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了减轻高温、低温对北京市母猪、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对北京市某猪场分娩猪舍一年四季热环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按月统计分娩猪舍生产性能指标,并分析舍内温度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猪舍夏季温度偏高,日最高温度为34.3℃,舍内温湿指数(THI)大部分时间处于危险级(79≤THI≤83)和紧急状态(THI≥84)。冬季温度偏低,日最低温度在5℃左右;春、秋季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夏季、冬季舍内温度变化幅度较舍外小。分娩猪舍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但是在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仍需对分娩猪舍采取有效的隔热降温、保温供暖措施。舍内高温、高湿、低温对断奶仔猪成活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接2013年第7期第88页)2.3.4妊娠猪舍夏季舍内、外温湿综合环境对于妊娠母猪来说,温度不仅是其体感舒适度的唯一标准,通常都是温度湿度共同决定了其舒适程度。温湿指数(THI)是将气温和湿度二者综合来评定炎热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寒区奶牛舍温热环境的年动态变化,试验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一栋散栏有窗奶牛舍,连续12个月监测舍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奶牛舍内、外气温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夏季(6~8月)每天有7.5~10 h舍内气温高于25℃,且在6月出现了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气温的现象。12月舍内风速几乎全天为0 m/s。从综合指数分析,夏季每天09∶30~19∶30(10 h)舍内温湿指数(THI)均超过72,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冬季的风寒温度(WCT)均未低于-10℃,奶牛不遭受冷应激。综合以上结果,对于寒区散栏有窗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因子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时段温湿指数(THI)均使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水平(THI≥72);14:00—15:00风速最高,18:00—19:00 PM 2.5、PM 10、NH_3、CO_2浓度最高;向阳面风速、背阴面NH_3浓度、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其他位置(P0.01);舍外温度、THI、NH_3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内(P0.01),舍内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由此可得,该牛舍所测时段内奶牛均处于热应激,舍内空气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的热应激;舍内粉尘、NH_3和CO_2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且向阳面空气环境指标好于背阴面和饲喂通道;比较牛舍内外温度和THI,此开放式牛舍在夏季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华南地区两广小花猪自然通风哺乳猪舍环境及母猪繁殖性能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监测了华南地区不同季节1栋哺乳猪舍内外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哺乳猪舍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温度高于27℃、平均相对湿度高于80%;冬季舍内平均温度为24.8℃,平均相对湿度低于80%;冬季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日平均值为2 058 mg/m3;夏季断奶窝仔猪数、仔猪断奶窝重和仔猪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且随着温度和温湿指数的升高而降低(P<0.05)。综上,华南地区采用自然通风舍饲养的两广小花猪哺乳母猪的繁殖性能随舍内温度和温湿度指数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夏季热应激严重以及冬季通风不足的问题,试验在发酵床猪舍改造安装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研究其对冬夏季节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舍外日平均温度33.7℃时,与对照舍相比,妊娠试验舍和育肥试验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低3.0℃和2.8℃(P0.05),有效环境温度(EET)分别低10.0℃和9.8℃(P0.01),猪只处于舒适区域而对照舍猪只处于热应激水平;在高温时刻14:00,妊娠试验舍内发酵床表面温度、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比妊娠对照舍分别低2.9℃、17.2次/min和1.6℃(P0.05)。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小风量风机短时间通风期间,试验舍内温度降低0.4~1.3℃,NH_3和CO_2浓度及细菌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58.1%~71.2%、49.6%~53.5%和21.9%~36.0%;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后舍内PM_(2.5)和PM_(10)降低幅度分别为12.3%~20.0%和11.3%~24.9%,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会增加舍内的粉尘浓度。因此,发酵床猪舍使用湿帘-风机系统既能满足夏季降温通风的需要,还能在冬季潮湿环境中改善空气质量,但冬季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应控制较小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湿帘风扇、喷淋联合降温系统在南方地区夏季热应激期间的降温效果,于2017年7月至8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东兴奶牛场进行湿帘、风扇和喷淋组合后共同使用对热应激缓解效应的研究。