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阎靳  刘伟 《中国奶牛》2014,(14):37-40
本试验对影响核桃乳饮料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复合乳化稳定剂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2.0g/kg、单硬酯酸甘油酯2.0g/kg、羧甲基纤维素钠1.0g/kg、黄原胶2.0g/kg;全脂核桃乳宜采用二次均质工艺,均质压力为30MPa,均质温度为50℃;最佳杀菌条件为121℃杀菌20min。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蛋白质沉淀少、脂肪上浮少,产品性状稳定的全脂核桃乳饮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酸羊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山茱萸汁、柠檬酸、香精、增稠剂、乳化剂、螯合剂等辅料,经均质、杀菌、冷却、灌装等加工工艺制成一种保健型发酵酸羊乳。试验结果:料液混合比例为酸羊乳37%,白砂糖10%,山茱萸汁10%,稳定剂0.55%,柠檬酸0.1%~0.2%,柠檬酸钠0.02%,六偏磷酸钠0.03%,香精0.08%,其余为水;加工工艺参数为料液混合温度30~40℃,均质条件18~20 MPa,杀菌条件120℃/20 s,在2~6℃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3.
研究长保质期酸乳的均质及后杀菌过程对变性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均质温度的升高,均质压力的增大,淀粉破碎逐渐增多,最佳均质温度60~63℃,均质压力15~20 MPa;超高温(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管道压力能促进淀粉的进一步膨胀,随着管道压力的增大和回流次数的增加,淀粉颗粒逐渐增大甚至破裂,最大管道压力为7 bar;随着UHT杀菌温度的逐渐提高,淀粉破碎逐渐增多,最高杀菌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4.
纯果汁牛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稳定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糖酸比例和工艺条件等方面对纯果汁牛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纯果汁牛奶的最佳配方为:复合稳定剂0.5% 、乳化剂0.1%、品质改良剂0.11%、蔗糖8.0%、浓缩果汁7.14%、混合有机酸0.6%;采用二次均质工艺,85℃-15分钟杀菌;产品在三种温度(10℃以下、25℃、37℃)下的贮藏实验表明温度对纯果汁牛奶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长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制,对巴氏杀菌乳的杀菌工艺进行改进,采取2次杀菌法,在均质前增加一道"杀菌"工序,并对2次杀菌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一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2℃、15 s,二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5℃、15 s。按上述工艺及参数生产出的巴氏杀菌乳在2~4℃下保质期可达6天,比通用工艺生产的产品保质期延长了3天。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拓宽了销售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酸羊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山茱萸汁、柠檬酸、香精、增稠剂、乳化剂、螯合剂等辅料,经均质、杀菌、冷却、灌装等加工工艺制成一种保健型含乳饮料。并对乳酸菌菌种,山茱萸汁添加量,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缓冲和乳化用盐种类、添加量,发酵乳饮料最佳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表明,采用菌种YO-MIX496发酵酸羊乳最好,料液混合比例为:酸羊乳37%、白砂糖10%、山茱萸汁10%、复合型稳定剂5.5%、复合螯合剂(柠檬酸钠0.02%、六偏磷酸钠0.03%)0.05%,另加柠檬酸0.1%~0.2%、香精0.08%及水;加工工艺参数为料液混合温度30~40℃、均质条件18~20MPa、杀菌条件120℃/20s、在2~6℃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7.
以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为功能因子,制成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膳食纤维保健酸奶。通过研究,提出了膳食纤维保健酸奶生产配方和生产工艺。其最佳生产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1.5%,低聚木糖添加量0.30%,白砂糖5%,复合稳定剂0.6%;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20MPa,杀菌温度95℃,杀菌时间300s.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h。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9.
从配方和工艺2 个角度研究颗粒型燕麦牛乳的稳定性,以离心沉淀率、黏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对稳定剂进行优化后,得到最佳复配稳定剂配方为结冷胶添加量0.04%、卡拉胶添加量0.02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20%、微晶纤维素添加量0.20%;对配料温度、水合时间、均质压力和灌装温度4 个影响体系稳定性的工艺点进行单因素试验,继而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配料温度50 ℃、水合时间40 min、均质压力30 MPa、灌装温度15 ℃,此条件下产品稳定性最佳,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11.
