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中药方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毒素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按其对热的耐受性还可分为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由分子量不足5 000的多肽组成,无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coil,ETEC)是引起幼畜、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ETEC产生两类肠毒素,一种是对热敏感的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另一种是对热不敏感的耐热性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LT不仅是ETEC主要的毒力因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黏膜佐剂,它由A、B亚基组成,由于LT A具有毒性作用,限制了LT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应用;而LT B无毒且具有黏膜佐剂活性,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佐剂之一。近年来对LT B的结构、介导的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突变体及其佐剂作用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充分利用LT B的黏膜免疫佐剂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对幼畜消化道有致病性,肠毒素是ETEC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按其对热的耐受性还可分为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1].LT是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88 kDa),无透析性,硫酸铵能使其沉淀[2].LT亚单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ST不具有免疫原性,机体接触LT后可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和黏膜免疫反应[3].因此,确定LT的攻毒模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 (heat-stable,ST)和不耐热肠毒素 (heat- labile,LT)生物学特性、分子水平机制及其应用价值。一方面着重讲述 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前景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不同的突变株并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佐剂活性 ,是霍乱毒素 (Choleratoxin,CT)很有希望的替代品。另一方面讲述ETEC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概况。ETEC只有 LT、ST两类肠毒素 ,通过不同方式构建融合基因探讨对 ETEC性腹泻防治效果。目前 ,这两方面均卓有成效 ,但还有许多的难点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定居在人和幼畜小肠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enterotoxin),是引起腹泻的直接原因。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二种肠毒素,一种是热稳定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另一种是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在产肠毒素的菌株中,有的菌株只产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是引起猪、牛、羊腹泻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特别是由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两种肠毒素:即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ST是小分子的无抗原性毒素。而LT除在理化性质上与霍乱毒素(CT)相似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肠毒素是ETEC致幼畜腹泻的根本原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其中ST又包括STⅠ和STⅡ。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腹泻幼畜只要分离到ETEC.大部分都产生STⅠ。但是,由于STⅠ的分子质量太小,几乎没有免疫原性,因此,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借助大分子物质提高STⅠ的免疫原性是当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ETEC疫苗开发的重点。轮状病毒系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的成员,是致幼畜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中外膜蛋白VP4不仅是轮状病毒血清学分型的依据,而且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8.
以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可扩增336 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的PCR方法.该方法对987p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猪肺疫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15株分离自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有3株LT基因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用于ETEC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肠毒素是ETEC致幼畜腹泻的根本原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热敏感肠毒素( 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其中ST又包括STⅠ和STⅡ.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腹泻幼畜只要分离到ETEC,大部分都产生STⅠ.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分子生物学及粘膜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LT)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ETEC)分泌的一种外毒素。LT既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又有较强的粘膜佐剂效应,其毒力较霍乱毒素(choleratoxin,CT)小而被认为是替代CT的最有潜力的粘膜免疫佐剂。本文从LT的分子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粘膜佐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LT的粘膜免疫佐剂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腹泻牦牛产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感染情况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试验采用麦康凯平板对2015年10月份采自川西北甘孜州和阿坝州腹泻牦牛的新鲜粪便样品,进行ETEC的分离培养和ETEC K99基因PCR扩增鉴定,并对ETEC K99阳性菌株进行耐热肠毒素(ST)和热敏性肠毒素(LT)基因PCR扩增,K-B纸片扩散法做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48份腹泻粪便中检出41份ETEC,ETEC K99检出率85.4%(41/48),而ST检出率9.76%(4/41),LT未检出;所有ETEC菌株对美罗培南和头孢唑啉100%敏感,对其他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敏感性高于9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敏感。可见分离鉴定的腹泻牦牛ETEC对大部分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头孢唑啉可治疗由ETEC引起的牦牛腹泻。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是导致人畜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黏附于动物小肠粘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性肠毒素(LT);另一类是耐热性肠毒素,即热稳定性肠毒素(ST)。仔猪的黄、白痢,牦牛的腹泻症及人的旅游者腹泻病通常是由毒素型  相似文献   

1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可引起人及动物急性腹泻,其关键毒力因子为耐热肠毒素(ST)。由于ST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但缺乏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如何在保持其免疫原性的同时减弱其毒性已成为制备ST类毒素疫苗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利凡诺法提纯兔血清白蛋白(RSA),经0.2%戊二醛活化,再与人工合成的甲醇可溶性STa偶联,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分子质量约108.5 ku的完全抗原。用该偶联物免疫新西兰白兔4次,采集抗血清并用Protein A/G 琼脂糖小珠进行纯化,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血清效价均为1:400。试验结果表明抗STa多克隆抗体成功制备,这为筛选ST结构类似物做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黏膜免疫是防止病原菌侵入黏膜表面引起疾病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黏膜免疫不仅能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还能产生局部的黏膜免疫反应,该免疫途径无痛苦且易操作,同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但大多数抗原的黏膜免疫原性都很差,通过口服或滴鼻免疫可溶性蛋白通常引起特异性免疫耐受,这些使得在黏膜免疫中使用恰当的佐剂成为必须.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是由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 i,ETEC)分泌的一种外毒素,既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又有较强的黏膜佐剂效应.但由于强的毒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通过构建各种突变体使之具备优良的佐剂活性且没有显著的毒性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从突变体的酶活性、毒性以及佐剂活性进行综述,为黏膜疫苗的研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06,(1)
新生仔猪腹泻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猪流行性腹泻(PED)病毒、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7日龄至断奶前仔猪的腹泻有时还可由轮状病毒和猪等孢子球虫(球虫病)引起(图1)。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1.1病原ETEC是新生仔猪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该菌引起疾病(仔猪黄痢)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细菌在小肠内吸附、增殖和定植以及产生肠毒素的能力。ETEC可产生热敏感肠毒素(LT)和/或两种热稳定毒素(STa和STb)。产LT菌株可引起严重急性腹泻和高死亡率,而产ST菌株则引起温和型的腹泻,其死亡率较低。定植因子又称…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现已明确ETEC至少有二种毒力因子:介导粘附于上皮、使ETEC在小肠能迅速繁殖的定居因子和引起腹泻、脱水的热稳肠毒素(ST)或热敏肠毒素(LT)。K99菌毛  相似文献   

17.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的致病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肠毒素,有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可促使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二是粘着素(定居因子).粘着素抗原是细菌细胞膜上长出的菌毛状结构,它们是由蛋白亚单位经装配而成,不同的菌株产生不同的粘着素抗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对幼畜消化道有致病性,初生幼畜特别易感,1980年Bergland报道,从断乳前腹泻仔猪中分离到ETEC的几率为45.6%,其频度比球虫(23%)和轮状病毒(20.9%)感染的总和还多。所以对产肠毒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产肠毒素对微循环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作以下综述。一产肠毒素简介产肠毒素是ETEC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按其对热的耐受性还可分为热敏感肠毒素(heat-labiletoxinLT)和热稳定肠毒素(heatstabletoxinST)。LT对热敏感,65℃加热30min既被灭活。LT全毒素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403-1409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和幼畜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初生幼畜感染后常因剧烈腹泻脱水而死亡。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目前研究最多的2类毒力因子,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毒力因子不断被发现,如鞭毛、非菌毛黏附素、肠聚集性耐热毒素(the 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1,EAST1)、自转运黏附蛋白、细胞溶血素等。本综述主要针对猪源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以及新型毒力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性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ETEC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