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评估克隆种公猪在生猪产业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杜洛克种公猪的克隆及扩繁试验研究。采集2头常规选育的杜洛克种公猪耳组织,建立细胞系、生产重构胚,移植到受体母猪,分娩克隆公猪并调教采精,采集精液并参配纯种杜洛克母猪,统计其生产性能,以同期普通杜洛克公猪及其后代为对照。结果显示:(1)建立了种猪耳组织细胞建系、重构胚生产、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系;(2)移植7头代孕母猪,共产仔39头克隆杜洛克公猪,断奶存活21头,60日龄存活17头,达100 kg体重日龄测定15头,调教采精成功10头,种猪利用率为25.6%(10/39);(3)获得的克隆公猪与同期杜洛克公猪在初生重、断奶重、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4)获得的59头杜洛克克隆公猪后代与同期普通杜洛克公猪后代在初生重、断奶重、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仅在右乳头数指标上,克隆公猪后代(6.34±0.48)显著低于普通公猪后代(6.60±0.66)。结论:建立了种猪克隆快速扩繁技术平台,但常规选育的克隆公猪及其后代生产性能与普通公猪及其后代无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选择准确性,同时提高克隆效率及其存活率,才能满足克隆技术应用于终端公猪生产的产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中国猪育种过程中饲料利用效率测定期长、无校正公式等问题,本研究对应用4种不同方法计算的杜洛克猪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剩余采食量(RFI)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到可代表全期RFI的测定阶段,进而缩短测定时间。应用不同体重RFI线性插值与达100 kg真实体重RFI对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拟合求解,以得到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结果显示,4种方法计算的RFI均为105~180 d生长阶段和全期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适配回归方程为:全期RFI=0.9786×(105~108 d测定阶段RFI)+0.0002,最高拟合度为0.9734。杜洛克公猪及母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分别为0.0519和0.0179。在此系数下,公猪70~100 kg范围内校正准确性较高,母猪40~100 kg范围内校正均比较准确。本试验结果可直接用于制定育种方案,既可缩短RFI测定的时间,又可为更准确地计算RFI提供参考,为制定优良的育种方案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杜洛克公猪在不同体重区间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F/G)等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估在较高始测重的情况下测定杜洛克公猪生长及料重比性能的有效性,探究杜洛克公猪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30~110 kg)料重比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回归方程,以期增加测定站的年测定量,提高其利用率。使用8台奥饲本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系统,测定119头杜洛克公猪在30~110 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分析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相关性,并与全程料重比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杜洛克公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在30~110 kg期间均呈增加趋势,并在90 kg出现1个生长期拐点,之后其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都有下降趋势。不同体重阶段的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40~90 kg阶段的回归方程Y=0.316+0.873X1的决定系数为0.76,该回归方程校正准确率高,说明可通过40~90 kg料重比来衡量全程料重比,这样既能缩短料重比测定时间,为准确估算全程料重比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种猪测定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6.
