上调。前期的研究表明,Mstn可能同脊椎动物功能类似,在中国对虾中负向调控肌肉生长,而本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为阐明对虾的肌肉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颡鱼MyoG基因1346 bp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包括63 bp的5′非翻译区、521 bp的3′非翻译区和7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25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MRFs基因家族的Basic结构域和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氨基酸序列与蓝鲇(Ictalurus furcatus)同源性高达94.1%,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黄颡鱼MyoG基因与同属鲇科鱼类关系最近,表明MyoG基因在物种间比较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yoG基因在雌雄个体心脏、肌肉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雄性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MyoG蛋白在雄性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推测其可能是造成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不仅为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和肌肉发育调控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黄颡鱼快速生长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增加对刀鲚在进化过程中因核心基因家族改变而产生的特殊机制的了解。实验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比较刀鲚及其近缘物种斑马鱼、三刺鱼、青鳉、红鳍东方鲀和绿河鲀基因组,鉴定刀鲚基因家族;利用CAFév 4.2软件进行基因家族扩张和收缩分析;最后将鉴定的扩张基因家族基因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刀鲚具有11 872个基因家族,包含16 470个基因,有2 963个基因未形成基因家族。同其他5个物种相比,刀鲚有150个特有基因家族,包含419个基因。刀鲚扩张和收缩基因家族分析结果表明,刀鲚有1 200个基因家族扩张了,7 543个基因家族收缩了。刀鲚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有39个,包含508个基因;显著收缩的基因家族有36个,包含21个基因。刀鲚显著扩张基因家族GO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细胞、细胞组分等。KEGG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紧密连接、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心肌收缩、细胞黏附分子等。与渗透压调节相关的通路有紧密连接、心肌收缩等;与生殖洄游行为相关的通路有GnRH信号通路、嗅觉转导通路等。对显著扩张基因家族基因进行基因组定位,结...  相似文献   

8.
赵祥  张义兵 《水产学报》2021,45(9):1592-1604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细胞感染病毒时单独或共同调控干扰素基因(IFN)的表达。IRF家族蛋白结构非常保守。其中N端DBD结构域赋予了IRF蛋白结合IFN启动子的功能,而C端IAD主要介导蛋白互作,因而不同IRF成员可能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功能。哺乳动物IRF家族有9个成员,IRF1~9。鱼类IRF家族有11个成员,除了IRF1~9外,还包括硬骨鱼类特有的IRF11,以及在鸟类基因组中也存在的IRF10。哺乳类研究表明,IRF1/3/5/7/9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正调控IFN基因的表达,而IRF2则负调控IFN的表达。近十多年来,鱼类IRF家族的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论基本来自于体外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鱼类IRF家族成员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调控IFN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溶质载体13(solute carrier 13, SLC13)是SL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重要成员,编码结构相似的跨膜蛋白,在介导转运阴离子和柠檬酸循环代谢中间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基因家族收缩和扩张分析表明,SLC13家族显著扩张,可能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近江牡蛎SLC13基因家族(CarSLC13)特征及在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arSLC13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和在急性高盐胁迫后鳃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共鉴定出11个CarSLC13基因,包括1个CarSLC13A1亚家族成员, 6个CarSLC13A2亚家族成员和4个CarSLC13A5亚家族成员,其中7个家族成员蛋白的理化性质较为稳定,不稳定系数均小于40;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所有CarSLC13均定位到细胞膜或内膜;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 11个SLC13基因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在第3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发生了串联复制;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具有钠-硫酸盐共转运蛋白跨膜结构域(PF00939),该结构域与渗透压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发育差异的分子机制,基于13与15月龄红鳍东方鲀的脑与肌肉组织转录组数据,以及在两时期间KEGG通路分析中差异显著的MAPK信号通路,结合基因互作分析对这期间发生的生物过程进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关联预测。结果表明:MA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fos和jun及其下游基因,促进这期间肌肉和骨骼发育,使红鳍东方鲀在两时期间生长。而fos和jun在两组织均上调,但在脑中抑制fos和jun的基因上调程度更高,而在肌肉中则较低。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egr1、c/ebpβ、ctgf等基因与骨骼发育相关,在此期间可能伴随着红鳍东方鲀骨骼的生长。MAPK信号通路还调节tgf-β、ctgf、pai1等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基因,在转录层面上纤维化过程在肌肉中持续而在脑中减弱,可能促进了肌肉与骨骼的发育。MAPK信号通路还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即脑中γ-氨基丁酸相关基因下调有促进脂肪积累的作用,该过程伴随着基础代谢降低。肌肉中核受体亚家族D组(nr1d)基因的下调促进了脂质吸收,mstn b基因可能调节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鱼类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笙  王东方 《水产学报》2017,41(4):628-639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10影响体轴形成,miR-219影响头部和尾部细胞的凋亡;miR-122、miR-30、miR-145分别影响肝细胞成熟、肝胆管和肠道发育,miR-138和miR-143调控心脏发育,miR-126、miR-150、miR-451调控血小板、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miR-10和miR-126影响血管生成,miR-200、miR-183分别影响嗅觉、听觉系统的发育,多个microRNA参与视网膜、肌肉、鱼鳍、肝脏等器官的再生;miR-133a/b、miR-206抑制肌肉细胞分裂,miR-214、miR-499、miR-199、miR-3906调控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成;miR-430促进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成;多个microRNA参与到禁食和再投喂调控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此外,microRNA通过对免疫因子的调控参与到先天免疫、低氧适应、体色调控、应激反应、肌间刺形成等生理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将有助于对鱼类microRNA研究领域现状的了解和把握,促进鱼类非编码RNA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RpGST)家族特征及其在应对急性盐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pGST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染色体定位、结构特征分析、进化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共鉴定出7个Rp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RpGSTA1、RpGSTA2、RpGSTA3、RpGSTA4、RpGST_C_3a、RpGST_N_M1、RpGST_N_M2。RpGSTs不均匀地定位在5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亲水性。RpGS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结构域(PF00043、PF02798),表明RpGSTs蛋白参与抗氧化和解毒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RpGSTs分为3个亚家族且在进化上保守。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急性盐度胁迫菲律宾蛤仔0 h、12 h和24 h后,急性高盐(40)胁迫下肝胰腺中RpGSTA和RpGST_N_M亚家族的基因整体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步升高,RpGST_C_3亚家族的基因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非翻译区和295 bp的3′非翻译区,124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幼体原肠期、无节幼体期、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幼体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原肠期表达量最低,从无节幼体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糠虾期表达水平最高,表明FcBMP-7基因参与了幼体肌肉的发生过程。此外,进一步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2种规格幼虾[(3.95±0.08) g和(1.55±0.12) g]的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cBMP-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广泛性,且两组间的大部分组织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FcBMP-7基因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  相似文献   

14.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迄今,已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高等动物中检测到了Dmrt基因的存在。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家族在系统进化中的保守性,本研究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mrt基因的DM结构域。经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5.