试验期间,每天6:00、9:00、12:00、15:00、18:00、21:00和0:00通过温湿度计采集牛舍内温湿度数据,通过当地气象局官网采集舍外温湿度数据,每日15:00在所有泌乳牛中随机挑选8头测量直肠温度,每日监测所有泌乳牛产奶数据,并从牛场获取往年产奶数据以供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湿帘及风扇加喷淋的降温系统后,舍内与外界温度相比,除夜间凌晨(00:00)外,在各个时间点都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舍内湿度极显著大于舍外湿度(P0.01);舍内最高温度较舍外最高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舍内降温效果明显;舍内THI处于热应激范围内,但试验期间产奶量趋势平稳,并未出现持续性下降。THI与奶牛直肠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直肠温度显示奶牛无连续性热应激状态。因此,热应激期间使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明显,舍内温度显著降低,联合降温设备在投入与产出上具有正效益,但THI指标不适用于采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的奶牛场的热应激评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北方地区某大型钟楼式奶牛舍一年内不同季节舍内、外的空气环境指标,包括温热环境指标、CO2和NH3含量、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含量进行测定,旨在了解其变化规律,评价其是否满足奶牛健康生产的要求,以便为北方地区奶牛舍的设计和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测指标随季节或时间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所监测奶牛舍夏季舍内风速低于标准,中午(14∶00)舍内温度超过27 ℃,温湿指数(THI)>69,奶牛在夏季产生轻度的热应激;除此以外,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点监测的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均符合奶牛的饲养标准。综合测定结果,试验所监测的钟楼式奶牛舍较适合北方地区的奶牛养殖,但建议增加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奶牛在夏季产生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0):49-55
夏季高温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成活率,蒸发降温方式因在降温的同时大幅增加舍内的湿度而影响使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有窗密闭式繁殖猪舍以地下饮用水为循环介质的水空调非蒸发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并检测评价了水空调出水的水质变化及作为猪饮用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舍外33~45℃的高温天气,安装水空调的试验猪舍在门窗开启的自然通风情况下舍内平均气温比舍外低4.2~11.3℃,比未安装舍的低1.2~2℃(P0.01),相对湿度高5.6%~7%;水空调出风口的风速1.24~2.10m/s,正对猪栏处风速0.13~0.23m/s;水空调舍内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在低温和高温时段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降低了母猪在高温时段的热应激。经检测,水空调回水被轻微污染,不可直接作为猪饮用水,所以使用水空调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水空调降温单位面积运行电费(0.017元/m2)低于湿帘-风机降温(0.039元/m2)和民用制冷空调降温(0.157元/m2)。因此,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空调降温系统可以作为降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高温对母猪的采食量、发情、配种、受胎率,以及泌奶量都有影响。母猪最适宜温度18℃~21℃。所以夏季气温超过30℃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以防热应激。1防暑降温猪场、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树林,可显著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敞圈猪舍搭凉棚、遮阳网;在猪舍内安装滴水喷雾设备,再按猪舍长、宽适当安装排风扇通风。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带走舍内热量,所以蒸发、通风是有效的降温办法,蒸发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亚热带无隔热层钟楼式单层彩钢瓦屋面棚舍栓系饲养模式下的环境特征,在凤阳测定了肉牛舍的温度、湿度、气流、PM10、NH3等指标。结果:夏季,棚舍内外温湿度几乎相同,换气量超过了最大换气量,PM10优于卫生标准,温湿指数范围为78~87,肉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考虑了气流影响的体感温度范围为25.1~32.2℃,气流显著地减少了高温的影响。晴天棚顶内外表面温度最大相差1.2℃,棚顶隔热能力差,棚顶内表面最高可达48.3℃,此时的舍内气温仅为33.1℃,棚舍自然换气调节是环境控制的主体,适当架高棚顶,开设钟楼换气口有利于畜舍通风换气。冬季,舍内温度范围为-1~7.5℃,舍外温度范围-3.3~5.5℃,温差仅2℃,舍内风速为0.2~0.4 m/s,舍外风速为1.01~2.53 m/s。舍内湿度高于舍外,超过了肉牛生长的适宜湿度范围,NH3浓度优于卫生标准,冬季棚舍四周围挡塑料薄膜,减少了换气量,保温作用弱,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2014年江苏盐城某猪场全年母猪发情和产仔性能变化与该地区环境温度之间相关性。