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为研究以海藻酸钠和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对植物乳杆菌A409微囊化后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稳定性,试验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内菌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用p 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其存活率均超过80.00%;处理3 h,p H 3.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仍超过80.00%,但p H2.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仅剩64.70%,对强酸环境的耐受性略有不足;用0.10%~0.50%质量分数的胆盐溶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2 h后仍有较高存活率(超过80.00%),3 h后存活率降至65.60%~82.80%;微囊化植物乳杆菌经人工肠液处理,在0~8 h内有较好的耐受性(超过85.00%),8 h后存活率下降速度较快。以海藻酸钠与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的微囊化植物乳杆菌对酸性条件、胆盐质量分数、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动物胃肠道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热水提取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进行半仿生降解,旨在确定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方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DNS法测定降解过程中桦褐孔菌菌核的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降解产物的分子量。[结果]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半仿生降解过程中糖含量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降解后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与未降解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降解前后的多糖分子量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并非从糖链末端、支链的糖苷键逐个断裂,而是通过将多糖的糖链断裂成短链的方式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甲壳素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旨在为甲壳素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选用两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奶牛为试验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8个时间点(0、2、4、8、12、24、36、72 h)甲壳素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甲壳素在奶牛瘤胃中前36 h未发生降解,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2 h甲壳素的降解率达到12.62%.试验二:采集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的瘤胃液,配制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液,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合干草为发酵底物,在底物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甲壳素,在适宜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研究不同甲壳素添加水平对人工瘤胃干草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甲壳素添加水平的升高,人工瘤胃中产气量、pH和干物质降解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下降趋势,而氨氮含量呈现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预测硫酸小檗碱微球的体内释放效应,以及制备更加符合机体生理特点的微球制剂,以硫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以生理盐水、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载药微球在1 h~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度。结果表明,在释放试验的1 h~12 h,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快,在12 h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57.18%,而在生理盐水和人工胃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慢,累计释放率分别为23.07%和11.04%,至48 h,在人工胃液、生理盐水和人工肠液中的药物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24.99%、51.29%和91.01%。在人工胃液中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肠液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符合一级拟合方程,表明硫酸小檗碱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在体外模拟胃肠道内环境的适应性,为饲用酿酒酵母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4株酿酒酵母菌株Sc1、Sc2、Sc3、Sc4分别开展:(1)37℃生长试验;(2)酸性酵母膏胨葡萄糖(YPD)肉汤中适应性生长试验;(3)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4)人工肠液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Sc2在37℃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Sc4能够达到最大活菌数;pH3.0和pH4.0的YPD肉汤中4株酿酒酵母都能正常增殖,酿酒酵母Sc2、Sc3、Sc4酸耐受性优于Sc1;各菌株的商品化活性干酵母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2h存活率均高于50%,4h存活率高于45%,Sc4在模拟人工胃液中的耐受性最好,Sc3在模拟人工肠液中的耐受性最好。综上所述,不同酿酒酵母在体外模拟胃肠道内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酿酒酵母Sc2、Sc3、Sc4比酿酒酵母Sc1具有更好的胃肠道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市售8种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分别将不同来源木聚糖酶产品在模拟胃、肠液中培养0、1、2和3h后测定其酶活存留率,用以评估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种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在模拟胃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Ⅳ、酶Ⅶ和酶Ⅷ,3 h后存留率分别为:105%、98%和106%;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Ⅰ,3 h后存留率仅为4%;在模拟肠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Ⅰ,3 h后存留率为99%;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Ⅳ,3 h后存留率为4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型苯甲酸的体外和体内控释效果。