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监测,采用纯化的6型EHDV抗原包被ELISA板,以豚鼠抗EHDV-2型多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1(1∶10 000),竞争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0 000;通过对各270份阴性和阳性的牛、羊血清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临界值为5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ELISA方法仅能检测出不同血清型EHDV抗体,具有较好的群特异性;对已知抗体效价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建立的C-ELISA方法敏感性好于血清中和试验(SNT)和琼脂扩散试验(AGID);分别用C-ELISA、SNT、RTPCR和病毒分离试验对监控动物采集的血清和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ELISA结果与其他3种方法检测结果对应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ELISA为EHDV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2018年我国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对来自重庆、新疆、吉林、湖北、内蒙古、贵州、河北、广西和云南等9个省(市、自治区)93个县(市、区、旗)的5 721份血清样本进行蓝舌病C-ELISA抗体检测,共检测出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92%(其中:牛血清样品1 827份,共检测出8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2%;羊血清样品3 894份,共检测出963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73%)。对检出的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样品进行BTV-8型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检测到BTV-8型抗体。本研究对我国多地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覆盖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样本量较大,较好的反映了2018年度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非结构蛋白p80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将重组质粒pET30a-p80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将转化菌培养并诱导后,通过SDS-PAGE证实了p80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获得了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p80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方阵滴定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BV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BVDV阳性血清反应呈阳性,而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口蹄疫病毒及猪瘟病毒等常见病原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在阳性血清11 280倍稀释时检测结果仍呈阳性,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该阳性血清稀释度在1512时检测结果就已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采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同时检测90份牛血清,结果显示二者的符合率为9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188份采自国内两个不同地区的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检出BVDV阳性血清162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86.2%。本研究建立的检测BV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国内BVDV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相关疫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水平,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前期制备的口蹄疫病毒(FMDV)的单克隆抗体(MAb)3D9为捕获抗体,以HRP标记的MAb 9A9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基于MAb的检测A型FMDV抗体的固相竞争ELISA(SPCE)方法,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MAb 3D9的包被浓度为1.16μg/mL,A型FMDV抗原的最佳稀释度为1:5,HRP标记的MAb 9A9的最佳稀释度为1:5 000,当血清132稀释时,检测的临界值确定为35%。利用该方法分别检测A型、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标准血清以及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的标准阳性血清。结果显示,除A型口蹄疫阳性标准血清为阳性结果外其余均为阴性结果,未出现交叉反应,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该方法对经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为阳性的3份血清进行敏感性试验,敏感性分别为1:1 024、1:256、1:128,均高于VNT,表明其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其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与液相阻断ELISA方法(LPBE)和VNT对112份血清样品同时检测,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SPCE方法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和0.916,表明该方法可靠性较好且与VNT的相关性更高。进一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SPCE方法和韩国Jeno A型FMD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470份临床血清样品(90份羊血清、170份牛血清和210份猪血清),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羊血清、牛血清和猪血清与Jeno试剂盒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0.0%、91.8%和89.0%。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本研究为建立A型口蹄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牛轮状病毒(BRV)抗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BRV VP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VP7蛋白的G6/G10共享型单克隆抗体(MAb)为检测抗体,建立了BRV抗原捕获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ELISA方法与牛肠道病毒、牛呼肠孤病毒、牛细小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以及阿卡斑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最低可以检出10~(4.2) TCID_(50)病毒,而商品化ELISA试剂盒和RT-PCR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4.86) TCID_(50)和10~(3.36) TCID_(50)病毒。该方法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重复性良好。