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生鲜牛乳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安普霉素共7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100mL/L三氯乙酸-乙腈提取和W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分离,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对样品前处理条件、液相色谱流动相及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7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2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生鲜牛乳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8.7%~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6.3%~13.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生鲜牛乳中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奶粉样品经均质、1%三-氯乙酸溶液提取、Waters OASIS MCX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最终采用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96),在0.01~0.5mg/kg浓度范围内,回收率均在92%~105%之间,精密度均小于4%(n=6).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kg.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法(不含盐流动相)和等度法(含盐流动相)测定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含量.通过实验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确立适合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梯度法测定双氰胺在0.1002~10.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2.8%,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可用于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饲料、牛乳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方法.研究适用于检测饲料、牛乳及乳制品的前处理方法,并对色谱柱进行了选择.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填料净化后,低温冷冻离心除掉杂质,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和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通过Acquity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1 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5,饲料定量限最高40 μg/kg.不同添加质量浓度的回收率为80.5%~108.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0%.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检测周期短,适用于饲料、牛乳及乳制品检测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9):19-22
建立了生鲜牛乳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测定方法。生鲜牛乳经QuEChERS萃取剂提取,QuEChERS净化剂净化后,经氮气流吹干浓缩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本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0100μg/kg。在2.0、10、100μg/kg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回收率为80%100μg/kg。在2.0、10、100μg/kg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回收率为80%120%。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20%。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生鲜牛乳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大批量筛选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建立了生鲜牛乳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测定方法。生鲜牛乳经QuEChERS萃取剂提取,QuEChERS净化剂净化后,经氮气流吹干浓缩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本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0~100 μg/kg。在2.0、10、100 μg/kg低、中、高3个浓度的回收率为80%~120%。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20%。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生鲜牛乳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大批量筛选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乳中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对牛乳进行提取,应用QuEChERS方法进行净化处理,氮吹后复溶,采用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方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乙腈和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40.0μg...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建立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原料乳和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用三氯乙酸溶液和乙酸铅提取,提取液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UPLC-MS-MS进行检测.色谱条件:CAPCELL PAK CR1:4柱(2.0 mm×100 mmi.d.,5 μm),流动相:乙腈-0.01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采用正离子模式的电喷雾质谱检测,以一级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m/z 126.8作为母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二级质谱(MS2)分析,选择母离子和MS2的碎片离子m/z 84.9、67.8定性确证.提取m/z 84.9离子质量色谱峰面积定量.基质标准线性范围为0.01~1.00 μg/ml,检出限10 μg/kg(S/N=10),原料乳回收率为82.4%~97.8%,奶粉回收率为80.7%~95.7%.  相似文献   

9.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赛拉嗪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牛奶中赛拉嗪残留的检测方法.对样品的提取、净化过程进行了优化改进,经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分离,正离子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测定,牛奶中赛拉嗪的检测限为0.2 μg/kg,定量限为0.5μg/kg.选取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生鲜乳中孕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试验采用生鲜乳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后,用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再经电喷雾离子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保留时间和选择离子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孕酮在0.1~5.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 9,建立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4μg/kg,在0.1~5.0 ng/m L加标浓度范围内,方法的回收率为79.6%~105.1%,相对标准偏差≤8.9%。与行业标准相比,试验建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明显降低,增强了方法灵敏度,适用于牧场生鲜乳中孕酮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黄芩  李红  冯利青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9,32(4):174-175,186
由于豆乳牛乳混合乳的凝乳强度较低,本研究通过豆乳添加量、酸化剂添加量、CaCl2添加量以及凝乳酶添加量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发现,豆乳添加量影响较为显著,同时也发现酸化剂的添加温度对凝乳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浊度法来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螯合盐对不同热处理的牛乳处理后显示出不同的浊度,根据这一特性筛选出可以较好区分原料乳、巴氏乳及UHT乳的螯合盐,该检测方法的原理为螯合盐主要通过螯合了牛乳中的钙、对酪蛋白胶粒进行了分散,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螯合盐和钙的复合物,改变了酪蛋白的特性。结果显示柠檬酸盐(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铵)和磷酸盐(六偏磷酸钠、多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可以很好将牛乳中的酪蛋白胶粒进行分散,分散后的胶体溶液呈现出可以定量测量的浊度,但柠檬酸三钠对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分散后浊度的区分最为明显,D600 nm值在0~0.15之间为原料乳,0.20~0.50之间为巴氏乳,0.60~1.00之间为UHT乳。浊度法可以快速的鉴别原料乳、巴氏乳和UHT乳,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奶牛泌乳基因组学研究快速发展,在奶牛营养基因组学领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已确定STA T5、mTOR、SREBP等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正向调控关键基因及SOCS3、GSK3Beta等负向调控基因,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更多的泌乳关键基因尚待挖掘以阐明乳品质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优质青贮饲料中分离鉴定并筛选的2株乳酸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玉米青贮30天即可成熟。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饲料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喂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相似文献   

16.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主要工作是制定世界范围内协调一致的标准,CAC标准体系结构清晰,分为横向通用原则标准和纵向特定商品标准。本文通过整理CAC乳与乳制品相关标准,分析CAC乳与乳制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特点。CAC乳与乳制品标准覆盖范围广、利用程度高,标准体系结构层次清晰,标准的制定依据最为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制定过程严谨、专业,修订及时迅速并且把握国际动态。  相似文献   

17.
乳及乳制品中朊蛋白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prion proteins,PrP)是近年来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蛋白质类传染源,其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乳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对朊蛋白生物学特点、乳及乳制品中朊蛋白的来源和含量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综述,以便为乳制品加工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羊乳、牛乳和人乳3种乳样蛋白质相关信息,对其基本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所含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人乳,人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高;3种乳中共鉴定出3370种蛋白质,乳中蛋白质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和代谢过程,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腔体和细胞器上,分子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9.
针对9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免疫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致病大肠杆菌3株、志贺氏菌3株、沙门氏菌3株)制备的混合抗原对孕牛进行系统免疫,以获得对人致病肠道杆菌具有特异性的牛乳抗体。对母牛进行系统免疫后,免疫乳和非免疫乳中IgG总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经免疫处理的母牛,其初乳(产犊后24h内)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10-2^12,而非免疫母牛为2^7-2^10,免疫处理后初乳中特异性IgG效价提高了2—9倍;经免疫处理的母牛,其常乳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6-2^10,而非免疫母牛为2^1-2^6,免疫处理后常乳中特异性IgG效价提高了8-14倍。对免疫乳中IgG热致变性进行研究,其结果为:经60℃、10min,60℃、30min,70℃、10min,70℃、30min,80℃、10min,80℃、30min加热处理,免疫乳中IgG变性率分别为14.81%、25.20%、76.44%、85、58%、100%、100%。对免疫乳中IgG酸稳定性进行研究,其结果为:经pH2、10min,pH2、30min,pH4.5、60min,pH4.5、120min处理,免疫乳中IgG活性持留率分别为66.69%、56.55%、100%、100%。  相似文献   

20.
乳糖、水和维生素等物质是牛乳中最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乳成分含量相对稳定,脂肪含量波动较大,乳糖的含量则很少有变化。产生原因与胎次、品种和季节等因素相关。乳的热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牛的品种、饲料和泌乳期等,而这些内在或外在因素最终影响乳成分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乳热稳定性。乳成分中对乳热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有非蛋白氮、乳蛋白和乳糖等。论文重点论述了乳成分对乳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