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7):83-87
从某猪场病死猪心血、肝、脾等组织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菌,经细菌形态、16S rRNA基因扩增,确定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对分离菌进一步开展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及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发现: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苯尼考高敏,但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等耐药;分离株可扩增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C2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但菌株中没有扩增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小鼠的LD50为1.77×10~5cfu/mL。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疫苗G4T10免疫后28 d,以分离株攻毒,对照组全部死亡(5/5),免疫组小鼠攻毒后没有死亡,仅表现为体重减轻,表明现用猪丹毒疫苗能保护小鼠抵抗猪丹毒的致死性攻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个猪场中关节肿胀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其中2型猪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为56.3%,其次为7型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率为25%,但关节液中的分离率仅为6.25%,未分离到HPS的关节液PCR也为阴性,但在关节相对应的猪肺脏中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经小鼠攻毒试验证明其致病性。表明2型链球菌造成的关节肿胀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BB130818)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1×LD50和100×LD50菌量分别攻毒感染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集以100×LD50剂量攻毒时小鼠的脾脏、肺脏、肝脏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0.3 cfu/m L;以1×LD50剂量攻毒36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48 h后可从小鼠肝脏、肺脏中检出该菌;以100×LD50剂量攻毒24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36 h后可从小鼠肝脏中检出该菌;小鼠全身败血性出血,脾脏、肺脏、肝脏均出现病变。说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进入小鼠体内的主要增殖器官首先是心脏、脾脏和脑组织,然后到肺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31-436
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病猪无菌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及心包积液,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卫星试验和核酸测序同源性比对,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为进一步了解2株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2株菌以及混合菌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1)将2株菌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的同源性各达到96%和99%;(2)致病性试验中,SPF鼠均在接种后24h左右开始死亡,从其心脏、肝脏、脾脏及肺均回收到攻毒菌,表明2株菌均为此次疫病的主要致病菌;(3)通过测定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的LD50分别为5.28×109、3.58×104 CFU/mL,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较强毒性。根据2株菌的LD50等体积混合2种菌液注射SPF鼠,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LD50均出现下调,分别为3.70×109、2.51×104 CFU/mL,表明混合感染增强了二者的致病力;(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临床耐药谱相一致,未出现新的耐受药物;同时筛选出了2种菌的共敏感药物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有利于对疾病的快速治疗与防控。  相似文献   

5.
试验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贵港、钦州等6个市送检的疑似猪丹毒发病的材料,用鲜血琼脂平板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37℃恒温箱培养24~48 h,观察分离细菌的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初步确定其为革兰氏阳性的细小杆菌。为进一步确定分离出的是否为猪丹毒杆菌,试验进一步纯化细菌,提取细菌DNA用16S rRNA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 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最终将测序获得16S 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结果表明试验最终分离出5株猪丹毒杆菌,为进一步确定分离出来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小白鼠攻毒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免疫攻毒保护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PCR方法诊断某猪场暴发的疑似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MWS),同时分离到一株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16sRNA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对玻板凝集试验抗体阴性猪的静脉攻毒试验,攻毒猪在11h死亡,表明分离茵属于强毒型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导致安徽和县某猪场猪只发病的病原,从该猪场送检病料(心、肺、脾、肝)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PCR鉴定及生化试验结果,确诊为猪丹毒杆菌。spa 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猪丹毒杆菌G4T10(Gen Bank登录号:KF150604.1)有99%的同源性。全自动生化反应报告该菌为丹毒丝菌的概率高达95%。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试验组小鼠在腹股沟皮下注射该菌后,4 d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剖检可见全身败血性出血,各脏器均有病变,从死亡小鼠的血液、心、肝、脾、肺等组织中分离到与该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异恶唑耐受。  相似文献   

8.
