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父本,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本。杂交鲌肌肉的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父本。杂交鲌肌肉中十五碳烷酸(C15∶0)、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鲌肌肉硬度显著高于母本,肌肉弹性显著低于父本;铁含量与父本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结果表明,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团头鲂(、回交F2的育种工作,对两种回交F2、一种杂交F2及两种原始亲本共5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生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MA)、翘嘴鲌(CA)、团头鲂♀×翘嘴鲌2)、翘嘴鲌♀×MC)分别为4.50、4.40、4.75、4.85、5.10,平均观测杂合度(e)分别为0.6671、0.6308、0.6995、0.7240、0.69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046、0.5717、0.6406、0.6676、0.6339,BC1-F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群体大多数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显示杂合子过量(2首先聚类,MA与BC1-F2首先聚类再与MC-F2聚类,最后这2大类聚为一支。结合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其杂交与回交后代均具有母本效应。引物Me.Am._15、Me.Am._1、TTF01、Mam25在5个群体中均产生特异性条带,可作为5个群体的鉴定标记。通过对5个群体的生长性能的测量,BC1-F2群体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该结果对鲂鲌杂交及回交后代的种质资源保护、种群鉴定及良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鲌亚科鱼类中的翘嘴鲌、黑尾近红鲌、团头鲂等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对象,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项目组以经选育的翘嘴鲌为母本、经选育的黑尾近红鲌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2012年培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鲌"先锋1号"。鉴于黑尾近红鲌优良养殖性状和良好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从2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1龄、体质量(14.20±1.20)g黄颡鱼(♀)和长吻[鱼危](♂)及其杂交F1代[黄颡鱼(♀)×野生长吻[鱼危](♂)]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83、3.667、5.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82、2.221和2.535;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19、0.367和0.604;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7、0.383和0.597;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20、0.365和0.509。杂交F1代与父本长吻[鱼危]的遗传距离为0.8551,小于与母本黄颡鱼的遗传距离(1.727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父本聚为一支。杂交F1代从父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该试验结果将为研究黄颡鱼和长吻[鱼危]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鲿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F1)共6个个体的鳍条提取总DNA进行双酶切简化基因组测序,使用Stacks软件构建SNP比对参考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7.01 GB,平均每个样品1.17 G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399 145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97 911个。基于亲本及其子代的SNP位点分析表明,亲本及其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39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85 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73 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372 7,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47 2,平均可分型样品比例(genotype rate)为93.94%。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间的分化指数为0.309 6~0.894 0,遗传距离为0.370 5~2.244 3。使用最大似然(ML)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区分明显。本研究通过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分析,将为鲂鲌鱼类的杂交选育提供更多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卫星法,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吉林省图们江支流红旗河流域、吉林省白山市鸭绿江流域及吉林省图们江支流密江流域随机采集的94尾细鳞鱼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4个不同流域细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4个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47个,各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541~2.414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849~0.518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88~0.5003,4个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320~0.4704。亲缘关系分析显示,红旗河流域群体与密江流域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954),亲缘关系最近。松花江流域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相似指数在0.7112以上,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合浦珠母贝3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我国广东大亚湾、广西北海、海南三亚的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9对引物中筛选出31对有效扩增引物,种群扩增获得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9.03%.它们在3个群体共96个个体中产生了4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4.889个.3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90、0.600、0.615;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93、0.425、0.32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是0.530、0.551、0.556.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分别为-0.324、-0.336、-0.304;哈代-温伯格平衡检测发现,3个群体27个位点中21个位点偏离平衡状态.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海南群体与广东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西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2007年采用采捕于湖北梁子湖并经连续4代选育的团头鲂(母本),与采捕于长江上游并经连续4代选育的黑尾近红鲌(父本)杂交,从杂交子一代群体中,挑选生长快且体型为菱形的3000  相似文献   

11.
用7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及其正、反交群体共12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1.4、5.3和2.7,平均PIC值分别为0.557、0.099、0.590和0.497,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05、0.071、0.826和0.883,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2、0.117、0.684和0.598,杂合子偏离指数(D)分别为-0.146、-0.241、0.215和0.522。结果表明,正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两个亲本群体都高,反交群体介于两个亲本群体之间;正交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也高于两亲本群体,反交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两者之间,但实际观测杂合度却最高;两亲本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而杂交群体则存在杂合子增加的现象,尤其是反交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大量增加。卡方检验表明,正交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较少(3个位点),而其他3个群体大部分位点均偏离平衡,存在遗传漂变现象。4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具有显著性(FST为0.081-0.610,P〈0.01)。UPGMA系统树显示,正交种与尼罗罗非鱼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正交群体受亲本群体的影响最大,其生长优势除了性别因素外,遗传因素可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杂交翘嘴鲂     
正育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湘江流域采捕后分别经6代群体选育的团头鲂选育品系♀和翘嘴红鲌选育品系♂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二倍体鲂鲌为母本,以团头鲂选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5,即为杂交翘嘴鲂。遗传了团头鲂的草食性,肉质鲜嫩;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鱼平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和盘鲍南方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盘鲍H.discus discus在福建和广东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养殖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750~5.5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41~3.88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1~0.698,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56~0.6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58~0.645,其中惠来盘鲍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东山盘鲍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总遗传变异的4.78%,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FSC=0.048,P<0.001)。群体间NEI氏遗传距离为0.084~0.186,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东山盘鲍与惠来盘鲍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并与惠来皱纹盘鲍聚为一类,东山皱纹盘鲍与其它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皱纹盘鲍和盘鲍南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遗传选育,但与野生群体相比等位基因有所丧失。  相似文献   

14.
