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鹅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多年来,此病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鹅业的发展。2011年12月,扬州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雏鹅副粘病毒病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邗江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2011年11月从当地购入1500羽苗鹅,第2d注射了抗小鹅瘟血清。在饲养到2周龄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由鹅副粘病毒I型(APMV-1)引起的一起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鹅以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不同日龄鹅对本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易感染,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禽)流感、鹅类新城疫病等。鹅类新城疫病又称鹅副粘病毒病,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和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科。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粘病毒.随后,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粘病毒病。2009年4月初,重庆万州地区某养鹅场1000只38日龄伊犁鹅开始发病,每天死亡20多只,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诊断怀疑为鹅副粘病毒病。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5.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1月龄雏鹅和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称小鹅瘟或Derzsy’s病。该病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1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肠道栓塞为特征性病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泛发生于中国、欧洲各国、以色列、越南和日本的家鹅和番鸭。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病是我国新出现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鹅的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分离到对鹅具有高致病力的鹅副粘病毒以来,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辽宁、黑龙江[1]等地相继报道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也成为继小鹅瘟以后的另一鹅类杀手,对养鹅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近些年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泰康县、双城市等地区的市场调查和门诊统计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年龄极品种都会发病,主要发生于15~60日龄的雏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短,康复少. 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能通过种鹅蛋传染.本病是由鹅的多种球虫引起的原虫病,鹅球虫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幼鹅,常急性暴发,呈地方流行性,对养鹅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副粘病毒病已成为养鹅业的大敌,威胁养鹅业的发展。1发病特点各个品种的鹅场均易感;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病,最小的3日龄,最大的可达300日龄;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本病发病急、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3d—5d,病程2d~5d,死亡率15%左右。2主要症状初期拉白色稀粪,后期拉暗红色。黄色或墨绿色水样稀粪。病鹅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无力,食欲减少或废绝。体重迅速减轻,饮水量增加,有时健康鹅吃食突然死亡。少数病鹅眼睑肿胀,部分病鹅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3病理变化3.1肝脏、胰腺…  相似文献   

11.
鹅源新城疫是各日龄鹅均易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短短数年已在我国许多省份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1,2]。该病由副黏病毒科鹅副黏病毒引起,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本病是近10年来重要的传染病,与患病鹅同群饲养的鸡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出现的一种鹅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黑龙江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全省已有近三十个养鹅场发生鹅副黏病毒病,而且呈逐渐流行趋势.2006年5月份,哈尔滨市某养鹅场从外省购进苗鹅5000只,15日龄起,小鹅陆续发生死亡,到23日龄时死亡300多只,用0.01%氟哌酸拌料喂饲、青霉素、链霉素肌注,均无效.经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检验,确诊为鹅副黏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够引起多种动物的感染和发病。该病具有某些新的流行特点,严重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养鹅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深受广大农民喜爱,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又大力推广发展草食动物和鼓励开发绿色食品工作,养鹅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在我国得到迅速壮大,并朝规模饲养方向发展,然而随着规模化的发展、饲养密度的增加、对生物安全的忽视以及受养殖者技术水平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鹅的传染病,甚至是烈性传染病,能使全群覆灭,造成毁灭性的损失,鹅副粘病毒病便是其中之一。鹅副粘病毒病是97年由王永坤教授等首次在江苏发现,它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我国很快流行,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鹅业。它的病毒属于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6.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感染各种品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极大。2006年我县一规模养鹅场发生过此病。现将本人对该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鹅业逐渐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鹅病防治是养鹅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近日一存栏数千余只父母代鹅场发生20日龄的小鹅的急性死亡,全场发病率为58%,死亡率为6%,起初养殖户误诊断为小鹅瘟,紧急注射  相似文献   

18.
养鹅业是畜牧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养鹅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牧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搞好鹅常见病的的防制,普及相关知识对保障养鹅业的发展就显得越发重要。 一、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主要危害1~60日龄小鹅,其中以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死亡率30%~40%,最高可达70%。病鹅精神沉郁,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吃草减少或衔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犤1犦,是最近新发现鹅的一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997年始发于我国广东犤2犦、江苏犤3犦等地。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鹅业构成较大威胁,并对禽类副粘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挑战。该病在成年鹅群流行过程中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达10%~20%左右;在15日龄以下的鹅群中可引起100%的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犤5犦。1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几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最早从隆昌鹅开始发病,太湖鹅、杂交鹅、地方草鹅均能感染发病犤3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尤其是养鹅业,2002年我国鹅肉产量占世界鹅肉总产量的92.16%,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全,有12个品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13省饲养鹅出栏数在6亿以上,2004年存栏数为2.3亿只以上。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鹅业发展的速度更快,但疫病也不断增加。原来仅有小鹅瘟、蛋子瘟等几种传染病,自1996年之后增加鹅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鸺呼肠孤病毒感釉、鹅浆膜炎等烈性传染病。在多种鹅传染病中,小鹅瘟、鹅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