酪氨酸酶蛋白家族(tyrosinase gene family)是一类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 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Tyr 基因家族在东星斑体色形成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 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养殖鱼类, 但是人工养殖的东星斑因环境等变化而逐渐出现体色变淡或者变黑的现象, 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从东星斑全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获得 5 个 Tyr 基因家族成员, 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保守性较高, 尤其是 Tyr 家族典型的酪氨酸酶功能域在不同物种各成员之间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和共线分析均显示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和丢失现象。此外, 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 Tyr 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在东星斑黑色个体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红色个体(P<0.05)。本研究初步鉴定和分析了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在其体色形成中的作用, 旨为深入解析东星斑酪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性成熟雌鱼体重显著高于雄鱼。鱼体肌肉占体重的40%~60%,肌肉生长是生长性状的核心,而myostatin (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stn基因在半滑舌鳎雌、雄鱼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龄鱼的9个组织中,mstn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肌肉组织定量结果显示,1龄和2龄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而在选取的其他时期,雌、雄鱼之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stn基因的表达位置在肌纤维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本文系统研究了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在半滑舌鳎雌、雄鱼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组成,进行了几丁质酶基因1(PtCht1)的研究。PtCht1基因cDNA全长为2220 bp,编码583个氨基酸。结构域比对发现,PtCht1含有甲壳动物几丁质酶GH18家族基因的基本结构及保守序列,且进化树显示,三疣梭子蟹Cht1与拟穴青蟹(Scylla serrata)等物种的Cht1聚为一类,同源性最高,达92.80%。由此确定,PtCht1为甲壳动物GH18家族Group1基因,也是三疣梭子蟹该分类下的首个基因。此外,全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tCht1在肝胰腺中较特异性高表达,且在蜕皮间期的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P<0.05)。低盐度胁迫处理后,在肝胰腺中,PtCht1基因的表达量在3 h快速升至峰值,为对照组的2.72倍;在鳃中,除12 h外,PtCht1基因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上调表达(P<0.05),最高上调9.96倍。结果表明,PtCht1基因能够参与机体对几丁质类食物的消化过程,并且在渗透压的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几丁质酶GH18家族Group1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为解析盐度影响三疣梭子蟹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泥鳅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片断的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以泥鳅肌肉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克隆了泥鳅MSTN基因的主要片段,其长度为815 bp,编码271个氨基酸残基。泥鳅MSTN具有MSTN的共同特征,有蛋白酶水解位点RIRR和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肌肉中显著表达,在眼中也有微弱表达,而在其他所检测组织(脑、鳃、心脏、肝脏、肠、精巢、卵巢)未见表达。此结果表明泥鳅MSTN基因除对肌肉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外,还可能在眼的发育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草鱼SREBP-1基因的克隆及糖对其在肝脏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控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核转录因子。为获知草鱼SREBP-1基因的序列及其在肝脏中的表达规律,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了草鱼SREBP-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所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REBP-1基因在8种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及低糖(糖含量24%)和高糖(糖含量42%)投喂条件下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克隆到的草鱼SREBP-1基因cDNA长4 760 bp,其中包括开放读码框3 426bp,编码1 141个氨基酸;草鱼SREBP-1具有一个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bHLH-zip);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草鱼SREBP-1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在76%~88%之间,与斑马鱼的进化关系最近;草鱼SREBP-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脏和肠次之,在肾脏、脾脏、肌肉、脂肪和性腺中均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SREBP-1基因在高糖诱导下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低糖诱导下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在高糖负荷条件下,草鱼肝脏中SREBP-1可能会促进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参与糖代谢调节过程,为丰富鱼类糖代谢调控机理提供研究资料,并有望为提高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文笙  王滨 《水产学报》2013,37(12):1863-1872
生长抑素是一个多基因、多功能的家族。通过其受体的介导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以及免疫等生理过程。本文简要概括鱼类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概括讨论,旨在加深对鱼类生长抑素作用机制的认识和了解。迄今,在鱼类中已经鉴定出六种生长抑素基因和四种生长抑素受体。由于存在多种生长抑素基因以及不同的加工过程,一种鱼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生长抑素多肽。鱼类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组复制,导致一种受体又有多种亚型。鱼类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主要源自金鱼中的研究,结果表明cAMP通路、钙离子通道以及PKC通路可能参与了金鱼生长抑素抑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过程。生长抑素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其中;不同的物种间其作用机制不尽相同。鱼类生长抑素基因、受体及其调控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