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开发绿原酸发酵液作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将不同浓度甜叶菊绿原酸、杜仲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共同发酵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布氏乳杆菌的OD600和活菌数,绘制布氏乳杆菌14 h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筛选出绿原酸发酵液最佳协同发酵浓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大肠杆菌感染试验,检测绿原酸发酵液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作用、含药血清抑菌效果、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确定临床最佳保护浓度。结果显示,1.0 mg/ml甜叶菊绿原酸和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8 h的产物饲喂雏鸡,可有效降低雏鸡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促进乳酸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降低雏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死亡率,但含药血清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说明甜叶菊绿原酸与布氏乳杆菌协同发酵可以促进雏鸡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CFU/m 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 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 L。  相似文献   

3.
《广东饲料》2021,30(5)
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为研究对象,发酵对数前期处以不同温度、pH、2%不同盐离子亚致死处理,以期提高发酵液活菌数。结果表明,在对数期20℃及pH6.0处理1h发酵液活菌数分别可以达到3.23、3.95×109cfu/mL,与对照组相比活菌数分别可以提高14.73%、31.67%,且差异显著(P0.05)。2%的NaCl、CaCl2、MgCl2亚致死处理不能提高发酵液活菌数。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对数期进行温度、酸处理亚致死处理可以提高发酵液活菌数,以期提高该类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多黏类芽孢杆菌为试验对象,以豆粕、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等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家禽养殖生产中常见的3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研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液对3种目标菌的抑制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且经加热处理后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乳酸杆菌属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不同地区的发酵乳制品的44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16S rRNA的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同时,研究了这5种乳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乳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LP1、LP2和LP3三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牛肉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对3株植物乳杆菌发酵液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涂膜保鲜法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对牛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且LP2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3株菌株对黑曲霉和青霉均无抑制作用;3株植物乳杆菌均可提高牛肉的保鲜效果,其中LP2发酵液的保鲜效果最佳,在牛肉贮藏第12天感官评分显著提高(P0.05),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值显著降低(P0.05),且达到二级鲜度。说明LP2具有较好的抑菌和保鲜作用,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防腐剂益生菌。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从肉鸡肠道中筛选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产细菌素乳酸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抑菌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采用牛津杯法,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从饲喂菌丝霉素的肉鸡肠道分离筛选具有抑菌功能的乳酸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通过热处理、过氧化氢酶、蛋白酶K处理确定抑菌活性物质,并绘制乳酸菌生长曲线及抑菌活性曲线。分离筛选到两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LAB12和LAB19,经鉴定菌株LAB12为乳酸片球菌,菌株LAB19为植物乳杆菌。过氧化氢酶处理不影响LAB12和LAB19抑菌活性,加热处理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减小。乳酸片球菌LAB12接种后2 h进入对数生长期,18 h左右进入稳定期,随着菌体数量增加发酵液上清抑菌作用增强,22 h抑菌活性达到最大且趋于稳定;植物乳杆菌LAB19在发酵2 h进入对数生长期,经约10 h快速生长后,生长速度趋于稳定,抑菌活性也基本保持不变。研究从饲喂菌丝霉素的肉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到两株具有良好抑菌功能的乳酸菌,分别为乳酸片球菌LAB12和植物乳杆菌LAB19,初步鉴定这两株菌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乳酸菌发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经乳酸菌发酵后提高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其中以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的活性最高,为97.8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以双歧杆菌活菌数量提高最大,鼠李糖乳杆菌次之;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经乳酸菌发酵后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发酵乳,以鼠李糖乳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高达24mm。  相似文献   

9.
