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与常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临床免疫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进行臀肌与后海穴位注射临床免疫比较试验,在注苗后4个月内,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臀肌注苗组比对照组降低39.7%,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降低48.24%,后海穴位组比臀肌组发病率降低21.2,4%。奶产量臀肌组比对照组提高9.4个百分点,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提高1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兽医理论和经络学,应用双黄连注射液仔猪后海穴注射、母猪血肌肉注射和口服庆大霉素3种方法进行防治仔猪黄、白痢对比试验,证明后海穴注射双黄连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最好,有效率高达96.7%(59/61);母猪血肌肉注射的有效率为90.0%(9/10);庆大霉素口服有效率89.1%(41/46),效果最差.试验结果证明,给初生仔猪后海穴注射双黄莲,能较好的防治仔猪黄、白痢,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20年的兽医临床,运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依照穴位针炙原理,对猪后海穴采用水针疗法,探索治疗危急,疑难病症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l后海穴体位及用法猪的后海穴又称交巢穴,位于猪尾根下方,肛门上方凹陷处。可采用穴位针炙、埋线、水针疗法(即药物穴位注射法),临床上本法运用广泛。ZIN床运用与疗法2.l治疗仔猪黄、白痢等细菌性肠炎,选择黄连素、庆大、氯霉素等药物,进行后海穴注射,可取得比该药肌注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2.2对于热性病康复缓慢,慢性胃肠道疾病及一些病后食欲严重不良的患猪进行VitB;后海穴注射,…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87年以来,取后海穴注射10%氯化钾注射液治疗初生羔羊便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注射穴位:后海穴(位于肛门上尾根下方的凹陷处正中一穴)。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提示后海穴免疫是提高菌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后海穴注射10%Nacl对小白鼠腹腔Mψ吞噬功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白鼠后海穴,足三里穴注射10%Nacl后,分别在注射后6h,48h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ψ)的吞噬功能开如上并高达峰,以后又趋于下降水平;对Mψ吞噬功能的能影响,尤其是消论率,“后海”优于“足三里”。并对后海穴在消化疾病,提高疫苗对畜体的保护率,地畜是前产生免疫力以及穴位微量免疫中的作用,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穴位针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弱毒疫苗经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足阳明胃经6个穴位和督脉经后海穴位共7个穴位的穴位免疫筛选试验,证明后海穴接种为3/3保护,是首选的接种穴位。以后海穴取代TGE苗原鼻内途径的第二次接种,免疫4头妊娠母猪,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数为37/41。以小剂量0.1ml及0.2ml后海穴接种3日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60.53%及100%,而口服0.1ml只保护6.67%。针刺1.5cm及3.  相似文献   

8.
肠阻塞是因肠管运动、分泌机能紊乱 ,粪便积滞不能后移 ,致使某段或某几段肠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腹痛 ,此病是马属动物常发病 ,笔者试用 1 0 %氯化钾后海穴注射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取穴和使用方法 将病畜四柱栏保定 ,后海穴消毒 ,按病畜大小注射剂量为 5~ 1 0 ml,用兽用 1 6号针头沿后海穴垂直刺入 ,注射深入为 4~ 5 cm,将全部药量的 70 %注入穴位深处 ,30 %边退针边注入。2 药理分析 穴位注射氯化钾通过钾离子的渗透作用 ,兴奋副交感神经 ,增强胃肠蠕动 ,促进腺体分泌 ,使粪便软化而排出。3 疗效观察 注射…  相似文献   

9.
电针刺激动物穴位的抗腹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治疗观察了电针刺激动物穴位的抗腹泻作用。结果显示,电针刺激后海穴和百会穴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降低番泻叶,蓖麻油和高渗硫酸镁溶液所致小鼠试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次数,电针刺激对仔猪白痢的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0.5%,治愈率为80.1%。  相似文献   

10.
后海穴是针刺治疗胃肠炎的特效穴位。笔者运用水针注射后海穴治疗猪胃肠炎92例,效果令人满意。症状:患猪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被毛粗乱,粪便稀薄,肛门松弛,腰弓尾曳。治疗:穴位注射庆大霉素,剂量同肌注量相同。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三年采用后海穴注射治疗马属动物胎衣不下13例,治愈12例,无效1例;腹泻81例,治愈79例,有效治愈率97%;便秘98例,治愈85例,治愈率86%;肠痉挛103例全部一次康复。根据此四种不同病症笔者作16组32例药物肌肉注射和后海穴注入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后海穴注射疗效高于肌肉注射,能使治疗次数减少,治愈率提高,效果十分满意。今特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国家一类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疫苗防控,但免疫效果多不尽人意。本研究以某猪场30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免疫前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具有显著增强该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后海穴免疫接种若干时间的羊,其抗体消长规律呈抛物线状,并有升的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经试验推广抗体效价合格率达100%.表明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对价值较高的口蹄疫易感动物及口蹄疫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可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发挥穴位的放大作用,提高口蹄疫疫苗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5.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16.
肠阻塞是因肠管运动分泌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后移,致使某段或某几段肠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疝疼病。此病是马属动物的常发病。1取穴和使用方法病畜四柱栏保定,后海穴消毒,按病畜大小,注射剂量为5~10mL。用兽用16号针头沿后海穴垂直刺入,注射深度为4~5cm,将全部药量的70%注入穴位深处,30%边退针边注入。2药理分析穴位注射氯化钾通过钾离子的渗透作用,兴奋副交感神经,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腺体分泌,借以软化粪便。3疗效观察注射后病畜疼痛不安,有时奔跑,大约在注射后30~80min排粪,粪球干硬,有的上面附有黏液和血丝。4小结本法对小…  相似文献   

17.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本文对穴位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临床奶牛乳房炎患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弗氏佐剂的灭活苗,分别于后海穴、肌肉、皮下对家兔、奶牛免疫,观察不同免疫部位对家兔、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定期做ELISA实验测血抗,对家兔免疫后攻毒测其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变化,及疫苗对家兔的保护力,结果穴位免疫组血清抗体滴度增长较快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滴度,三组比较攻毒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组均高于皮下、肌肉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对奶牛免疫后测其血清抗体和乳汁中体细胞数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乳汁中体细胞数都有所下降,后海穴组较其它组下降较快,幅度较大.试验表明后海穴接种效果优于常规部位免疫接种效果,是疫苗免疫较为理想的免疫部位.  相似文献   

19.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没学过中兽医的人对后海穴可能不大熟悉,但后海穴在畜禽疫病防治上有很好的妙用.后海穴又名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也称"地户穴".后海穴位于督脉之上,为督脉经之始穴,亦是任、督、冲脉三经之交会穴.后海穴常用于畜禽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后海穴又被用于疫苗免疫,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