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5):26-31
为了探究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2型菌株中前噬菌体基因与毒力因子分布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19株已全基因测序的SS2中的前噬菌体基因分布,并设计前噬菌体保守基因引物2对,通过PCR检测前噬菌体在101株SS2菌株中的分布,并与毒力因子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已全基因测序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中,弱毒株含有比强毒株更多的前噬菌体片段。PCR检测显示,14株4种代表性毒力因子(sbp2',mrp,ef,sly)为阴性的菌株中均含有前噬菌体解旋酶基因和末端酶基因,而86株不完全含有这4种代表性毒力因子的菌株中不含有上述前噬菌体基因,说明猪链球菌2型菌株中毒力因子分布与前噬菌体基因分布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情况、结构特点和转导能力,探究前噬菌体在猪源MRSA流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信息,分析了近年来从我国多省分离的131株ST9型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率、分型、亲缘关系和结构特征;选取含不同分型前噬菌体的菌株进行诱导,对诱导获得的噬菌体颗粒进行转导,测定转导子的耐药表型及体外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为78.6%(103/131株),其中,63株携带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前噬菌体序列均不含耐药基因,仅2.9%(3/103株)的前噬菌体序列含毒力基因;前噬菌体谱型丰富,其整合酶分型主要为Sa2int和Sa4int;各型别前噬菌体结构同源性较高,完整前噬菌体可被诱导为长尾噬菌体;噬菌体颗粒可包装供体菌的aadDtet(L)耐药基因并转导至受体菌中;转导子可获得卡那霉素、四环素耐药表型,体外生长能力与受体菌株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较高,谱型丰富,不携带耐药基因,部分噬菌体可包装供体菌的耐药基因转导至受体菌,产生的适应性代价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防治海南儋州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首先采用常规方法鉴定从病虾肝胰腺分离的优势菌株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等,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16S r DNA序列;其次,用人工感染试验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最后,通过体外裂解试验测定噬菌体(噬菌28TM)对分离株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该分离株HYRJ2013为锡那罗州弧菌(Vibrio sinaloensis)。肌肉注射HYRJ2013菌株感染南美白对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似症状,测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6.68×107cfu/m L。噬菌体(噬菌28TM)可裂解该菌株,用于生物防治。说明锡那罗州弧菌是南美白对虾的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测并分析炭疽芽孢杆菌携带前噬菌体的比例、前噬菌体携带抗生素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情况,了解并分析炭疽芽孢杆菌前噬菌体对菌株耐药性与毒力的影响,为后续研究与应用炭疽芽孢杆菌前噬菌体提供借鉴。【方法】利用PHASTER在线分析软件预测炭疽芽孢杆菌携带的前噬菌体,采用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comprehensive antibiotic research database, CARD)和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database, VFDB)预测前噬菌体携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结果】预测到1 421条炭疽芽孢杆菌前噬菌体,其中完整型前噬菌体267条,疑似型前噬菌体321条,不完整型前噬菌体833条。每株炭疽芽孢杆菌所携带的全部前噬菌体基因组占其基因组比例为3%~4%。771条前噬菌体携带1 075个耐药基因。耐药表型共有29种,分别来自28种不同的耐药家族,涵盖6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机制。394条前噬菌体编码688个毒力因子,归类为71种毒力基因和52种毒力因子。分析毒力因子可能的宿主菌株来源构成发现,除炭疽芽孢杆菌外,嗜肺军团菌亚种、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应用噬菌体分型的方法,对主要来源于我国京津地区葡萄球菌病鸡的2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型。 应用国际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系统分型的结果为:常规检验稀释度(R.T.D.)时分型率71.12%,其中属噬菌体第Ⅰ裂解群的最多,Ⅲ群次之,混和群和Ⅳ群(又不定群)再次之,属Ⅱ群者最少(分别占可分型总株数的48.98%,18.24%,14.12%,12.84%和5.41%)。在可分型菌株中,不同分离部位(主要为皮肤病灶、内脏和眼)的菌株均以属噬菌体裂解群Ⅰ群的居多;来源自不同日龄(主要为雏鸡、育成鸡和成鸡)的菌株也以属噬菌体裂解群Ⅰ群者居多。同时发现,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仅能被52A型噬菌体强烈裂解的占可分型总数的44.22%。 试验说明,自我国京津地区分离的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与人源株有一定差异,但具有较好的同源性,文中讨论了两者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噬菌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20头遗传背景相似、健康状况良好、胎次接近、初始体重为(7.35±0.03)kg的2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4组仔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添加50 mg/kg奎烯酮(有效含量25 mg/kg)和75 mg/kg金霉素(有效含量11.25 mg/kg)]及添加200、400和600 mg/kg噬菌体的饲粮。试验21 d后,屠宰取样,测定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二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600 mg/kg噬菌体可显著提高仔猪全期增重(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全期增重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01和P=0.003)。