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机械对社会文明进步、农业文明生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农业文明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不仅仅是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生物农业等,更重要的是各种现代技术生产实际过程中,必须通过机械化技术实现文明生产,高效低耗生产,促进农业文明生产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5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发展农桑的历史。在我国发展农耕文明的历史中,出现过许许多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先进人物和专家,而我国农耕文明的始祖应是“神农氏”、“后稷”和“嫘祖”,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以来,环境破坏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雾霾天气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为拯救环境,同时也是为了拯救人类自己,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刻不容缓。由于人类的严重毁坏,依靠自然恢复举步维艰,环境生产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大问题。人类由过去的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两种生产,又增加了环境生产,即由"两种生产"演化成"三种生产"。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自远古到现代,全过程审视分析人类获得饮用水的方式,提出人类获得饮用水的三个阶段理论,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提出了原始生态水利时期概念,分析了工业文明对农村供水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对于当前进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水文化建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波 《湖南农机》2012,39(1):130-131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文明的出现,但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生态问题,面对现代科技中产生的反自然异化力量越来越来大的现状,人类意识到,要想获得自身的继续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模式,代之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与和谐相处.因此人类走向生态时代,生态文明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上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潮和理论也取得了近一步发展。随着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国内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对于中国林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通过对生态文明以及生态现代化进行分析论述,探讨如何实现中国林业的生态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与其他文明时期不同,生态文明时期将生产力从"机械力"提升到"再生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和生态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日益匮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同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从淡化GDP增速到保障改善民生,从节能减排到绿色低碳发展,从自主创新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城镇化到农民工市民化,从城乡统筹到区域协调发展,从外需到内需等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亚强 《灌溉排水学报》2020,(4):I0002-I00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显突出,生态问题已然转变成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国际性问题。如何应对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为人类提高科学认识、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有效继承,同时还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水生态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唯有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实现用水安全,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能力,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5000年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从青藏高原向东呈阶梯状倾斜,主要江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领土面积中只有20多亿亩适于农耕.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自古以来灌溉对于农业乃至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以灌溉文明为特点的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机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窗口,起着保障农机生产秩序和安全秩序、以及农机服务于"三农"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文明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大力发展农机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和县农机安全监理站10年来,本着"立足农业、服务机手、面向农村、保障安全"的指导思想,文明监理、热情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农机行政执法任务,同时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和农机手信得过的文明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攀升,气候变化问题已然成为世界性难题,我国十九大再次明确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将农业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同时成为我们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农业生产领域所显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来对低碳农业的发展提出制度构建上的建议,以促进农业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农产品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源泉,所以农业环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好坏,而且与人类的生息存亡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乡村工业异军突起,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这同时也污染着我们的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如何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从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现状来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必须兼顾的两个目标。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与生态改善的双重压力下,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农业自身,更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展。为此,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特别是水、土地等基础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机工业机械工业部农业装备司副司长高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机工业的发展,并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工业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和重大课题。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总体要求,标志  相似文献   

16.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机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窗口,起着保障农机生产秩序和安全秩序、以及农机服务于“三农”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文明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大力发展农机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和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10年来,本着“立足农业、服务机手、面向农村、保障安全”的指导思想,文明监理、热情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农机行政执法任务,同时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和农机手信得过的文明服务窗口。  1.优质服务  经过十年的努力,监理站投资 40多万元建造一幢办公大楼,完善了监理办公设施,配备农机监理专用车 2…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全方面、全方位建设的系统工程。厕所是满足人类生理需求必备的基本设施,解决农村厕所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农村厕所革命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难题,希望为推进农村厕所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交融最直接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的农业生产至少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纵观山西农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农业的久远与悠长。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与社会进步究竟是何种关系?这是我国社会前进中亟待弄清楚的一个重要认识问题。1978年前,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升到党在农村的根本路线,提高到加强工农联盟、消灭城乡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高度。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种提法很快就被社会抛弃了、遗忘了,在一个时期却走向极端。社会上甚至有人认为农业机械化是极左的产物,致使一些人惟恐避之不及,谈农业成就和发展,绝口不提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机械化与社会发展的真正关系,专家学者极少触及,以至于在我国至今也没说清楚。说得较清楚的是美国工程科学家,他们认为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一项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国在经济增长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良好态势下,追求科技突破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应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关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林业生态文明是众多组成部分中的重点内容,也应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做好带头作用。科技的进步也让各种先进技术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力于科技手段来推动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本文对林业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以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做以下具体阐述,希望为广大林业建设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为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