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熔融法制备速释型癸氧喹酯固体分散体,以提高癸氧喹酯溶出速率。分别用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癸氧喹酯与载体比为1∶4的固体分散体,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并考察联合载体在增加药物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癸氧喹酯的溶出速率,联合载体制备的癸氧喹酯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地克珠利尿素固体分散体并提高其溶解度,试验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地克珠利尿素固体分散体,并用显微鉴别法、差示热分析法和溶出速率法验证,同时还建立紫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地克珠利原料、物理混合物和地克珠利尿素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累积溶出度。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原料、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的差示热曲线和累积溶出度有较大区别,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说明地克珠利尿素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溶剂熔融法,对难溶性药物氟苯尼考的水溶性粉进行了研究。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固体分散体,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电子显微镜扫描法和溶出速率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比较氟苯尼考原粉、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氟苯尼考-PEG6000物理混合物的溶出速率,并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原粉、固体分散体和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红外光谱、电镜结果和溶出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氟苯尼考原粉是晶体态的片层结构,固体分散体则为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高于氟苯尼考原粉和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达到3.441mg/mL。无溶剂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氟苯尼考溶解度,且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制备癸氧喹酯口服混悬液。采用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流动性好无沉降且在水中分散均匀,方便临床给药。癸氧喹酯质量浓度在2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2%和99.8%,RSD分别为0.14%、0.20%和0.64%,重复性试验RSD为1.6%,能用于癸氧喹酯的含量测定,遮光密闭常温下保存。该处方设计合理,含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样品稳定,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癸氧喹酯原料药、固体分散体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150mm,5μm)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一水(95:5)溶液(用稀盐酸调pH值至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0nm,流速0.6mL/min,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025p,g/mL,在0.5~10斗μ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11405C+15821,R=0.999),加样平均回收率99.61%,RSD为0.90%。此方法可用于癸氧喹酯的含量测定,适用于该药品固体分散体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用固体分散法提高磺胺嘧啶片溶出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磺胺嘧啶(SD)在水中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加速其在体内的崩解,溶出,吸收过程,达到速效,高效的目的,以PEG-6000,尿素等材料为载体,采取溶剂熔融法,制备SD的固体分散,分别测定了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的溶解度以及固体分散体片剂和普通片剂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固体分散体片剂的溶出度均达到90.0%以上,而普通片剂的最大溶出度为26%,方差分析固体分散体片剂组与普通片剂组具有极显差异(P<0.01),固体分散体能显提高SD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7.
抗球虫新药癸氧喹酯在鸡体内的残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来检测肉鸡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肤/脂肪组织中癸氧喹酯的残留量。将癸氧喹酯以0.05,0.2,0.6μg/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空白组织中,测得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肤/脂肪组织的回收率大于75%,变异系数低于9%。用该方法测定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肤/脂肪组织中癸氧喹酯的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试验鸡以30mg/L的癸氧喹酯的剂量连续7d饮水给药,停药后各组织中癸氧喹酯的残留量逐渐下降;停药第3天后肌肉中检测不到癸氧喹酯,停药后第5天所有组织中均检测不到残留药物。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氟苯尼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法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增加氟苯尼考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进一步制成理想剂型打下基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解度和溶出度;采用差热分析法鉴别氟苯尼考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与氟苯尼考本身相比,固体分散体中氟苯尼考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增大,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9.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恩诺沙星在水中的溶解度、溶出度,加速内服药物的溶解、扩散、吸收,达到速效、高效的目的,以PEG6000等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恩诺水利生的固体分散体,分别测定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的溶解度以及固体分散体片剂与普通片剂的溶出度,恩诺沙星-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均达到95%以上,而普通片剂(自制)为50%左右,市售片剂为11%左右。ENRO在水中溶解度为1.0258,而普通沙星-PE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制备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ASD)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选用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acetate succinate,HPMCAS-MF)为载体,利用反溶剂共沉淀法制备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利用X-射线衍射、热分析及扫描电镜对ASD进行表征,并通过测定溶出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其体内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氟苯尼考与载体的比例为5:5时形成固体分散体,该固体分散体无氟苯尼考的晶体衍射峰,无氟苯尼考的特定熔点峰,扫描电镜结果未见氟苯尼考ASD表面光滑的晶体形态,而是显示疏松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大,且使氟苯尼考的饱和溶解度提高了4.8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约37.2%,该固体分散体在3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综上表明,利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新型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良好,可有效提高氟苯尼考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维生素D3固体分散体片,选用L4 (23)正交表设计试验,筛选出维生素D3固体分散体片的最佳制备工艺;维生素D3和载体PEG-6000按照1∶20的比例,经60℃水浴,在避光的情况下进行固体分散包被.