而且400、6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腹泻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腹泻指数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24和P=0.01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噬菌体能够显著降低仔猪回肠pH(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盲肠中乙酸、丁酸和总酸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盲肠乙酸、丁酸和总酸含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1和P<0.01,P=0.017和P=0.014,P<0.01和P<0.01);600 mg/kg噬菌体组盲肠中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400 mg/kg噬菌体组(P<0.05),且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仔猪结肠中乙酸和总酸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结肠乙酸含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8)。而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结肠丁酸含量显著高于200和600 mg/kg噬菌体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十二指肠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29),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噬菌体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指数,同时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提高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改善仔猪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控制沙门氏菌感染的新途径,本试验进行了高效价宽裂解谱噬菌体的分离。首先利用点斑试验和成斑率(EOP)测定法对环境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裂解效价和裂解谱的测定,然后对其中1株效价较高、裂解谱较广的噬菌体进行了电镜形态特征观察、最佳感染复数测定、一步生长曲线测定及温度、pH和紫外线敏感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该株噬菌体对不同沙门氏菌的裂解率不同,裂解效价在109~1012 PFU/mL;对检测的32株沙门氏菌菌株的裂解率为59.4%;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该噬菌体为头部直径约70 nm、尾部长约140 nm的长尾噬菌体;以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为宿主菌测得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在宿主菌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中的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100 min,暴发量为113 PFU/cell;在40~60 ℃效价稳定在1010 PFU/mL,pH 5.0~13.0效价在106 PFU/mL以上,紫外线照射50 min效价仍有106 PFU/mL。综上可知,该株噬菌体分离株具有效价高、裂解谱宽且对温度、pH、紫外线稳定性良好等特性,符合噬菌体制剂的相关特征,具备作为噬菌体制剂后备菌株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从山羊流产胎儿中分离出1株绵羊附睾种布鲁菌(Brucella ovis),经培养发现该菌需要CO2,不产生H2S,且经硫堇、碱性复红和A、M、R因子血清凝集试验及噬菌体裂解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菌株与国际标准菌株绵羊附睾种特性完全一致。在山羊中分离出绵羊附睾种布鲁菌株(Br.ovis)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从商品肉鸭场采集鸭粪及垫料,以实验室保存的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到1株烈性噬菌体。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纯化、效价测定、裂解谱测定、形态观察,并且进行了最佳感染复数、温度跟p H值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形成的蚀斑均匀透亮,效价能达到109PFU/m L以上,并能裂解多株沙门菌菌株,为宽裂解谱噬菌体,透射电镜显示,该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15 min,暴发期为30 min,暴发量约为320;该噬菌体的温度、p H值耐受性良好;紫外线照射60 min后效价降低3个梯度,由此可见该噬菌体分离株可作为潜在开发的生物消毒剂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拓宽噬菌体宿主谱,本研究通过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特异性噬菌体v B_Eco M_JS09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细菌进行多轮共培养,筛选到了6株能够同时裂解ETEC和EHEC O157∶H7的噬菌体,并多次传代和宿主谱鉴定,选择其中1株噬菌体Bp47-12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双层琼脂平板试验结果表明,噬菌体Bp47-12在平板上均呈现出了典型的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边缘整齐清晰,无晕环噬菌斑;宿主谱鉴定结果表明,ETEC和EHEC O157∶H7菌株均对噬菌体Bp47-12敏感,实现了噬菌体在ETEC和EHEC O157∶H7菌株之间的交叉裂解反应,拓宽了亲本噬菌体JS09的宿主谱;噬菌体Bp47-12能够耐受60℃左右高温,在p H值3~9时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1;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7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15;体外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在5 h之内噬菌体Bp47-12能够有效裂解ETEC和EHEC O157∶H7菌株,OD600值下降约0.66;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25 min之内,效价为105 PFU/mL的噬菌体Bp47-12能够完全吸附到宿主菌表面。本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拓宽裂解性噬菌体宿主谱和应用噬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一起肉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肝脏和脾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微弱的β-溶血,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及明显的荚膜。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MR-VP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结果符合溶血曼氏杆菌生化特性。