新老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初始重为20kg左右的新、老美系杜洛克猪各12头进行肥育试验,体重达90kg左右结束,之后进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新美系杜洛克猪日增重770g,老美系杜洛克猪日增重728g,差异极显著;不同性别日增重为公猪813.4g、母猪698.1g、阉公猪813.7g,母猪与公猪、阉公猪日增重差异极显著,而公猪与阉公猪日增重仅差0.3g,差异不显著;瘦肉率新美系杜洛克猪64.21%,老美系杜洛克猪61.17%,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高效、优质的终端父本,为规模化猪场引种、繁育和饲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选用不同品系(品种)公猪包括PIC399配套系、加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与二元法系长大母猪进行杂交,测定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以及胴体等级等指标。结果显示:115 kg上市猪日增重以加系杜洛克组(GC)最高,体重达100、115 kg所需日龄均比美系杜洛克组(GA)和PIC399组(GP)提前,且与GC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效率方面以GA组表现最好,体重达100、115 kg时的肉料比均比GC组和GP组低,且与GP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GC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胴体测试背膘结果表明,体重达100、115 kg时GA组背膘指数均比GC组和GP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在体重达100 kg时GP组眼肌面积较GA组和GC组大,且与GC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体重达115 kg时GA组的眼肌面积最大,且与GC组差异显著(P0.05)。从眼肌面积考虑GA组更适合饲养大猪;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盈利能力最好的是GA组,当体重达100、115 kg时销售利润均比GC组和GP组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中国猪育种过程中饲料利用效率测定期长、无校正公式等问题,本研究对应用4种不同方法计算的杜洛克猪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剩余采食量(RFI)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到可代表全期RFI的测定阶段,进而缩短测定时间。应用不同体重RFI线性插值与达100 kg真实体重RFI对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拟合求解,以得到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结果显示,4种方法计算的RFI均为105~180 d生长阶段和全期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适配回归方程为:全期RFI=0.9786×(105~108 d测定阶段RFI)+0.0002,最高拟合度为0.9734。杜洛克公猪及母猪达100 kg体重RFI校正系数分别为0.0519和0.0179。在此系数下,公猪70~100 kg范围内校正准确性较高,母猪40~100 kg范围内校正均比较准确。本试验结果可直接用于制定育种方案,既可缩短RFI测定的时间,又可为更准确地计算RFI提供参考,为制定优良的育种方案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9.
猪的生长性能受性别、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生猪生长性能数据,研究性别、出生季节、胎次、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和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等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春季和夏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和冬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秋季和冬季出生的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极显著大于春季和夏季出生的猪。此外,第3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小,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大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第5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大,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小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在3个不同猪场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种公猪初生重对其育肥期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选取230头杜洛克仔猪,按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和低初生重组,在同一饲养标准下饲养至(100±5)kg体重,记录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表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组的30~100 kg日增重、达到100 kg体重时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的体重达100 kg所用时间显著长于高初生重组(P<0.01);而高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100 kg体重肌内脂肪含量与低初生重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初生重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低初生重组在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
新引进美系杜洛克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诸暨市朝晖种猪有限公司从美国沃德畜牧有限公司(WALDO FARMS)引进杜洛克公猪6头。据资料介绍,新引进的美系杜洛克公猪具有繁殖力强、配种受胎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21,(4)
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以引进的美系杜洛克、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进行自主培育。展示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YX101公猪(丹系杜洛克)、YX102公猪(美系杜洛克)、YX106公猪(美系与丹系合成的杜洛克,称合成系杜洛克)生长性能数据,其中校正100 kg体重日龄:YX101(152.2 d)YX106(158.5 d)YX102(165.5 d);校正100 kg体重日增重:YX101(651.23 g)YX106(626.5 g)YX102(598.1 g),各品系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生长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谢鹏 《中国猪业》2020,15(5):50