[方法]试验分为体外溶出试验和体内控释试验。①体外溶出试验:配制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在200目转篮中置入普通型苯甲酸和控释型苯甲酸,在溶出度仪中于1、2 h(人工胃液)和1、2、3、4 h(人工肠液)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计算溶出度和留存率。②体内控释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清远麻肉鸡36只,预饲后分为3组,每组12只;晨饲后立即投喂纯面粉丸剂(对照组)、含0.1%普通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和含0.1%控释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并于投喂后0、1、2、4 h每组分别取3只鸡屠宰,取各区段胃肠道内容物,采用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结果]①体外溶出试验:在人工胃液中1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是普通型苯甲酸的3.45倍;在人工胃液中2 h,普通型苯甲酸未被检测出,而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56.18%;在人工肠液中4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40.10%,而普通型苯甲酸在1 h时未被检测出。②体内控释试验:采食后1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腺胃+肌胃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5.46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采食后2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分别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1.61、2.43、1.95倍,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采食后4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回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6.68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溶出和体内控释试验均表明,将苯甲酸进行包被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控释型苯甲酸具有较高的过胃率,进入肠道后段在整个肠道缓慢释放,实现长效抑菌功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人工饲料对柞蚕幼虫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特征及菌群功能的影响,收集从收蚁开始分别饲育柞树叶和人工饲料至2龄时期的柞蚕肠道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并采用Tax4Fun软件预测菌群潜在功能。结果发现,不同饲育组柞蚕幼虫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饲料组柞蚕幼虫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柞树叶组。肠道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肠道菌群中翻译、复制和修复、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功能基因丰度显著升高,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膜运输等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人工饲料显著改变了柞蚕肠道的菌群结构组成,并影响其代谢功能,这些变化可能与柞蚕幼虫生长缓慢、体质量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9.
6株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芽孢杆菌为材料,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产酶活力,对NaCl、牛胆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1、凝结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能产生较高活性的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2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耐较高浓度的NaCl;枯草芽孢杆菌2、凝结、纳豆和蜡样芽孢杆菌对牛胆盐的耐受性较强;除地衣芽孢杆菌外,其他5株芽孢杆菌对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较好;6株芽孢杆菌均对常用饲用抗生素敏感。结果表明,枯草1、凝结、蜡样芽孢杆菌是优良的候选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黑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酸、耐胃液稳定性以及对无淀粉麦麸的降解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4.0~7.0,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2.5-4.0,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均低于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生长性能优良和抗逆性好的蚯蚓源芽孢杆菌菌株,本试验从蚯蚓肠道内分离1株生长较快的细菌并命名为Y1,随后进行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抗逆性试验、药敏试验、抑菌试验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革兰染色呈阳性;生长曲线显示该菌6~12 h为对数期,15~27 h为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10 h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0.40%和61.60%;能够耐受0.3%胆盐;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羟氨苄、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动物安全性试验中,接种该菌的SPF级KM小鼠未出现异常及死亡现象。结果表明,蚯蚓源贝莱斯芽孢杆菌Y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能耐受动物胃肠道环境,有可能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氧化锌与二氧化硅作为芯材,硬脂酸作为包被壁材,采用熔融分散-冷却法制备包被纳米氧化锌,以包被纳米氧化锌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氧化锌、二氧化硅、硬脂酸的物料配比为50.3.3。在此工艺条件下,纳米氧化锌在人工胃液中3 h后的溶出率为1.87%,在人工肠液中6 h后的释放率为92.35%。该产品能够在仔猪的胃环境中保护纳米氧化锌,并且在仔猪的肠道环境中将纳米氧化锌释放出去,达到使纳米氧化锌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有益微生物微胶囊的肠溶性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将有益微生物包被成微胶囊后分别置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进行肠溶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胶囊在人工胃液中1h基本不崩解,在人工肠液中15min能释放活菌数超过90%。将该微胶囊、未包被的微生物和土霉素分别添加于饲料中,进行108头35日龄断奶仔猪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包被的微生物组和土霉素组相比,微胶囊组日增质量显著提高,料肉比显著降低,且添加微胶囊组仔猪腹泻率为0。结论为该微胶囊可耐受胃液破坏,肠溶性好并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8):77-81