收集江苏盐城某猪场母猪2014年的返情率、7d发情率、胎均总仔数、胎均死胎数以及胎均断奶活仔数,猪场所在地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日最高温均值、日最低温均值、日最高温≥30℃天数、日最低温≤10℃天数,并统计其在全年不同分娩月份平均值及其与环境温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月份日最高温均值和日最低温均值,达到峰值,分别为30.3和23.0℃,日最高温度≥30℃天数达到19d;与全年平均值相比,10月份返情率最高(P0.05),9月份7d发情率最低,7月份胎均总仔数和胎均断奶活仔数最低(P0.05),7月份胎均死胎数最高(P0.05);日最高温均值和日最高温≥30℃天数都分别与胎均总仔数和胎均断奶存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胎均死胎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日最高温均值与7d发情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表明,母猪发情和产仔性能降低主要发生在夏季,这可能是由于夏季高温及其持续时间较长,干扰了母猪生殖分泌以及受精卵和胚胎发育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猪舍环境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试验于2017年3,6,9,12月份分别对中国农业大学丰宁实验站规模化商品猪场空怀妊娠舍与生长育肥舍内温度、湿度和CO2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空怀妊娠舍和生长育肥舍中温度、湿度与CO2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秋季空怀妊娠舍温度最高(为24.2℃),冬季最低(为16.7℃),春季和夏季分别为18.7℃和23.0℃;秋季生长育肥舍温度最高(为21.9℃),冬季最低(为13.6℃)。空怀妊娠舍内湿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空怀妊娠舍内CO2浓度春、冬季极显著高于夏、秋季(P0.01)。一天不同时间段舍内温度呈规律性变动,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春、秋季畜舍内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空怀妊娠舍内湿度与CO2浓度高度相关(P0.05或P0.01)。空怀妊娠舍秋季的温热环境指数为72.0,可加大通风量和通风频率以改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温季节“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湿帘-风机"系统对妊娠猪舍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高温季节不同降温模式对妊娠猪舍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舍外热空气经湿帘后,温度可降低7.06℃,湿度上升37.20个百分点。当湿帘与风机距离相同时,风机安装于横墙或纵墙不影响降温效果。距离湿帘越远,舍内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机口与湿帘处的温湿度差分别达1.88℃、8.66个百分点。连续监测该猪舍环境参数,舍内温度均在25.33~29.17℃范围之间,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均在各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改善妊娠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奶牛抗热应激物理性措施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吹风、喷淋两种物理性抗热应激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持续喷淋措施,可使牛舍内温度比舍外(露天)降低2℃,热应激指数比舍外下降2.2;采用持续吹风+持续喷淋措施,可使牛舍内温度比舍外下降7.5℃,热应激指数比舍外下降6.0。持续吹风+持续喷淋措施与单一的持续喷淋措施相比,可使舍内温度多下降5.5℃;热应激指数多下降3.8。  相似文献   

17.
<正> 夏季气侯炎热,对妊娠母猪影响比较大,在这个季节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无名高烧症,中暑甚至死亡等病症。对非妊娠母猪及配种公猪可造成配种不孕或母猪返情、仔猪成活率及产仔率下降、公猪交配能力下降,或公猪精液稀薄少精、无精及精子死亡等病症。因此为了减少夏季高温对种猪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科学措施,方能减少养猪生产中的损失。1 搞好猪舍卫生消毒工作猪舍内的粪便应及时清除,严禁粪便在猪舍内腐败发酵,给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乳房炎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每天除了作好清除粪便工作外,还要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高寒地区半放牧饲养方式下环境因素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定锡林浩特市某羊场(试验羊场母羊采取一年一产繁殖模式,每年9,10月份进行人工授精,次年2,3月份产羔,羔羊于3月龄断奶)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18年9月份—2020年6月份有窗式羊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月均温度、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风冷指数(wind chill index, WCI)]及3个批次母羊的繁殖性能数据(包括受胎率、产羔率及所产羔羊的初生均重、断奶成活率),分析试验期间羊舍内外环境因素间及羊舍内外环境因素与母羊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试验羊舍内外月均温度表现并不一致,每年1月份羊舍内外月均温度最低,舍外温度可达-20.69℃,1月份舍内外温度差在5.13~13.29℃之间,且均差异显著(P<0.05);每年6月份时试验羊舍内外月均温度最高,舍外温度最高为24.06℃,舍内温度为18.58℃;每年不同月份试验羊舍内外月均相对湿度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整体呈现出1,2,12月份较高、其他月份较低的...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  相似文献   

20.
1猪舍保温防寒 加强猪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提高猪舍保温性能的根本措施。开放式、半开放式猪舍的温度状况受外界气温影响大,冬季一般稍高于舍外。密闭式猪舍冬季的温度状况,在舍内热量来源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空气对流和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热量的多少。失热越多,达到热平衡时舍内的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