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和资阳市安岳县各选择一中型猪场进行试验,每个猪场选择 30 头年龄、体重相近的母猪。将 30 头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和试验组共 3 个组,每组 10 头母猪。在发情期内对照组Ⅰ输入 40 mL杜洛克公猪精液,对照组Ⅱ输入 40 mL 长白猪公猪精液,试验组输入 20 mL 杜洛克公猪和 20 mL 长白猪公猪的混合精液,进行 3 个批次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杜+长”的混合精液对母猪产仔数影响不明显,不能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数。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HMGA1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g.-543 T > C和g.1356 C > T),利用Sequenom质谱测序平台对杜洛克猪g.-543 T > C和g.1356 C > 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杜洛克猪群体g.-543 T>C位点,CT与CC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2.15 k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3.21 d(P<0.05),断奶重升高,剩余采食量降低,100 kg体重日龄减少,30~100 kg平均日增重、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杜洛克猪群体g.1356 C>T位点,CC与TT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0.37 kg(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3 kg/d(P<0.05),100 kg背膘厚降低0.43 mm(P<0.05),剩余采食量降低了70.42 g(P<0.05),30 kg体重日龄降低了0.56 d(P<0.05);40~90 kg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17 kg(P<0.05),断奶重升高,100 kg体重日龄增大,30~100、40~90 kg平均日增重均降低;CT与TT基因型结果与上结果类似。结果初步表明HMGA1基因两个SNPs位点的突变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比较了纯台系和美系杜洛克及其杂交母猪和杂交公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繁殖性能,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美系杜洛克公猪回交效果显著好于与台系杜洛克公猪回交,与大白公猪杂交效果最好;生长性能,与美系回交效果要比与台系回交效果好.美系杜洛克公猪交配的母猪窝产仔数(11.88头)比用台系杜洛克交配的母猪(11.54头)略高,但差异不显著;窝产仔数,杂交杜洛克并不比纯系好,但杂交杜洛克公猪20日龄窝产仔数和窝重要比纯系公猪好.两种纯系杜洛克公猪的后代平均日增重相近,但含50%美系和50%台系血液杜洛克公猪后代生长更快,其平均日增重比美系杜洛克公猪和台系杜洛克公猪分别高11.04%和10.37%,差异极显著.台系杜洛克公猪后代的瘦肉率最高,杂种公猪后代肌内脂肪含量比纯系公猪后代的高.美系杜洛克公猪后代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台系杜洛克公猪后代(1.57%:1.17%).  相似文献   

17.
后备公猪一般在5~8月龄开始发育,8~9月龄达性成熟。在7~8月龄时开始调教、初配。在生产中,为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一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然而有许多公猪难以调训,特别是已本交过的公猪更难调教,有的体重达125 kg时仍无法采精利用,造成种猪资源的浪费和饲养成本的增加。广西钟山县种畜场近3年来调教杜洛克公猪2头,长白公猪13头,大白公猪6头。其中包括已本交的公猪3头。调教成功采精的公猪达100%。1调教要有耐心,反复训练初配公猪不愿接近假母猪,甚至害怕、绕过,而不爬跨。需要调教员耐心训练,避免强迫、抽打、恐吓公猪。让其接近假母猪,通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用法系(A群体)和托佩克(B群体)的杜洛克猪290头、长白猪178头、大白猪634头为实验对象,对不同遗传背景猪群体的饲料转化效率(FCE)相关表型性状包括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率(FCR)、剩余采食量(RFI)、100 kg背膘厚(BF)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并对3个生长阶段(30~70 kg、70~100 kg、30~100 kg)的饲料转化效率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0~70 kg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小于70~100 kg和30~100 kg,在B群体的3个生长阶段中,杜洛克猪的ADG高于其他猪种,而FCR低于其他猪种;大白猪的ADG低于其他猪种,而FCR高于其他猪种。3个品种中,30~70 kg阶段杜洛克的FCE在B群体中最高,长白猪的FCE在A群体中最低;在70~100 kg阶段中,大白猪的FCE在B群体中最低;在30~100 kg阶段中,杜洛克猪的FCE高于长白猪和大白猪。在杜洛克猪和长白猪中,低RFI的猪具有更薄的背膘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桃江县杜洛克公猪不同季节精液品质的变化.自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对桃江县种畜繁殖场3头杜洛克公猪的精液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湖南省桃江县公猪精液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杜洛克公猪精液的品质较差,精子活率较其它季节显著下降,顶体完整率较其它季节也有所降低;秋季杜洛克公猪精液...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21日至2001年元月20日,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原种猪场进行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杜洛克公母猪生长表现的影响试验。试验选用本育种中心选育的100~110日龄杜洛克一世代猪,公母各24头,公母猪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每6头一栏,入试猪体重(约50kg)差异不显著。赖氨酸由本所动物营养研究中心提供并配制成不同水平的4%预混料。试验饲粮配方(%):玉米67,小麦麸4,豆粕25,预混料4。营养水平:消化能13.22MJ/kg,粗蛋白质16.51%,钙0.98%,有效磷0.33%。公母猪各设4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9%、1.0%、1.1%、1.2%。预饲一周,各组饲养管理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