采用HPLC法,建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冰醋酸(25∶7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4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的色谱条件,进行了回收率试验、精密度试验、线性回归试验、干扰试验、耐用性试验。3个浓度氟苯尼考(0.04、0.05、0.06 mg/m L)和甲氧苄啶(0.008、0.01、0.012 mg/m L)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相对偏差RSD值(%)均小于1.50。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以峰面积计算,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RSD值(%)分别为0.72和0.44,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氟苯尼考在0.02~0.08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347 555X+698 784(r2=0.999 7);甲氧苄啶在0.008~0.03 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472 586X+478 231(r2=1.000 0)。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色谱柱、柱温等色谱条件进行的干扰性和耐用性试验,显示出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系统适应性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用HPLC方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苯尼考和甲氧苄啶的含量,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虫草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肠道中以葡萄球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可能与饲养环境无菌的情况有关;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幼虫肠道内,在冬虫夏草和人工饲养的寄主幼虫的肠道内无未检出,说明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由于寄主幼虫取食的多样性和杂食性,以及土壤区系微生物的作用,造成自然条件下寄主幼虫肠道内菌群较人工饲养的寄主幼虫的肠道菌群复杂;通过对不同季节寄主幼虫肠道菌群的分离试验,发现只有在8~11月份的寄主幼虫肠道内能够分离出与冬虫夏草相似的真菌;添加优势菌群对于人工无菌饲养的寄主幼虫没有根本性的伤害;肠道真菌的存在对于冬虫夏草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该真菌的生物学地位、培养的最佳条件及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将益生菌L.casei Zhang以2.0&#215;10^7cfu/g的接种量接种在马乳中进行发酵,测定其发酵特性及28d贮藏期间人工消化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pH4.5)时,活菌数较接种时增加了1.11个对数单位。在28d贮藏期间,发酵马乳样品pH降低了0.35个单位,滴定酸度增加了16&#176;T,活菌数保持在10^8cfu/g以上。贮藏28d后,发酵马乳样品中L.casei Zhang在pH2.5和2.0人工胃液消化3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00.6%和46.22%,又经人工肠液消化8h后,存活率分别降为74.83%和11.04%。L.casei Zhang保持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及较好的人工消化液耐受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氟苯尼考肠溶缓释包衣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湿法制粒、流化床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粒,正交法进行微粒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其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工艺处方。在此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粒体外释放特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溶,而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达80%以上。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肠溶缓释的目的,为氟苯尼考制剂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过瘤胃包被亮氨酸的稳定性检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法和半体内法检验过瘤胃保护亮氨酸在绒山羊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以及可消化性.将包被亮氨酸(RPLeu)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及十二指肠液中分别培养2,4,8,12,16和24h后测定其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包被亮氨酸的释放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经过8 h培养后,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和十二指肠液中RPku的释放率分别为10.63%、25.82%和85.27%.由此表明,RPLeu在人工唾液和瘤胃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十二指肠液中具有较好的可消化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玉屏风超微粉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浆法测定了玉屏风超微粉和玉屏风散剂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绘制累积溶出率曲线。结果表明,玉屏风超微粉和散剂散剂的累积溶出率在5 min时迅速达到73%以上。超微粉和散剂的最快溶出时间段分别为0~2 h和0~6 h,最后都在16 h达到溶出平衡,最高累积溶出率分别为80.36%和77.51%。玉屏风超微粉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溶出速度快,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于散剂。  相似文献   

20.
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通过接种不同数量的瘤胃液,确定瘤胃液数量(微生物数量)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及pH值的影响。试验分为10个处理,即缓冲液与瘤胃液体积比分别为11∶、21∶、31∶、41∶、51∶、61∶、71∶、81∶、91∶和101∶。每个处理设置2个重复,同时每个处理设置2个空白。将样品发酵48h,分别在2、4、8、12、24、48h6个时间点记录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并在发酵结束时测定发酵液的pH值。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2h和4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极相关(P<0.01),8h和12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显著相关(P<0.05),24h以后(包括24h)的产气量与瘤胃液比例不相关(P>0.05)。瘤胃液比例对人工瘤胃发酵的pH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