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二重RT-PCR同时检测VSV与BVDV核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具有相近的传播途径与类似的检测方法,本文参照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能分别扩增VSV(202bp)、BVDV(341bp)基因片段的引物,并对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二重RT-PCR方法,可同时检测VSV与BVDV病毒核酸。VSV产物经测序显示与报道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8.6%。二重RT-PCR同时检测VSV与BVDV经济、快速、敏感、特异,可用于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牛支原体(M.bovis)菌体免疫相关蛋白及其免疫原性,本实验以M.bovis湖北株为样品,通过建立M.bovis全菌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了分辨率及重复性良好的双向电泳(2-DE)图谱。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筛选,鉴定得到多个M.bovis蛋白,其中一个分子量为68 ku,经过质谱分析和氨基酸一级结构比对确定该蛋白为硫锌酰胺脱氢酶(LipDH)。经原核重组表达,LipDH重组蛋白与M.bovis阳性血清的western blot反应为阴性,而Dot blot及以重组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鉴定结果均为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LipDH的功能以及采用其重组蛋白用于该蛋白缺失的M.bovis疫苗株的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88头肉牛的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MSTN)的第1内含子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在MSTN基因第1内含子819~1 127bp处存在6种基因型,即AA、BB、CC、AB、BC和AD.对该多肽片段克隆测序,结果共存在4种等位基因A、B、C和D.经统计发现,在夏洛莱牛群体中,等位基因A出现的频率较高,达到78.37%,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在西门塔尔牛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较高,为54.90%,而等位基因D的频率为0.  相似文献   

5.
牛肾脏的形态、位置,国内外学者已有较详细的描述。但均极少涉及犊牛。我们在这方而作了观测,结果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 1.材料:新鲜肾脏60只(左右各30只),均采自西宁市奶牛场1日龄健康黑白花公牛犊。 2.方法:台称(感量50g)称取犊牛活重后经颈动脉放血致死。剖腹观察两肾的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然后自肾门处切断肾血管及输尿管摘下两肾,除去肾脂肪  相似文献   

6.
本屠宰试验所用良种黄牛品种系鲁西牛(25头)、秦川牛(29头)、晋南牛(28头)、南阳牛(26头)4个品种共108头。屠宰前平均活重(未停水停食处理)为554.15±67.6kg;屠宰率达63.30±1.84%;净肉率为53.65±2.34%;可供4~5星级饭店的高档牛肉重约占活重的5.2%,其产值却可占总产值的46%以上。经北京市4~5星级饭店品尝、试用、使用,各用户一致认为牛肉品质已达到进口的同类产品的最优等级,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牛肉。  相似文献   

7.
选用 30头荷斯担牛 ,分为长效瘤胃丸组、常规相应剂量 (拌料 )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头牛 ,经 7天预试后进入 73天的正式试验。试验结果日增重分别为 0 .739、0 .72 7和 0 .6 94kg ,长效瘤胃丸组较对照组提高 6 .5 7% ,较相应剂量 (拌料 )组提高 1.75 % ;饲料转化率 (NEgMJ Gkg)分别为 2 0 .79、2 1.79和 2 1.90 ;酶活除AKP第 4 0天长效组略低于对照之外 ,其他均为长效瘤胃丸组和拌料组高于对照 ;成本最低的仍为长效瘤胃丸分别为 6 .4 7、6 .6 2和 6 .81元。长效瘤胃丸效果不仅优于对照组 ,而且较常规相应拌料法也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亮甲酚蓝(Brilliant cresyl blue,BCB)对牛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对牛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分组培养,观察不同组间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与细胞凋亡的差异,探讨以BCB着色判定牛卵质量的可行性.本试验在牛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用26μmol·L-1BCB染色90 min作为处理组(BCB+和BCB-),以未染色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以卵内谷胱甘肽的浓度作为胞质成熟的判定指标,以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囊胚率作为卵子发育能力的判定指标,同时参照卵母细胞的凋亡检测,综合评定卵子的质量.结果表明:(1)着色组(BCB+)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对照组和无色组(BCB-)间差异显著(P<0.05);(2)成熟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的浓度较培养前差异显著(P<0.05);(3)经BCB染色,卵母细胞在成熟后,BCB+组的成熟率、凋亡率较对照组、BCB-组差异显著(P<0.05);(4)体外受精后,BCB+组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较对照组和BCB-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牛卵母细胞经BCB的染色选择可以作为判断卵母细胞未来发育潜能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转基因牛以及非转基因牛精液经流式细胞仪分离冷冻后精子活力、分离准确率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