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渝两地鸭疫里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重庆地区临床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细菌6株,通过形态、生化、培养特征、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菌株,并对6株菌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先锋霉素、甲砜霉素、六茜素、氧氟沙星高度敏感,不同地区的鸭疫里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呈在差异性,为四川、重庆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抗药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8年间从广东省规模化鸭场罹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122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氏杆菌86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81株,占总分离株的94.18%;其他血清型有8型2株,4型、3型和10型各1株,提示血清1型仍是广东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抗药性严重,其中仅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和氟苯尼考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2.55%、77.91%、82.55%和81.3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抗性,75.58%的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多重抗药性,且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2月从安徽省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26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PCR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各地区分离株表现为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6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先锋噻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受率最高,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为安徽省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126-128
对广东某鸭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考察。从濒死鸭脑、肝脏和心血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检测进行细菌的鉴定,将最终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菌株进行扩增培养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考察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组鸭均发病,并表现典型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甚至死亡。表明所分离的3株鸭疫里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能运动,无芽胞。国内至少已鉴定出8个血清型,其中以1型和2型引起的发病最多。多种抗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都有效,但因鸭场大量使用抗菌素和该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常用的药物无法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当较大规模的鸭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应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幼龄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0~3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7周龄以上鸭较少发病,成…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对养鸭业造成了很大危害。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已经发现了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文章从耐药性的判断、同地区不同分离株、不同地区分离株、不同时间跨度所得分离株等角度分析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福建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茵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12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12株鸭疫里氏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有2个菌株均对14种药物高度敏感,其MIC值均≤1μg/mL,其它菌株MIC值差异较大,所有抗菌药对Y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其MIC值均≥32μg/mL。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丰城地区某规模化养鸭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氨苄西林存在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安徽省某养鸭场送检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鸭中分离到3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为1型鸭疫里氏杆菌,给健康鸭注射该分离株可复制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典型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分离细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不敏感。本研究为该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5):115-118
对安徽部分地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鹅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理学观察;经PCR鉴定,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分别对5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和Omp 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20株不同来源鸭疫里氏杆菌的16S rRNA基因和Omp A基因均分为2个群,安徽地区的5株分离株在不同群中的不同分支,同源性高达97.4%~100%。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ifferent regions,and further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for th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 these area.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uspected infected ducks in Yunfu, and Kaip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angshan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isolat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by differential cultur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iochemical test. Micro dilution method was carried out in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the MIC values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to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were determined.As a result, a total of 16 strains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ree areas. Data of the MIC showed that all isolate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cephalosporins and florfenicol;Doxycycline andspectinomycin were sensitive too,but enrofloxacin, neomycin and other tested drug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istance.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and for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control of the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相似文献   

12.
从贵州省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鹅中分离病原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20株,经PCR和动物接种试验,其中9株鉴定为RA。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这9株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5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9株RA中4株为血清2型,其余5株暂未鉴定出血清型;9株分离株中,对吡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等耐药的菌株比例为80%以上,对先锋霉素高度敏感的菌株比例较高。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RA菌株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分离到的RA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收集沛县具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的34份病死鸭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总共得到18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从中随机选取10株RA进行生化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确认后使用本地区常见的抗菌药进行了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发现RA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等药物敏感度较好,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度很低。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州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徐州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到细菌21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1株菌进行了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24个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不同地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山东16个鸭场有典型浆膜炎临床症状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4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PCR等生物学特性鉴定,上述菌株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型鉴定试验表明其中2株为RA-1型、4株为RA-2型,药敏试验表明山东分离株对头孢氨苄、痢特灵、链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云南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痢特灵、头孢氨苄较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RA-1、RA-1型分离菌株均可使健康鸭发病或死亡。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杆菌病。文章对其病原学、实验感染方法、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疫苗免疫与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治疗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18.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