急性死亡猪中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从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2份疑似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死亡猪组织中分离出2株可疑菌株,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猪丹毒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2株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然后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并对该厂常用的消毒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1×108 CFU的剂量可致死小白鼠;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高度敏感,对多数抗菌药耐药;该厂常用消毒药的抑菌作用已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对临床防制猪丹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生产用培养基对猪丹毒杆菌G4T10株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影响,采用2种不同批次的肉肝胃膜消化汤(20120123批和130226批)及马丁琼脂(20120904批和130129批)进行猪丹毒杆菌G4T10株培养和选菌,然后进行安全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共筛选出4种不同优势菌落,其中一株的菌落(20120123批肉肝胃膜消化汤+20120904批马丁琼脂)形态最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小鼠全试验9/10存活,其免疫后攻毒达9/9保护);而有一株菌落(20120123批肉肝胃膜消化汤十130129批马丁琼脂)形态最差,其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差(小鼠安全试验仅6/10存活,其免疫后攻毒仅达2/5保护)。试验表明,不同批次生产用培养基对猪丹毒活疫苗(G4T10株)质量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Dot-PAA-ELISA快速检测猪丹毒抗体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猪丹毒CD3004(1a型)和C43-12(2型)菌株为抗原提取菌株,EDTA渗透法提取的抗原作为膜载抗原,建立了Dot-PAA-ELISA检测猪丹毒血清抗体方法,经研究确定了Dot-PAA-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试验制备的诊断膜片特异性强,不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布氏杆菌病、猪衣原体病的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高,能够最低检出猪血清中含2.61 × 10-9g的猪IgG抗体;膜片保存期长,在室温可保存4个月,4℃可保存7个月其检测活性不变.用该方法检测了仔猪免疫后抗体变化,并通过猪丹毒三型混合强毒攻毒试验确定了猪能抗强毒攻击的抗体临界保护值为1:32.对336份血清进行猪丹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13%.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存档、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所用试剂材料均可做到标准化,适合基层检疫单位和养猪企业用于猪群免疫监测和猪丹毒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屠宰场发病猪死亡原因,本研究对从死亡猪内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染色镜检为细小或中等短杆状或丝状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GZ2-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11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米诺环素2种药物为中敏,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rsbA、atfA、pmfA、mrpA、zapA、ureC、atfC和ucaA 8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有较强致病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8种毒力基因的奇异变形杆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猪丹毒疫苗效力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工作效率,冻干制备了效力检验攻毒用猪丹毒丝菌培养物,对性状、纯粹、真空度、剩余水分、活菌计数、均一性等进行检测,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短期存放的活菌数,监测在低温下长期保存的活菌数和毒力,并将其应用于猪丹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结果显示,该攻毒培养物性状良好,纯粹生长,真空度合格率98.2%,剩余水分小于3.5%,活菌数均值为3.8×10~9 CFU/瓶,瓶间活菌数变异系数(C.V)为10.0%,37℃以下温度存放2.5~3.0 h活菌数稳定,变异系数(C.V)为4.9%,-20℃保存36个月活菌数为3.0×10~9 CFU/瓶,每只小鼠注射6 CFU活菌5/5死亡,应用于猪丹毒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效力检验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结果表明,该猪丹毒丝菌冻干培养物状态良好,活菌数和毒力较为稳定,能够满足猪丹毒疫苗效力检验攻毒使用,且提高了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西省彭泽县某猪场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膜有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病变的病死猪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用副猪嗜血杆菌16SrRNA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CR技术可从分离菌中扩增出822bp的特异基因片段,表明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唑林高度敏感,对氟哌酸、头孢哌酮、氯霉素等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有抵抗力。小白鼠攻毒试验显示其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小鼠的效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BALB/c小鼠,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素I、Ⅱ、Ⅲ的Eu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次免疫2周后用5LDso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7型菌株进行攻毒。结果发现第2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用2种血清型进行攻毒后其保护力分别为83.3%和91.7%,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到了攻毒菌株,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此种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同型和异型的APP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为进一步研制高效的亚单位菌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对部分常用实验动物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对副猪嗜血杆菌易感的实验动物,对部分常用的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实验动物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5型标准株(Strain Nagasaki)培养物,以2×10^8-2×10^10CFU的接种量,通过腹腔感染SPF级小鼠、大鼠、金黄地鼠、豚鼠以及清洁级豚鼠和兔。结果当接种量达到2×10^9CFU时,SPF豚鼠、清洁级豚鼠和SPF昆明小鼠出现死亡,在死亡豚鼠观察到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理变化,而在死亡小鼠未见。其它各实验动物在上述剂量范围内均未发病或死亡,感染7d后剖检也未见任何异常。