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天津地区各区县养鸡场分离 ,鉴定出 4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 4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 ,共定型出 3 1株 ,分属 1 4个血清型 ,其中 O78、O88、O2 、O4 5、O53、O14 5为优势血清型 ,占定型菌株的 58.3 %。提取 O78、O88、O2 、O4 5、O53和O14 56个血清型 1 8个分离株的外膜蛋白 ( Outermembrane protein,OMP) ,测定外膜蛋白型 ( Out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S) ,SDS-PAGE分析表明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 3个 OMP型 ( 1~ 3型 )。 OMP-1型为 O78、O88、O2 、O53、O14 55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 ,OMP-2型为 O78、O4 5、O14 53个血清型分离株所共有。这表明同一血清的菌株可能属于完全不同的 OMP型 ,而血清型不同的菌株也可能为同一 OMP型。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各地州及邻近地区规模化养鸭场中,从患典型大肠杆菌病的鸭体内,分离出2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其进行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定型的血清型为O78、O132、O45、O88、O119、O111、O4、O54、O109等共29种,其中O78菌株占32.74%(73/223),O132菌株占12.11%(27/223),为云南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各血清型菌株对7日龄雏鸭具有很强致病性,试验鸭接种后6h普遍出现精神沉郁,l2h后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不同血清型广西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广西部分地区9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疑似鸭疫里氏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染色性及生化反应特性等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A)。RA血清型分型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中有7株(GX1、GX2、GX3、GX4、GX5、GX6、GX8)属血清型Ⅰ型;另2株(GX7、GX9)与GX1株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凝集反应,GX7、GX9株制备的阳性血清也无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2株菌既非Ⅰ型又不属同型的RA。经致病性试验,GX1株具很强的致病力,能使北京鸭和本地麻鸭发病死亡,GX7和GX9株仅能使北京鸭发病死亡,而不致本地麻鸭发病。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不同血清型的RA,而且有的菌株致病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DVH)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爆发,并已鉴定出鸭肝炎病毒有三个不同的血清型;即Ⅰ、Ⅱ、和Ⅲ型,为了研究和鉴定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的血清型,作者用从美国细胞收集库(ATCC)引进的Ⅰ型鸭肝炎病毒ATCC株和江苏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病毒JD株,分别免疫隔离饲养的家鸭,制备了高免血清,用ATCC株血清和JD株血清分别与ATCC和JD株作中和、交叉中和试验,用鸡胚作指示系统。发现ATCC株血清或JD株血清不仅能与同源的病毒发生中和作用,也能与异源的病毒发生交叉中和作用。用JD株血清接种1周龄的雏鸭,2天后用ATCC株攻毒,结果用JD株血清被动免液的雏鸭全部保护,对照组雏鸭死亡50%。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证明江苏地区流行的DVH的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本试验为DVH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燕  韦强  鲍国连  季权安 《中国家禽》2007,29(16):14-16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1型、2型、10型与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外膜蛋白(Omp),经SDS-PAGE分析,以上4个血清型Ra的Omp均由13~17个蛋白多肽组成,其分子质量大小为20~120 ku,相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相似,不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交叉免疫印记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在44~69 ku有交叉反应的蛋白多肽.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温州市鸭肠道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从温州市11个县市区14个养鸭场采集泄殖腔拭子166份,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鸭大肠杆菌156株,在分离菌株中有112株确定了血清型,分别属于8个血清型,其中O_(145)、O_(169)、O_(142)占分离菌株的44.23%(69/156),为优势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大观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12种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156株分离菌株中,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82.05%(128/156),呈现多重耐药性。说明温州市健康鸭肠道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多重耐药问题严重,应引起重视,加强各地畜禽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抗药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8年间从广东省规模化鸭场罹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122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氏杆菌86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81株,占总分离株的94.18%;其他血清型有8型2株,4型、3型和10型各1株,提示血清1型仍是广东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抗药性严重,其中仅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和氟苯尼考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2.55%、77.91%、82.55%和81.3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抗性,75.58%的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多重抗药性,且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各血清型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sis,RA)是家鸭、火鸡、鹅和多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浆膜炎、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等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近年来对该病病原的分离及其血清型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目前已证实我国有1、2、3、4、5、6、7、8、10、11、13、14、15、17等14种血清型的RA,另新发现4种新血清型(22、23、24、25型),多种血清型的存在是造成该病防制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我国对RA血清型的研究,及各血清型在我国的分布,以期对综合防制该病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京鸭肠道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散养鸭场采集健康北京鸭的泄殖腔拭子100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鉴定,共分离鉴定出78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