对维生素D3固体分散体进行光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以维生素D3含量为检测指标,通过HLPC测定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维生素D3固体分散体片降解微小,维生素D3含量可保持在较高水平,较普通片性质稳定.维生素D3固体分散体可有效保护药物的成分,提高生物利用率,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将药物(主要是难溶性药物、易挥发药物或稳定性差的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高度均匀分散在水溶性、难溶性或肠溶性固态载体物质中形成药物一载体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制剂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载体,所用载体应价廉、易得,具有物理、化学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将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分散的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soliddispersion)。固体分散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研究表明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技术,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软膏剂、…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氟苯尼考(FF)的溶解度和体内外释药性能,本试验以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HF)为载体,利用基于溶剂-反溶剂原理的新型共沉淀法制备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FF-HF ASD),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扫描(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FF-HF ASD进行表征,以体外溶出试验为指标进行FF-HF ASD制备方法的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FF-HF ASD的形态和粒径;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析其体内释药规律。结果显示,制备的FF-HF ASD无FF晶体衍射峰,无FF的晶体熔点峰,FF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形成了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当FF与载体在反溶剂中的搅拌时间为5 min、反溶剂温度为25℃时,制备出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最佳;该固体分散体在(25±5)℃、相对湿度为(75±3)%的条件下1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FF原料药相比,FF-HF ASD在肉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约30.6%。结果表明,利用共沉淀法可成功制备溶解性良好的氟苯尼考无定形固体分散体,该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良好,且可提高氟苯尼考在...  相似文献   

15.
癸氧喹酯溶液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鸡血浆中癸氧喹酯的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结果表明,在0.02~10.0 μg/mL范围内,癸氧喹酯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回收率在84%以上,日内RSD小于6.87%.试验鸡按3 mg/kg体重分别经口单次灌服癸氧喹酯溶液剂和癸氧喹酯原料粉.给药后0.25~48 h内血药浓度均低于定量限(0.02μg/mL),无明显浓度变化曲线,无法进行药动学血药浓度-时间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替米考星水溶性、适口性和临床使用疗效,试验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通过喷雾熔融载体包被药物的工艺制备了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并对该制剂水溶性、溶出度、稳定性及临床使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水溶性高于市售普通替米考星粉剂,溶水后8 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制剂常温干燥放置90 d后溶出度依然达到95%以上;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制剂适口性和治疗效果优于市售普通制剂。说明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替米考星制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溶出度和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口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固体分散体在医药制剂工业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为兽药制剂开发提供了借鉴。本文就固体分散体的特点、载体的分类、制备方法作了概述,并分析了固体分散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癸氧喹酯溶液对肉鸡球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癸氧喹酯溶液按15mg/kg饮水,抗球虫指数为190.属高效抗球虫药物。  相似文献   

19.
建立癸氧喹酯预混剂的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HPLC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冰醋酸(85:1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癸氧喹酯峰计算不低于1500。经试验,癸氧喹酯在10~2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54.535X+10.231,r=1.000(n=5),平均回收率为100.4%、100.3%、100.6%(n=3)。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等特点,适用于该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杨玉帅  李泽  杨升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575-3584
研究旨在提高烯丙孕素(altrenogest,ALT)在水中的分散度及其生物利用率。采用溶剂法(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和溶剂-熔融法(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乳糖)制备ALT固体分散体和缓释硅胶栓剂;分别对ALT的线性关系、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仪器精密度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考察,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显微镜法对其表观形态进行观察鉴定分析,缓释试验测定14 d内ALT缓释度。结果显示,ALT在1~12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仪器精密度良好(RSD=0.48%),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较好,RSD分别为0.57%和0.58%,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的加标回收率数据之间变异较小,回收率较高;原药和固体分散体的红外光谱图和显微镜成像图均表明形成了ALT固体分散体;溶剂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最优组合为ALT∶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1∶0.6∶1∶6;溶剂-熔融法制备ALT固体分散体的最优组合为ALT∶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乳糖=1∶10∶1.5∶6;溶剂法与溶剂-熔融法制备的缓释硅胶栓剂的缓释试验表明,在0~48 h ALT浓度逐步增加,分别于第144和48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37.73和30.46 μg/mL,此后分别维持在21和13 μg/mL以上。通过对比,以溶剂法制备的ALT固体分散体缓释效果优于溶剂-熔融法,且该ALT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简单,所用载体原料无毒性,为该固体分散体在体内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