应用该ELISA方法对67份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RV阳性率为18%,与商品化试剂盒和RT-PCR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可以用于BRV的规模化检测,为BRV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牛血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我们用ELISA方法检测从无IBR病毒牛群中采集的304份血清,其特异性为100%;检测经鼻内疫苗接种免疫后采集的62份牛血清,其诊断敏感性在免疫后第一个月为27.4%,第六个月为100%,检测标准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2的303份牛血清,其敏感性为100%;463份随意诊断样品经比较试验证明ELISA检出血清阳性牛(61.6%)比标准血清中和试验(49.9%)要高。因此,我们认为ELISA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一种常规诊断试验来检测牛血清中IBR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蓝舌病(BT)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蓝舌病病毒(BTV)血清型12型VP7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2株单克隆抗体(MAb),分别命名为BTV-2D10和BTV-4H7。IFA试验表明,2株MAb均能与BTV 24个血清型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茨城病病毒(IBAV)、中山病病毒(CV)、赤羽病病毒(AKA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牛肠道病毒(BEV)、牛呼肠孤病毒(RV)及口蹄疫病毒(FMDV)无交叉反应,表明2株MAb均为BTV群特异性抗体。采用重组表达的VP7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证明,BTV-4H7 MAb对不同血清型BT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而对AKAV、IBAV、BRV和FMDV阳性血清无阻断作用。本研究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与IDEXX公司的试剂盒检测包括65份已知背景血清和322份采自广西省的山羊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达100%和98%。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为BTV抗体的监测提供了安全、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病原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BTV-1免疫绵羊和兔子,制备高免血清。以绵羊抗BTV血清为捕捉抗体、以兔抗BTV血清和羊抗兔Ig G-HRP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BTV的抗原捕获ELISA(AC-ELISA)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BTV,对羊痘病毒、赤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与鹿流行性出血热鸡胚样品有微量交叉反应,但样品OD450nm/阴性对照OD450nm低于阴阳性临界值,不影响结果判定;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102.79 TCID50的病毒;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44%~8.46%和2.26%~12.44%;采用该方法与RT-PCR方法对60份鸡胚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0%。本研究建立的AC-ELISA方法为BTV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2):101-106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特异、高通量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检测方法,采用原核表达方法对BVDV E2基因中免疫原性强的1段序列进行截短表达,获得了具有良好反应活性的重组E2蛋白,以重组E2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BV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12 800,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和10%,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94.44%。应用该方法检测国内外5个生产厂家的53批次细胞培养用牛血清样品,阳性污染率达39.62%;检测589份临床牛血清样品,阳性感染率为34.80%。研究表明,建立的BVDV重组E2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适用性,为BVDV感染的监测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舌病病毒(BTV)感染,应用BTV-1型V863毒株,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1、5、10、50、100μg/只份的BTV灭活疫苗进行绵羊免疫试验。设6个试验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先后进行2次皮下免疫注射(2 m L/只),定期采集血清,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SNT)检测BTV-1型血清抗体水平,并应用感染BTV-1型的血毒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BTV-1型灭活疫苗能够刺激绵羊机体产生较好的中和抗体;2次免疫后,接种1、5、10、50、100μg/只份BTV灭活疫苗绵羊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100%、83.3%、66.7%、50.0%,其中最高中和抗体滴度达362,攻毒后阴性率分别为66.7%、83.3%、83.3%、50.0%、66.7%。抗体滴度与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当中和抗体滴度≥64时,病毒阴性率为100%。因此,10μg/只份的BTV灭活抗原含量可作为BTV灭活疫苗生产的推荐用量;BTV中和抗体滴度≥64可作为今后高效BTV灭活疫苗研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鸡蛋品质的影响,收集饲喂6种日粮的41周龄海兰褐蛋鸡所产蛋,每组40枚,随机均分为2份,分别放置于室温和4 ℃冰箱,在保存0、15、30、60和90 d时各取4枚测定鸡蛋失重率、比重和蛋黄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富含PUFA鸡蛋在贮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鸡蛋室温与4 ℃贮存相比3个指标差异极显著( P <0.01),室温贮存失重率是4 ℃贮存的3倍左右,且失重率与贮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鸡蛋室温贮存比重下降大于4 ℃贮存,且比重与贮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室温贮存蛋黄MDA含量均高于4 ℃贮存( P <0.05),各组蛋黄MDA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呈显著正相关增加趋势。研究揭示,富含PUFA鸡蛋在储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变化与普通鸡蛋无差异;鸡蛋室温贮存15 d或4 ℃贮存30 d仍为鲜蛋,4 ℃贮存优于室温贮存。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病毒血清9型毒株在我国的首次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离流行于我国云南省的蓝舌病病毒(BTV),掌握分离BTV的遗传特征与感染特性。采用"鸡胚—C6/36细胞—BHK-21细胞"接种的方式,采集哨兵牛的BTV阳性血液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清中和试验以及Segment 2与Segment 6ORF区的克隆测序确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通过病毒噬斑形成和增殖曲线的测定,分析病毒在BHK-21细胞的增殖特性;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分析BTV感染动物血液中病毒含量与中和抗体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3年8月,在云南芒市设定的哨兵牛中分离出一株BTV(毒株号V013/YN/2013),血清中和试验显示V013/YN/2013为BTV-9型病毒,Segment 2与Segment 6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BTV-9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BTV-9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病毒噬斑与增殖曲线测定结果显示V013/YN/2013在BHK-21细胞上增殖能力明显强于BTV-9型参考毒株。