PCR鉴定均为荚膜血清A2型,分离菌均含有四型菌毛相关基因ptfA、参与复制相关基因dnaN、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LktC3种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小鼠的LD50值在107.83~108.50 CFU/mL之间,不同菌株间小鼠LD50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引起该批肉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2型溶血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苷类、酰胺醇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根据GenBank公布的上述5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序列,设计17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4组耐药基因(cat+floR+tetB+tetCdfrA12+sul2+sul1+blaCTX-M+balTEM-1;aac3+aph3+aadA1+strBtetA+cmlA+strA+sul3)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然后,检测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4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同时,检测其耐药性,比较分析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建立的4组多重PCR体系可有效扩增出17个耐药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特异性较好。敏感性结果表明,4组多重PCR体系的菌液敏感性分别为103、104、104和105CFU。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多重PCR和单重PCR检测结果一致,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2.86%。本研究建立的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可用于耐药基因的传播、流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To detect the drug resistance genes, the multiplex PCR method for drug resistance genes of β-lactams, tetracyclines, aminoglycosides, amphenicols, and sulfonamide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from GenBank, 17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Then, 4 multiple PCR assay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PCR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primers concentrations (cat+floR+tetB+tetC; dfrA12+sul2+sul1+blaCTX-M+balTEM-1; aac3+aph3+aadA1+strB; tetA+cmlA+strA+sul3).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se assays were determined. The multiplex PCR assay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rug resistance genes of 42 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 The drug sensitivity of these APEC strains were also determined, which were compared to the distributions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 these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7 drug resistance genes were effectively and specifically amplified in these 4 optimized multiplex PCR assays.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4 multiplex PCR were 103, 104, 104 and 105CFU of bacteria, respectively. The established multiplex PCR assays are specific and rapid for the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 APEC strains, which showed 92.86% coincident with the drug resistance for these strains. The developed 4 multiplex PCR are simple and rapid assays for drug resistance genes det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epidemiologic study for drug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以及噬菌体BP16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将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新鲜培养物稀释成5×1010、5×109、5×108、5×107和5×106 CFU/mL 5个浓度梯度, 以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 确定其感染剂量; 选取常用的对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出阳性对照药物; 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确定噬菌体裂解液的无菌性及安全性, 用于后续试验。将80只雏鸡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与3个对照组, 试验组在雏鸡攻毒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 3个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氟苯尼考、大肠杆菌菌液、生理盐水, 其余条件一致, 连续饲养7 d, 记录雏鸡的死亡率, 评价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试验鸡的防治效果。【结果】 O2血清型大肠杆菌的LD50为1.5×108 CFU/mL, 筛选出氟苯尼考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噬菌体裂解液中无菌, 噬菌体悬液对雏鸡安全, 可用于后续防治试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前6 h使用噬菌体能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在感染同时至感染后6 h内使用噬菌体, 能有效治疗大肠杆菌病, 且噬菌体治疗效果优于氟苯尼考; 当大肠杆菌攻毒剂量为1.5×108 CFU时, 噬菌体剂量为1.5×109 PFU时治疗效果为最佳。【结论】 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病具有防治作用, 本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及开发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对分离自天津地区发病猪场的7株猪链球菌3型菌株(Streptococcus suis type 3,SS 3)进行致病性和耐药特性研究。应用剂量为1.0×107、1.0×108和1.0×109 CFU/只的细菌对小鼠进行致病力研究,用PCR方法检测7株SS 3型菌株的毒力基因mrp、ef、sly、gdh、gapdh、fbpsorf2,并对这7株SS 3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剂量为1.0×109和1.0×108 CFU/只时分别有6和3株SS 3型菌株可使小鼠100.0%(5/5)发病死亡,接种剂量1.0×107 CFU时仍有1株SS 3型菌株可使80.0%(4/5)小鼠发病死亡,这7株SS 3型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依次为R15056 > R15042=S15030 > Y12024=Y09011 > Y13125 > Y13164。