翘嘴鲌四个育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4个育种群体(黑龙江水系群体、淮河水系群体、长江上游水系群体和长江下游水系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个育种群体均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群体内近亲繁育程度较高,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的变异为17.58%(FST=0.1758,P0.001);NJ聚类树显示,黑龙江水系群体与淮河水系群体的遗传关系最远,长江上游水系群体与长江下游水系群体的遗传关系最近;而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显示,4个育种群体各自单独聚为一类为其最佳遗传分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在育种时,应进一步扩大亲本来源,增加亲本数量,充实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为对不同鳊鲂鱼类进行群体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高的引物,构建了6个鳊鲂鱼类群体的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厚颌鲂、广东鲂、团头鲂和长春鳊6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 a)分别为5.17、6.11、3.50、6.56、5.22、5.22,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634 2、0.720 4、0.546 2、0.681 2、0.675 2、0.559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75 6、0.666 9、0.472 0、0.630 6、0.606 4、0.517 0,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厚颌鲂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钱塘江三角鲂和团头鲂首先聚为一支,遗传距离较近,为0.560 6;厚颌鲂与长春鳊的遗传距离最远,为1.759 2。引物Mam03和EST37产生的特异条带可将鲂属和鳊属鱼类区分,鉴定出鳊属鱼类长春鳊;引物TTF3、EST37、TTF2/TTF10、EST66依次组合可区分出鲂属东江三角鲂、厚颌鲂和广东鲂这3个群体。研究结果为我国鳊鲂鱼类种质资源保存、种群鉴定和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先从瓦氏黄颡鱼转录组EST序列筛选获得53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然后筛选出42对能在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中稳定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最终选用9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杂交黄颡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300、3.7697、3.064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970、0.7292、0.4492;3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03、0.6746、0.5696。杂交黄颡鱼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和良种选育潜力。其中杂交子代与母本黄颡鱼、父本瓦氏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006和1.8195,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对等,偏向母本一方,这与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团头鲂三倍体育种,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2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特征分析和生长性能比较.利用筛选得到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三倍体、二倍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5、3.0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061、0.54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引物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野生和人工繁育2个不同群体进行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2个不同种群检测出11个有效微卫星位点,共94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位间除DQ223153与DQ223150,DQ223177与DQ223182,DQ223164与DQ223176存在一定程度连锁(P<0.05),其余连锁关系不显著。(2)2个种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2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87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32,PIC值0.7055,均为高度多态,但人工繁育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3)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I)为0.9915,遗传距离(D)为0.0086;各位点F-统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92~0.0754,平均值为0.0205;基因流(Nm)为1.6625。综合结果说明,虽然兰州鲇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两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分化较低,属于同一个种内水平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8个鲤鱼杂交系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微卫星引物在鲤鱼杂交系F2代8个家系共240个个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并在个体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片段长度在129~371 bp,有效等位基因在1.533~5.821,平均为3.452 5;观测杂合度在0.421~0.882,平均为0.647,期望杂合度在0.506~0.826,平均0.6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52~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75,为高度多态性;个体间遗传距离0.3586~0.8302,相似性系数在0.5012~0.7906。8个家系中,20号家系与59号家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57 3;20号家系与35号家系遗传距离最大,为0.830 2。实验结果表明:该鲤鱼杂交系F2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等位基因数量较多,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家系间没有受到近交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20.
牛山湖翘嘴鲌和红鳍原鲌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研究了牛山湖翘嘴鲌(C luter alburnus)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年龄组成与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鲌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2~4龄鱼为主;红鳍原鲌由3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鱼为主。翘嘴鲌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67 mm和551 g;红鳍原鲌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41 mm和42 g。翘嘴鲌和红鳍原鲌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0.00001L2.9902与W=0.000005L3.1941。牛山湖鱼类主要由适应静水生活的湖泊定居性鱼类组成,红鳍原鲌较多,而翘嘴鲌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