对死亡豚鼠和小鼠的各个组织器官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结果在豚鼠的大脑、心血、肺、肝和腹水中分离到了副猪嗜血杆菌。提示豚鼠对副猪嗜血杆菌易感,可以做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候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江西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江西省彭泽县某猪场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膜有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病变的病死猪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用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CR技术可从分离菌中扩增出821 bp的特异基因片段,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分离菌对头孢唑啉高度敏感,对头孢哌酮、氯霉素等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G等有抵抗力。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株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1):1748-1752
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13和14型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豚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豚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对豚鼠毒力最强的是12和14型菌株,其LD50均低于3.5×108 CFU;其次是5型,其LD50介于1.0×1091.9×109 CFU之间;毒力最弱的是13型,其LD50介于4.0×1091.9×109 CFU之间;毒力最弱的是13型,其LD50介于4.0×1094.1×109 CFU之间。4型的毒力差异较大,强毒菌株与5型接近,弱毒菌株与13型接近。与我们前期报道的小鼠毒力试验结果相比,豚鼠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后具有更长的发病死亡周期,且具有纤维素性渗出和败血症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变特征,表明豚鼠较小鼠更适合作为该病的替代实验动物。进一步的仔猪毒力试验结果与豚鼠毒力试验结果相一致。剖检发现,所有5、12和14型菌株以及4型强毒菌株均能导致严重的败血症性病理变化,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强毒菌株能导致猪的系统感染和全身性疾病;而所有13型菌株和4型弱毒株则不能。这表明国内流行的5、12和14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与国外已有报道一致,均为强毒菌株;而4和13型则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评价流产布鲁氏菌疫苗株免疫保护力的小鼠模型,选取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40):A19免疫攻毒组、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A19免疫组腹腔接种BALB/c鼠A19 5.0×104 CFU,非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均接种PBS液0.2 mL。免疫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和非免疫攻毒组BALB/c鼠以3.0×104 CFU剂量的2308强毒株攻击,攻毒后15和45 d分别剖杀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细菌分离、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15 d,A19免疫攻毒组与未免疫攻毒组和PBS对照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45 d,A19免疫攻毒组与PBS对照组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免疫攻毒组克脾指数差异显著(P<0.05);免疫攻毒组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未免疫攻毒组。结果表明,用BALB/c鼠为试验动物,以A19为疫苗参考株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型布鲁氏菌疫苗免疫保护力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洛阳某猪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种类及其血清型,为其临床科学防疫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案,本试验无菌采集了病猪肺脏等病料,采用病菌培养后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试验、PCR诊断等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确诊,通过动物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病原菌血清型。结果显示,分离菌2007菌落形态为光滑、透明、边缘整齐、圆形、隆起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特征为阴性杆菌且呈多型性,具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典型培养特征,且生化结果符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生化特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株FJ848573.1同源性为99.4%,说明分离株2007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对小鼠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2007对泰妙菌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钠等高敏,对替米考星、红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菌药完全耐药,对3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6.5%,具有较强的多重耐药性。分离菌2007基因分型扩增到目的基因片段与血清型5型结果相符。本试验结果为发病猪场提出了解决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耐药折点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洛阳某猪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种类及其血清型,为其临床科学防疫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案,本试验无菌采集了病猪肺脏等病料,采用病菌培养后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试验、PCR诊断等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确诊,通过动物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病原菌血清型。结果显示,分离菌2007菌落形态为光滑、透明、边缘整齐、圆形、隆起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特征为阴性杆菌且呈多型性,具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典型培养特征,且生化结果符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生化特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株FJ848573.1同源性为99.4%,说明分离株2007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对小鼠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2007对泰妙菌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钠等高敏,对替米考星、红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菌药完全耐药,对3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6.5%,具有较强的多重耐药性。分离菌2007基因分型扩增到目的基因片段与血清型5型结果相符。本试验结果为发病猪场提出了解决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耐药折点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