自然感染V013/YN/2013的牛在连续5个月的监控期内未出现临床症状,感染动物虽产生了特异性中和抗体,但血液中始终能持续检测到病毒核酸。本研究首次报道了BTV-9Eastern型毒株V013/YN/2013在我国的分离,为进一步开展中国BTV-9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诊断方法的建立、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采用PCR和ELISA进行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选取云南省3个自繁自养种猪场,A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疫苗;B场净化PRV,免疫接种PRV疫苗;C场同时净化PRV和PCV2,免疫接种PRV和PCV2疫苗。结果表明,C场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前gE阳性率为15.94%,gB阳性率为86.96%,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3年后gE阳性率为1.43%,gB阳性率100%。结果提示,C场在同时净化PRV和PCV2,同时接种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模式下,净化效果最优,为地区种猪场提供疾病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日粮钙水平与空怀云南半细毛羊能量代谢间可能存在的互作。试验选取50只日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经产两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个钙含量分别为0.40%、0.44%、0.53%、0.65%和0.84%的日粮。进行44d饲养试验,包括14d预饲期和30d正式试验。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各称一次体重,消化代谢试验进行5d,每天全收粪尿。结果表明:(1)0.84%Ca组、0.65%Ca组的粪能较0.44%Ca组降低18.90%、17.17%(P<0.05);代谢损失能都降低15.66%(P<0.05)。(2)0.40%Ca组、0.53%Ca组、0.84%Ca组的摄入总能较0.44%Ca组低5.11%、3.35%、4.66%(P<0.01),较0.65%Ca组高3.58%、5.50%、4.07%(P<0.01),0.44%Ca组较0.65%Ca组高9.16%(P<0.01)。(3)尿能、甲烷能、尿能占总能的比例、甲烷能占总能的比例、尿能占消化能的比例、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钙水平越高,粪能和代谢损失越低,而日粮钙水平对空怀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南地方鸡种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差异,屠宰同批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LPL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粗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鸡,且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LPL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98、5.72,均高于艾维茵肉鸡的3.70、3.54。可见,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LPL基因促进脂肪沉积,因此LPL基因可作为影响家禽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对1例鸡鼻炎样病例进行细菌学诊断,从病鸡鼻腔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编号为ZY17105,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鉴定中的意义。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同源性为99.4%;gyrB基因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各圣雷利气单胞菌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和A2-67之间的同源性为分别为97.8%和98.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7105鉴定为圣雷利气单胞菌,分离株ZY17105对小鼠和鸡有较强致病性;另外,进化分析表明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属各种间的区分能力高于16S rDNA。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大陆分离到圣雷利气单胞菌,并证实gyrB基因可替代16S rDNA用于气单胞菌属各菌种间的进化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生长速度、血清尿素氮(BUN)、瘦素(LEP)和繁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50只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平均分为5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8.44%、9.95%、12.31%、13.58%、15.90%的饲粮,试验期为44d,14d预试期和30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初始体重、末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3的日增重较组2显著降低31.00%(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组2显著降低8.72%(P<0.05),其余各组的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组2的日均蛋白质采食量较组1提高24.04%(P<0.01)、组3较组2提高13.10%(P<0.05)、组4较组3提高14.45%(P<0.01)、组5较组4提高14.85%(P<0.01)。(2)BUN浓度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除第3组和第4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从组2到组5依次较前一组提高34.65%(P<0.01)、34.94%(P<0.01)、7.29%(P<0.05)、10.12%(P<0.01)。(3)组5的LEP浓度较组2显著降低29.23%(P<0.05),较组4降低36.1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时表现出较好的采食量和较快的生长速度,而且料重比、BUN相对不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云南半细毛羊母羊空怀期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云南德宏水牛和杂交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过氧化物酶(POD)两种同工酶多态性进行研究,并采用GelDocTM.XR凝胶成像系统扫描仪对乳酸脱氢酶进行定量。结果表明两种牛血清中的两种同工酶均出现多态性,且德宏水牛血清同工酶多态性少于杂交牛。德宏水牛LDH1、LDH2、LDH3、LDH4、LDH5相对百分含量依次为47.25±1.62%、25.41±0.75%、14.07±0.49%、10.55±0.97%、5.98±0.45%;杂交牛依次为49.27±0.85%、26.26±0.55%、12.48±0.40%、8.89±0.52%、6.35±0.27%。对LDH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牛之间只有LDH3差异显著(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清同工酶的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监测云南省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了监控点,筛选出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每年的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11月到次年4月份每月采血1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用转阳牛的红细胞接种BHK以分离病毒,用病毒RT-PCR和中和试验鉴定病毒。结果显示,从2头转阳牛的抗凝血中分离到2株EHDV,其TCID50分别为10-2.5/0.1 mL和10-3.44/0.1 mL,血清型均为EHDV-5型。本试验在云南省分离到EHDV,明确了云南省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为我国监控EHDV流行情况及疫病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