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3种毒力基因型,R12024、Y13164、R15042和S15030株为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13125和R15056株为sly、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09011株为g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7株SS 3型对头孢喹肟相对最敏感,其次为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但对强力霉素100.0%耐药,且所有菌株均呈现3重以上的耐药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天津地区SS 3型流行特点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天津地区SS 3型菌株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 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0;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 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4,SS4)分离株的病原生物学特性,试验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0株猪链球菌4型进行了多位点序列分型,通过PCR方法对猪链球菌7个保守管家基因aroA、gki、dpr、mutS、recA、thrA、cpn60进行扩增,测序后将结果上传至MLST数据库查找序列型,然后制作聚类分析图来阐明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PCR方法对7种主要的毒力基因gdh、mrp、epf、sly、fbps、gapdh与orf2进行鉴定,通过毒力因子谱来分析猪链球菌4型毒力因子的分布;以纯化的10株细菌对BALB/c小鼠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根据小鼠致死数量筛选出最强毒株,并进行新西兰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0株猪链球菌4型经多位点序列分型,6株为ST850型,3株为ST1006型,1株为ST94型;结合菌株分离地区分析发现,广东和江苏地区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江沪地区菌株出现分化现象,表现为遗传多样性;10株菌株均检测到了gdh、gapdh和orf2毒力基因,7株检测到sly基因,4株检测到fbps基因,根据毒力因子谱发现共有3个毒力基因型,gdh+sly+gapdh+orf2+型有6株,gdh+fbps+gapdh+orf2+型有3株,gdh+sly+fbps+gapdh+orf2+型仅有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10株细菌均能使BALB/c小鼠死亡,其中SH1510的半数致死量低至1×108 CFU,对小鼠的致病性最强,将纯化的SH1510菌液接种新西兰兔,可使新西兰兔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并死亡。以上结果为猪链球菌的遗传进化、毒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丰富了猪链球菌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苏、江西、安徽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分布以及致病性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江苏、江西、安徽地区的病死鸭进行了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运用PCR结合玻片凝集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并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随后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并对毒力较强和毒力较弱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鉴定获得鸭源大肠杆菌74株,鉴定为O1、O2、O18、O78血清型的分别有1、2、2和4株,其余均未定型;18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ibeB、yijp、OmpAma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7.3%、97.3%、95.95%和90.54%。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107 CFU/只攻毒后,74株分离株均引起雏鸭不同程度发病,但仅有2株对雏鸭致死率≥50%。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2株强毒株与2株弱毒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株强毒株的LD50分别为104.75和107.375 CFU。【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74株鸭源大肠杆菌O1、O2、O18和O78型仅占12.16%,毒力基因谱分布广泛,但仅有2株毒力较强,该研究为鸭源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控制以及研究血清型、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CpxR是细菌中Cpx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TCS)的反应调控蛋白,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在细菌细胞膜稳定及毒力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TCS CpxR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基本生物学特性、抗血清杀菌能力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及互补质粒构建cpxR基因缺失株、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基因缺失株与互补株的生长曲线、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物敏感性、抗血清杀菌能力、动物致病性的差异。结果显示:cpxR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互补株的生长速度和运动性能无明显差异,且缺失cpxR基因不影响APEC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然而,缺失CpxR导致APEC对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耐药性降低。血清杀菌试验结果显示,CpxR有助于APEC的抗血清杀菌能力。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野生株、cpxR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7.50×105、7.50×106、1.33×106 CFU,表明CpxR缺失显著降低APEC的毒力。综上表明,TCS CpxR在APEC耐药性、抗血清杀菌能力及毒力方面发挥作用,为阐明APEC的环境适应性、生存能力及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