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采集四川省饲料原料120个,采用酶联试剂盒和液质联用仪两种方法,测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程度相对较重,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超标率为0。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含量,了解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采集黑龙江、吉林地区玉米(60份)、DDGS(12份)、玉米蛋白粉(10份)、玉米胚芽粕(8份)、玉米蛋白饲料(11份)、饼粕类(15份)等饲料原料共116份,进行6种霉菌毒素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6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普遍,特别是玉米副产品(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含量高,超标率高。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不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含量,了解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采集黑龙江、吉林地区玉米(60份)、DDGS(12份)、玉米蛋白粉(10份)、玉米胚芽粕(8份)、玉米蛋白饲料(11份)、饼粕类(15份)等饲料原料共116份,进行6种霉菌毒素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6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普遍,特别是玉米副产品(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含量高,超标率高.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对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饲料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霉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B_1)。文章对6种霉菌毒素的特征及对猪的危害作以详细阐述,并对霉菌毒素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西安地区羊奶的成分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集了西安市70批次生鲜羊奶样品和30批次羊奶粉样品,利用Milkscan乳成分测定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羊奶的质量指标(蛋白、脂肪和体细胞数)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表明:1)生鲜羊奶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体细胞数平均为3.6%、4.1%和116.9万cells/mL;2)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生鲜羊奶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98.1%和12.4 ng/kg、80%和96.6 ng/kg、77.1%和74.5 ng/kg、80.0%和36.2 ng/kg,在羊奶粉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100%和57.3 ng/kg、37.0%和37.1 ng/kg、60.0%和59.8 ng/kg、100%和97.1 ng/kg,所有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都处于痕量水平,远低于黄曲霉毒素M1的国家限量(500 ng/kg);3)黄曲霉毒素M1显著影响乳蛋白含量(P<0.01),α-玉米赤霉烯醇也显著影响体细胞数(P<0.001),玉米赤霉烯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乳蛋白与乳脂肪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果显示,目前西安地区羊奶质量在安全范围,但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还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中,对各阶段猪群造成严重危害,是当前猪场养殖中首先预防工作之一。对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ZON)、 T-2毒素、烟曲霉毒素(FB1)、赭曲霉毒素(OTA)等。本文对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霉菌毒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2010年采自亚洲-大洋洲地区的1468个饲料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测定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伏马菌素B1、B2,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呕吐毒素。试验测定的样本具有多样性,包括谷物、玉米、小麦和大米加工副产物、豆粕、玉米蛋白粉、干酒糟可溶物、秸秆、青贮饲料以及饲料成品。试验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和伏马菌素B1、B2的检出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相关性以及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的相关性较低。单个毒素之间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本身。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一种霉菌毒素污染饲料比较罕见,一般是多种毒素同时污染饲料并给家畜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9.
在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基础上,建立并完善4类真菌毒素免疫亲和净化与荧光法(或HPLC)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对杭州市粮油类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作安全性评估。黄曲霉毒素总量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样本数为28个,检出率为25%;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样本数为48个,检出率为22.9%;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样本数为49个,检出率为42.9%;呕吐毒素的检测样本数为39个,检出率为15.4%。4类真菌毒素的平均检出率约为30%左右。4类真菌毒素安全性评估结果为: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最高,呕吐毒素安全性较好。检测结果表明,杭州市粮油类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广泛,部分真菌毒素超标比较严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谷物及油料类农产品真菌毒素安全性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霉菌中毒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多由饲喂受霉菌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临床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及赭曲毒素等,可对全身组织器官造成破坏;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料管理,科学使用脱霉剂和解霉剂,建立霉菌防控体系;治疗本病首选葡萄糖氧化酶,有细菌混感的还需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