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整合子结构对鸭疫里默氏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影响,根据已知的Ⅰ型整合子序列,应用PCR方法对22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2株(100%)菌均为Ⅰ型整合酶基因阳性,1株菌(4.5%)捕获了耐药基因盒aadA5,21株菌(95.5%)顺次捕获了耐药基因盒aac6-Ⅱ、catB3和aadA 1,证明了整合子结构是该菌耐药性传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基因组结构与遗传变异程度,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株从病死鸭脑组织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疑似菌株进行了PCR鉴定、耐药性检测及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并基于16S rDNA与管家基因对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与过滤后成功组装为1个包含38个contigs的基因组框架,使用Abricate软件、CARD在线数据库共检测出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4种与耐药表型符合;将基因序列提交至MLST数据库,发现了一种新ST型,定为ST93。构建的16S rDNA和管家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离鉴定得到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为多药耐药菌株,其基因组中携带多个耐药基因;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变异程度较大,且存在跨区域流行传播风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及时监控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防止鸭疫里默氏杆菌跨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3.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市郊区几个鸭场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鉴定:2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Ⅰ型,4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Ⅱ型。  相似文献   

7.
疫病防控是畜牧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浆膜炎症作为困扰鸭养殖的一种疾病,亟待解决。本研究对徐州地区鸭浆膜炎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并对分离到的1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19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明确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是引起浆膜炎的主因,徐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株为Ⅱ型和Ⅰ型,分离到的19种大肠杆菌血清型均不相同。研究结论为鸭浆膜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山东省主要流行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为Ⅰ、Ⅱ型.将临床分离鉴定的两种血清型致病菌株进行毒力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筛选出适合制成鸭疫里默氏杆茵二价灭活苗的种子菌株,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本研究对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其中血清1型、2型、10型和15型菌株依次为9株、25株、1株和1株,未定血清型菌株10株;RA分离株普遍对林可霉素、多粘菌素和诺氟沙星耐药,表明RA分离株对临床常用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受;易感鸭的动物回归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原始病例,且可从死亡雏鸭中分离到同源菌株。该研究结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选用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浙、闽、粤三个地区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患病家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16s RNA PCR技术分离获得9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K-B纸片法药敏实验检测菌株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类药物、氟苯尼考较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普遍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桂林市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14株为Ⅰ型,4株为Ⅱ型,1株为X型,3株为Ⅺ型;I型为桂林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占63.64%(14/2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大多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头孢噻吩比较敏感,而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利福平不敏感,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分析耐药性情况。对来自不同动物和不同年代分离的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等部分药物敏感,并出现了耐受3种甚至更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耐药性与菌株分离的时间早晚和分离动物的品种无关。临床上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对2008~2010年从云南宜良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89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默氏杆菌67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61株,占分离株总数的91.04%,是宜良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了所分离菌株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仅头孢噻吩、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00%、82.90%和62.69%。此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海南省文昌市某鸭场病鸭致病原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分别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检测、PCR鉴定和测序等方法对病鸭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20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PCR鉴定及测序其中17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头孢唑肟敏感,对新霉素和磷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pestifer)血凝素蛋白的功能,本实验克隆表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基因,并对其蛋白定位进行了分析。根据鸭疫里默氏杆菌CH3株血凝素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凝素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血凝素基因全长1 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1%~100%,与黄杆菌3519-10株血凝素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8.0%~68.9%。采用表达的血凝素蛋白免疫鼠血清和鸭抗鸭疫里默氏杆菌阳性血清对血凝素在细菌中的定位分析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可能不是一种膜蛋白,而是存在于胞浆中的一种蛋白。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昆明、山东青岛死亡率高的鸭场的病死鸭中各分离到一株细菌,分别命名为YB080510株和YB080512株.细菌鉴定和血清定型结果表明:YB080510株、YB080512株分别为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为国内目前主要流行型菌株,与其他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9.2% ~ 100%;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两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均为强致病菌,活菌量为1×109 CFU的YB080510株、2×108 CFU的YB080512株均可使1月龄健康樱桃谷鸭全部致死.以此YB080510株、YB08051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制备二价灭活疫苗,每型菌含量为9×109CFU/mL,将此疫苗用5日龄樱桃谷鸭分别进行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安全、有效,攻毒保护率可达90% ~ 100%(9/10 ~ 10/1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研究采用随机引物初步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地区的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产生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有些鸭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一样。该结果可为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