调查四川省一些实验动物养殖场的实验动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携带情况,找出传播途径和进化规律,分析其污染原因,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按照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对2011年-2017年四川省部分实验动物中SA进行检测,对分离的SA菌株进行PCR耐药基因mecA检测,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011年-2017年共从7家实验动物养殖场采集并完成370只实验动物中SA的检测,共检出SA 31株,总分离率为12.16%,且均从SPF大鼠中分离所得。31株SA的mecA基因均为阴性。SPA可分成5个型别,其中T2360为优势型别,PFGE型别有10个带型。四川省养殖实验动物中仅SPF大鼠携带SA,不同年份检出SA基因型别基本不同,不同养殖场同一年检出的SA具有相同基因型,说明不同养殖场中的SA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应加强SPF大鼠监控,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狭胸(narrow breast,nb)是家蚕少数几个体型突变种之一,其表型为胸部狭小,位于19号染色体的31.2位点,该突变为自然隐性突变。到目前为止,其突变基因还未被分离克隆,突变机理未知。为了分离克隆nb的突变基因,阐释其突变机理,本研究首先对nb蚕的突变性状进行观察。发现3龄时,nb狭胸表型开始明显,并维持到蛹期。5龄期的nb与野生型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但nb体长明显的比正常表型短。5龄5d解剖观察发现nb和野生型个体前肠存在差异,nb前肠在食道处收缩,而正常个体是逐渐变大且呈漏斗状。同时,本研究还采用大造和nb为亲本构建BC_1群体,通过筛选合适的SNP标记对nb突变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其结果为:利用10 SNP个标记和92个BC_1代个体进行连锁分析,将nb突变相关基因位于标记3和8之间的区域内,遗传距离为7.8cM,物理距离约为1.7Mb。利用13个可用于定位的标记和1794个BC_1代个体,nb突变基因位于标记31和38之间区域内,该区域物理跨度约为1Mb,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定位区域内含有44个基因。本研究为nb突变基因的定位及机理的阐释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病级分类方法对抗病性分类。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3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0%和50%;对大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40%和50%;对褐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对小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多数品种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青贮玉米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高频突变引发新疫情诊断的需求,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设计合成了针对PRV g B糖蛋白高度保守的抗原优势表位区肽段,命名为g B872。以此肽段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新型的PRV-g B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其仅对PRV血清检测为阳性,而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O型)、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下限血清稀释度为1∶128,高于IDEXX PRV/ADV 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下限稀释度(1∶4),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低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与Bio Chek PRV-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0份临床血清样品,对比结果分析显示,两者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7.67%,总体符合率为97.78%;同时,采用该方法与IDEXX-g I(gE)和IDEXX-g B试剂盒分别对野毒感染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同时检测,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野毒阳性血清和疫苗免疫阳性血清,与IDEXX两种试剂盒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P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高效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基因缺失方法,本研究利用信息肽诱导DNA片段转化和Cre/LoxP系统去除抗性基因这两种技术,通过在S.suis 05ZYH33的ssu05_1921基因上、下游片段和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c)片段之间引入LoxP位点,采用信息肽GE9诱导构建的DNA片段转化S.suis并发生重组,经抗性筛选快速获得spc替代ssu05_1921基因的缺失株;进一步引入pSET6s/PtufA-cre质粒表达Cre重组酶作用于LoxP位点,去除spc基因,产生无痕ssu05_1921基因缺失株,经测序和RT-PCR验证缺失正确。本研究建立的该方法简单、快捷、阳性率高,为构建S.suis基因缺失株、研究S.suis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高效利用玉米秸秆各部位,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以整株玉米秸秆作为对照,对玉米秸秆不同部位(茎髓、茎皮、苞叶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 30、48 h体外消化率、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粗脂肪、粗蛋白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皮中最低;苞叶中的淀粉、总可消化养分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茎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的含量最高,苞叶和叶片中含量较低;苞叶的DM (48 h)和NDF (30,48 h)的体外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苞叶的有效能和吨干物质产奶量显著高于其叶片(P<0. 05),叶片显著高于茎髓、整株秸秆、茎皮(P<0. 05)。综合以上指标比较,玉米秸秆各部位的综合营养价值存在差异,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苞叶>叶片>茎髓>整株秸秆>茎皮。  相似文献   

17.
Ⅲ型干扰素(IFN-λ)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病毒因子,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多重功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后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状态,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应答受到抑制,IFN-λ的应答情况还不清楚。为揭示PRRSV感染猪后IFN-λ的应答情况与调控机制,以期进一步揭示PRRSV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利用PRRSV强毒与弱毒株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FN-λ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检测了不同非结构蛋白(NSP)对IFN-λ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PRRSV感染PAM细胞后均在mRNA水平上诱导IFN-λ1和IFN-λ3表达上调,且IFN-λ3比IFN-λ1上调更明显;然而在蛋白水平上二者均为表达下调。人源IFN-λ3比IFN-λ1显示出更强的抑制PRRSV复制的作用,且对强毒株GSWW/15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RRSV NSP7b和NSP9转染PK-15细胞后能使IFN-λ3的mRNA上调表达,但蛋白水平无变化;而NSP7a对IFN-λ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影响,提示NSP7b和NSP9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IFN-λ3的应答。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条件下,饲养框内的O_2含量随家蚕的生长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2龄眠蚕体重与O_2含量有强相关性,全茧量、茧层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添食1.0×10~5 PIB·mL-1、1.0×10~6 PIB·mL-1、1.0×10~7 PIB·mL-1的BmCPV,随着O_2含量的降低,家蚕对BmCPV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说明保持饲养环境的O_2含量对增强家蚕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家畜精液冷冻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精液冻后质量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冷冻-解冻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是影响精液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褪黑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胺类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家畜冻精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褪黑素在家畜冻精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红  刘宇  汪亮  刘娣 《中国兽医学报》2019,(10):2061-2066
民猪是具有抗寒特性的地方猪种,研究民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对于理解其抗寒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检测4个季节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含CSD结构域的E1蛋白(cold shock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E1,CSDE1)、miR-1和miR-331-3p表达情况,并通过在PK15细胞中过表达CSDE1基因,检测细胞中7种干扰小RNA和8种基因,研究CSDE1在民猪环境温度适应中的作用和分子调控网络。结果表明,CSDE1在春、秋季表达量较低,而在夏、冬季表达量较高,而RNA miR-1和miR-133-3p的表达规律则相反;过表达CSDE1后细胞中小RNA miR-1、miR-101、miR-1307和基因HDAC3、BTF3、HSF2、TCE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升,miR-143-3p和CHD7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CSDE1的表达受到民猪所处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被干扰小RNA调节,并进一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