以金银花、蒲公英、白头翁和黄柏4种中药,经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鼠李糖乳杆菌发酵48 h,获得中药发酵制剂.该制剂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能够将小鼠的死亡率由95%降至20%.在仔猪预防腹泻试验中,将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由46.67%降至6.67%,死亡率由42.86%降至0%.说明该中药发酵制剂能有效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添加后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为2个发酵处理,T同型发酵菌处理(植物乳杆菌),TY同型和异型发酵处理(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实验.在第100天时感官评定青贮饲料的优劣等级;用酸度离子计测定青贮饲料的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乳酸、乙酸、丁酸的含量;平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类芽孢杆菌BD3526脱脂乳发酵上清对植物乳杆菌ST-Ⅲ在脱脂乳中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9 d的BD3526脱脂乳发酵上清液可显著促进植物乳杆菌ST-Ⅲ在脱脂乳中的生长和凝乳.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含5~9 d发酵上清的脱脂乳培养24 h后,pH值从6.44降至4.70~5.08,16h发生凝乳,活菌数达到9.22~9.35 (lg (CFU/mL》).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进行了猪源乳杆菌对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K88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自健康仔猪肠道的6株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证明6株乳杆菌能产生抑菌素,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芦珂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11):24-26
本研究利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选择性分离、纯化不同生长营养需求的菌种,然后对所分离菌株作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再用牛津杯法进行乳酸杆菌全菌液与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拮抗作用的对比试验。结果分别从鸡粪、牛粪、猪粪中分离、纯化出发酵乳杆菌、发状乳杆菌、木糖乳杆菌;乳酸杆菌培养上清液的拮抗作用大于全菌液;鸡源发酵乳杆菌对猪源大肠杆菌有较好的生物拮抗作用;猪源木糖乳杆菌及牛源发状乳杆菌对猪源大肠杆菌无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比较多种益生菌和中药组合对鸡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鸡源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但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效果。中药组合中,黄连和茯苓、赤芍、金银花、鱼腥草、桂枝分别配伍时抑菌效果明显,但中药组合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益生菌。进一步研究益生菌中的抑菌成分,对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进行粗提取、分离和纯化,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肠杆菌肽,肠杆菌肽是抗菌肽的一种,其对鸡源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病鸡肺脏分离得到两株病原菌,经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检测酒石酸泰乐菌素等7种抗生素对2株菌的抑制性.结果显示,在药品试验浓度范围内,酒石酸泰乐菌素等5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无抑菌效果,阿莫西林、盐酸多西环素只有在高浓度下才具有抑菌效果.采用改良的管碟法测定了啤酒酵母菌等9株益生菌对2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等5株益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鸡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啤酒酵母菌只对鸡葡萄球菌具有抑制效果,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和鸡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选择乳酸杆菌等益生菌防治致病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到适宜猪有益菌群利用的低聚糖,利用模拟猪肠道内环境的体外试验研究了含有不同的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发酵液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及其pH值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24小时后含糖发酵液大肠杆菌增加的幅度与无糖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12小时,各发酵液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24小时后,含糖发酵液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无糖发酵液(P<0.05),其中含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发酵液中增加的幅度最高,但葡萄糖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利用,含糖发酵液的pH值显著低于无糖发酵液(P<0.05)。可见,低聚糖通过降低肠道pH值并作为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底物促进其生长,以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效果最佳,但对大肠杆菌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形态、存活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在体外条件下,采用吉姆萨和台盼蓝染色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形态和存活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够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形态损伤。与大肠杆菌处理组相比,植物乳杆菌与大肠杆菌共同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1、2 h,P0.01;3 h,P0.05)。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Toll样模式识别受体2(TLR2)(2、3 h,P0.01)、Toll样模式识别受体6(TLR6)(2 h,P0.05;3 h,P0.01)、NOD样模式识别受体2(NOD2)(1 h,P0.05;2 h,P0.01)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2、3 h,P0.01)、白细胞介素-8(IL-8)(2、3 h,P0.01)mRNA的过表达(P0.05),还可显著或极显著促进IPEC-J2细胞NOD样模式识别受体1(NOD1)mRNA的表达(2 h,P0.05;3 h,P0.01)。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能够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IPEC-J2细胞形态损伤及死亡,并可通过调节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6和NOD2 mRNA的表达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胞炎症因子IL-6、IL-8 mRNA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及其对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性能。采用荧光标记法评价这几株乳酸菌的黏附性能,并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检测其对上述2株病原菌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除了乳酸乳球菌外,其他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高于这2株病原菌,且黏附率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肠球菌>致病菌>乳球菌。2)来源于健康鸡肠道的乳杆菌与分离于人肠道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食果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fructivorans)的黏附率接近。3)大部分乳酸菌菌株能通过置换作用抑制大肠杆菌K8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结果提示,这几株乳酸菌对肠上皮细胞均有较高的黏附率,尤其是乳杆菌,且它们的黏附有菌属特异性。乳酸菌抑制上述2种病原菌的黏附主要通过置换方式,但没有菌属特异性,且与其自身的黏附力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猪肠道黏膜中分离的猪源植物乳杆菌R-21与指示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发酵液处理时间、与指示菌共培养及多次连续传代培养等条件下对ATCC25922的抑菌特性和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R-21上清液的p H随培养时间逐渐降至3.0,抑菌直径增至22mm左右;经发酵上清液处理后,指示菌活菌对数值迅速减少,至6 h降至0;共培养时,指示菌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至16 h时降至0;连续传代10次,R-21抑菌直径基本维持在20 mm以上。以上结果显示R-21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且菌株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