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证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驴白细胞弱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是否能够启动基因的表达,我们将该LTR克隆于含CAT基因的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AT-LTR,用pCAT-LTR分别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胶质母细胞瘤(TJ-905)细胞、驴白细胞及接种EIAV弱毒的FDD及驴白细胞,结果以EIAV弱毒的LTR为启动子,CAT在这几种细胞中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表达,证实了我国EIAV弱毒株的LTR在FDD、TJ-905及驴白细胞中确实具有一定的启动子功能,并能被反式激活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IAV弱毒复制及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辽宁野毒株(L株)感染马的血液,分离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分四个片段扩增 EIAV前病毒 DNA。将其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 pBluescript SK中,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得到 EIAV  L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EIA)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存在野毒和疫苗毒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以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pOK8266)为基础,在其S2基因内引入NspV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编码6个组氨酸的寡核苷酸插入NspV位点,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pOK8266-HIS.将pOK8266-HIS转染驴白细胞,将驴白细胞转染产物传至第6代时,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提取pOK8266-HIS衍生病毒的前病毒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表明,衍生病毒基因组中引入了6个组氨酸标签,从而获得了带有分子标志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为野毒株和疫苗病毒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还证明了S2基因中的插入突变并不影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株LTR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株感染的驴胎皮肤(FDD)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以其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EIAV弱毒株的LTR,并将其克隆到载体质粒pUC19中。经酶切分析,PCR及Southern杂交筛选、鉴定,获得含有EIAV弱毒株LTR片段的重组质粒pLTR。对该质粒的序列分析发现,在中国EIAV弱毒株LTR的U3区含有4个与细胞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其中有3个PU.1位点和1个AP-1位点,U3区还存在1个TATATAA启动子序列;R区长为81bp,含有1个帽位点GG和1个Poly(A)信号序列AATAAA;在帽位点下游是1个病毒Tat蛋白结合位点,即TAR位点;U5区长为39bp。中国EIAV弱毒株LTR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其他毒株序列相比,在LTR的一些调控部位有变异发生,中国EIAV弱毒株与美国EIAV原型株(Wyoming株)LTR区核苷酸序列有18.72%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发表的52/70株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物异扩增IBDV VP2基因的引物。以超强毒IBDV(vvIBDV)致弱株GZ20基因组为模板利用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VP2基因克隆于pUC119质粒上,得到重组pUC119质粒。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致弱株与无毒疫苗株PBG98和弱毒株CU-1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  相似文献   

6.
鸡贫血病毒山东分离株全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 C A5、 C A6 和 C A7、 C A8 两对引物,分别扩增鸡贫血病毒( C A V)山东分离株 S J1 的 15 Kb 和 08 Kb D N A 片段。并将这两个片段分别克隆至 p U C119 和p Bluescript( S K+ )载体质粒,最后一起克隆到 p Q E32 载体质粒上,使两个片段前后连接成一个全长的病毒 D N A。用该质粒转染 M D C C M S B1 细胞,经免疫荧光抗体法和 E L I S A 检测到 C A V 病毒,结果证明我们得到了一个 C A V 感染性全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HZ株VP2基因,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将 VP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相连接。结果克隆到 VP2基因全序列共 1356bp,分析表明HZ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高度相似,同时将VP2基因正向插入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得到了V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IBDV分子流行病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gE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1.8Kb的伪狂犬病毒糖蛋白gE基因,克隆到pUC119中形成重组质粒pRZE。经测序鉴定后再将gE基因定向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2中,形成重组质粒pVLgE。将pVLgE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N-Blue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三轮蚀斑纯化,获得重组病毒rpVLgE。通过PCR方法鉴定证明gE基因正确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E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gE蛋白将作为伪狂犬病强毒的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鉴别诊断ELISA方法的抗原,为进一步扑灭伪狂犬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哺乳动物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为此,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DLA-EIAV)囊膜全长基因按照哺乳动物优势密码子的使用原则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合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重叠延伸PCR、限制酶切等方法得到结合型和分泌型囊膜基因,将其插入含有鸡beta-actin/兔beta-globin复合启动子(AG)的高效表达载体pCAGGS中,构建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结合型和分泌型囊膜基因的DNA疫苗质粒pCAGGS-opti-bou-env、pCAGGS- opti-sec-env。将构建的质粒纯化后分别转染293T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及上清中囊膜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表达质粒均可正确表达EIAV囊膜蛋白,与相对应未优化的表达载体pCAGGS-wt-bou-env和pCAGGS-wt-sec—env相比,密码子优化的基因体外瞬时表达水平有极为显著的提高,而且蛋白表达部位也与预期的结果符合。这一结果为EIAV囊膜蛋白的单抗制备、表位鉴定、免疫试验、新疫苗的开发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eng gp90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应用ELAV日本分离强毒株P337-V70实验感染了1匹健康马,经第2次感染后,实验马未呈现临床症状,gp9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被直接从这匹马的外周血和肝脏所获得的前病毒DNA扩增。  相似文献   

11.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p15)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人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从商品化马传贫弱毒疫苗培养物提纯马传贫疫苗病毒粒子并抽提病毒RNA后,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首次克隆了马传贫驴强毒反转录酶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得出反转录酶工一长1668bp,编码556个氨基酸。通过与已发表其它马传贫病毒反转录酶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在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差异率分别为14.0%和16.6%。变异氨基酸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上,无明显规律。在反转录病毒高度保守的酶基因上发现这样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EIAV在繁殖过程中的转录涉及到多种因子的调节,其中TAT蛋白是病毒编码的反式激活因子,是病毒复制必须成分。TAT是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全长转录产物经多次拼接而成。本研究使用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在病毒增殖早期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后使用中国EIAV毒株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后经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和与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确定了编码EIAV反式激活蛋白的转录产物及阅读框架及转录后拼接位点,研究发现至少有两种拼接产物编码TAT。  相似文献   

15.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 ,在病毒繁殖期提取细胞总 RNA,反转录后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并与基因组全序列比较 ,确定了编码 EIAV反式激活蛋白(TAT)的转录产物及阅读框架 ,发现至少有 2种拼接产物编码 TAT。比较 2种阅读框架 ,以保守序列作为模板扩增得到完整的编码 EIAV反式激活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EIAV在繁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节,其中Rev蛋白是病毒编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决定了病毒复制由早期到晚期的过渡,Rev是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全长转录产物经多次拼接而成。本研究使用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在病毒增殖早期提取总RNA,反转录后使用EIAV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后经过核苷酸序列分析,通过与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确定了编码Rev蛋白的病毒基因组转录产物的编码序列和拼接位点。  相似文献   

17.
EIAV在繁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节,其中Rev蛋白是病毒编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决定了病毒复制由早期到晚期的过渡。Rev是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全长转录产物经多次拼接而成。本研究使用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在病毒繁殖早期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后使用中国EIAV毒株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后经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和与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确定了编码Rev蛋白的病毒基因组转录产物的编码序列和拼接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