分离的性控冷冻精液进行了人工输精,对受体牛的情期受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牛与非转基因牛精液在冷冻解冻后活力以及分离准确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转基因牛与非转基因牛的性控冷冻精液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7.4%、59.3%,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我县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在利用南阳牛改良山地牛方面,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采用以冷配为主、本交为辅的两种配种方法,并且落实了种公牛鉴定和劣牛去势等有关技术措施,全面开展山地牛改良工作,使黄牛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改良牛占牛群比重逐年增加.为了阐明黄牛改良技术效果,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干部5人,对余关、湍东、师岗和板场四个乡进行了随机抽查,在22个行政村中调查各种年龄公母牛(包括阉牛)572头,其中改良牛453头(公牛185头,母牛268头)占总调查数的79.2%,山地牛119头(公牛68头,母牛51头)占20.8%,就牛群的毛色结构、生长发育状况和役用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把同年龄、同性别的改良牛和山地牛进行分组,便于对比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可视化检测牛轮状病毒(BRV)的反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方法(RT-LAMP)。根据BRV的群特异性基因VP6设计一套LAMP引物,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恒温(63.5℃)、快速(45 min)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其他对照病毒均为阴性;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到1个拷贝的阳性质粒,扩增产物经酶切分析结果正确,扩增结果可通过观察浑浊度或加入染料后直接判定。建立了用于检测BRV的RT-LAMP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通过构建秦川牛丙酮酸脱氢酶β亚基(Pyruvate dehydrogenase β subunit,PDH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PDHB基因在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做准备。[方法]根据牛PDHB基因mR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M_001035435)设计引物,克隆该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序列。测序验证后将其重组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上,经PmeⅠ线性化后,转化到含有pAdEasy-1腺病毒骨架载体的E. coli BJ518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以获得重组质粒pAd-PDHB。再将经PacⅠ酶切线性化的pAd-PDHB转染到HEK 293A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并扩增高滴度病毒Ad-PDHB,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法测定病毒滴度。将高浓度的Ad-PDHB病毒感染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DHB的表达量。[结果]经测序验证,本实验克隆获得的牛PDHB基因CDS与数据库GenBank收录的序列一致。将PDHB基因CDS与穿梭载体pAdTrack-CMV重组并转染HEK 293A细胞后成功获得了重组腺病毒Ad-PDHB,其滴度为1.66×109 PFU.mL-1。腺病毒Ad-PDHB侵染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后,PDHB在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25.5倍。[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川牛PDHB基因并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DHB,并获得能够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PDHB基因的高滴度重组腺病毒Ad-PDHB。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E.coli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重组牛α干扰素蛋白(rBoIFN-α),本研究通过PCR扩增牛α干扰素A亚型(BoIFN-αA)基因,并在其上游连接内含肽(SDI)序列,克隆于pColdⅢ中构建内含肽-冷激表达重组质粒pColdⅢ-NusA-SDI-BoIFN-α,16℃低温诱导表达。结果表明,rBoIFN-α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经Ni柱纯化后得到浓度为0.12 mg/mL的目的蛋白。经MDBK-BVDV干扰素活性检测系统检测显示,表达的rBoIFN-α抗病毒活性为9.86×105U/mg。本研究结果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rBoIFN-α后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轮状病毒与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牛轮状病毒(BR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双重RT-PCR方法.应用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双重RT-PCR扩增,这两对引物分别对应于BRV的VP7基因和BVDV的5-UTR中的部分编码序列,其扩增产物分别为342bp和196bp.