分子分群、药敏试验以及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78株大肠杆菌中A群、B1群、B2群、D群分别占48.72%、10.26%、15.38%和25.64%;有66株分别属于13个血清型,其中O4、O6、O8、O75和O88血清型分离株均大于10%,为优势血清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等16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94.87%,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综上所述,北京地区健康北京鸭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分子分群各不相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同时血清型众多,应该加强散养户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血清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7型的病原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87株血清7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7型RA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1997 年10 月~1998 年12 月, 从北京地区30 个商品鸭场随机收集自然死亡鸭561 只, 经过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定29 个鸭场存在鸭传染性浆膜炎, 61 % 的病例患有本病, 其日龄范围为7 ~42 日。结果说明,一年四季中, 鸭传染性浆膜炎均是引起北京地区肉鸭死亡的主要疾病, 广泛分布于该地区各养鸭场; 肉鸭日龄越小, 对本病越易感, 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 尤其在5 ~6 周龄后, 肉鸭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加。从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脏、脾脏和胆囊均易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 但从脑组织最易分离到该菌; 共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421 株, 分别属于1 、2 、6 、10 、13 、14 型, 其中1 、2 、6 、10 型占总分离株的96 % , 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给健康鸭注射各血清型分离株的液体培养物均可复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引起鸭死亡。109 株受试菌对红霉素、青霉素 G、新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1997年1月-1998年3月,从北京市20个商品鸭场自然病死的北京白鸭和河南省与上海市部分鸭场的樱桃谷鸭分离到276株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其进行了血清型的研究。其中70株细菌为1型,64株为2型,其余142株怀1,2,型参考菌株的抗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pestifer,RA)的灭活油乳剂疫苗,本研究将10株血清1型RA的临床分离株经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雏鸭进行动物体内复壮,结果表明所有被测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易感雏鸭致死率100%.对其中3株RA分离株CH3、WJ4和YL4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108 cfu、3.25×108 cfu和2.37×106 cfu.选取5株RA分离株分别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分别于5日龄和18日龄对樱桃谷鸭进行两次免疫后,免疫鸭能够产生高水平的RA特异性抗体,对2 LD50 WJ4或CH3攻毒产生很好的保护效果,其中由CH3、CQ3和YXb12制备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攻毒的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5.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北京地区两个发病的鸭场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过染色,生化鉴定,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为2型鸭设里默氏杆菌,经过致病性试验,其中一株有很强烈致病性,另一株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小鸭未能引起小鸭发病。  相似文献   

16.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OmpA is a virulence factor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 Q  Han X  Zhou X  Ding C  Zhu Y  Yu 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1,150(3-4):278-283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isease of farm ducks worldwide. The pathogen R. anatipestifer causes septicemia anserum exsudativa in duck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ts pathogenesis and the virulence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study, by deleting ompA gene from R. anatipestifer serotype 2 strain Th4, we constructed a mutant strain Th4ΔompA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 anatipestifer OmpA is an important virulence fa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growth curve, bacterial and colony morphology of Th4ΔompA in tryptic soybean broth (TSB) or on TSB agar were similar to its parent strain Th4, the adhesion and invasion capacities of mutant strain to Vero cell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median lethal dose (LD(50)) of both strains was determined to measure the virulence with 10-day-old Cherry Valley duckl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D(50) of Th4ΔompA mutant was >10(10)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it was attenuat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4 which LD(50) was 4.41 × 10(8) CFU. Addition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lood bacterial loading of ducklings infected with the Th4ΔompA mutant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4-infected duck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mpA is a virulence factor of R. anatipestifer, and that it may act as an adhesi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某地市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过形态与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型鉴定发现其中的4株为血清3型,其余4株未定型。血清3型WC6株对雏鸭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含茵量约为3×10^9CFU/mL的茵悬液,对10日龄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后症状典型,死亡明显;法氏囊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变化则以法氏囊与脾脏出现变性坏死等病变为主,胸腺病变略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