说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检测到1pg的病毒RNA,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8月凌源市小城子镇首次发生以高热、贫血、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的牛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检验,实验室病原检验,确诊为牛邱氏艾美尔球虫(E.Zurnii)、牛艾美尔球虫(E.Boris)与牛附红体(E.uenyoni)合并感染,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满意效果.近年该病广为流行,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特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世界第一胎试管牛和试管山羊分别在1982年和1984年出生以来,家畜体外受精特别是牛卵体外受精作为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体内成熟卵,还是体外培养成熟卵的体外受精均得到了移植后的产犊结果。据报道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个国家即美国(1982),日本(1986),丹麦(1987)、英国(1988)、和中国(1989)拥有试管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现在已经有数百头试管牛。最近又酝酿要开发利用日本和牛(肉牛)的试管胚胎。北爱尔兰在1987年底正式成立了肉牛试管胚胎的开发公司,从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 pm0979和pm0442基因编码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牛源PmCQ2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pm0979、pm0442全长基因,将其分别克隆到pET-30a、pET-32a载体并转化BL21 (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分别获得大小约41.8 ku (rPM0979)和21.6 ku (rPM0442)的重组蛋白;将其亲合层析纯化后分别免疫小鼠,以PmCQ2株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其抗体产生情况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均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其中rPM0979对小鼠的免疫保护高于rPM0442,保护率可达60%.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M0979可作为Pm的一种疫苗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的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分离筛选用于牛活菌制剂的乳酸菌菌株,本试验采用API 50CHL对从牛瘤胃中分离的60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耐酸、耐碱、耐氧、生长温度、耐药和抑菌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生化鉴定出的3株乳酸菌分别为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乳明串珠菌(L.holzapfelii),分别命名为L1、L2和L3。其中,L1耐酸性最强,L2耐碱性最强,L1在37~40℃均生长良好且兼性厌氧;L1、L2、L3耐药率分别为80%、67%、53%;3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L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3mm和16.4mm。结果表明,L1、L2可作为抗性乳酸菌活菌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河北分离株HB-bd毒株E2基因去除跨膜区获得sE2基因,将sE2基因克隆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Pastoris)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筛选培养后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命名为pPIC9K-sE2.重组质粒pPIC9K-sE2经Sal Ⅰ酶切线性化,电穿孔导入P.Pastoris GS115基因进行整合,使外源基因sE2稳定地整合到P.Pastoris染色体中,G418筛选得到阳性高拷贝转化子GS115-pPIC9K-sE2.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E2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blot和Dot-ELISA分析,确定其表达的sE2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37 000,且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原性研究证明P.Pastoris表达的sE2蛋白能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夏季高温时皖东牛与荷斯坦牛皮肤组织形态和皮肤散热调节特征的差异,在30℃以上的夏日,选择皖东牛和荷斯坦牛母牛各4头,屠宰后采集颈部、肩部、背部、腹部、臀部和腿部6个部位的皮肤样本,通过HE染色切片分析皮肤的汗腺(SWG)与皮脂腺(SEG)的分布与形态,测定皮肤组织乙酰胆碱(ACh)浓度及乙酰胆碱转移酶(AChT)和酯酶(AChE)活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乙酰胆碱M3受体(ACh M3R)、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水通道蛋白5(AQP5)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部位间比较,皖东牛与荷斯坦牛表皮厚度均为背部最厚,颈部最薄(P<0.05)。品种间比较,皖东牛平均皮肤厚度较高,平均表皮厚度较薄(P<0.05);汗腺密度与皮脂腺密度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皖东牛汗腺和皮脂腺的平均长度、直径、深度、体积均显著增加(P<0.05)。肩部、背部和臀部皮肤对比:夏季皖东牛和荷斯坦牛皮肤组织ACh浓度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部位间以臀部最高,肩部次之,背部最低(P<0.05)。ACh M3R和AQ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