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基石,是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分析系统是通过对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监测识别、分析评估、通报预报和应对决策来避免风险危害发生的功能体系。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农产品质量监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不同梯度氮沉降作用下亚热带常绿阔叶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变化规律,从而为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与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徽省仙寓山地区设置不同梯度施氮对照试验,长期实地监测甜槠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的响应状况。[结果]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高氮加磷(HN+P)低氮(LN)高氮(HN)对照CK,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落叶量LN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23)。各处理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模式均呈双峰型,分别在4和11月达到峰值;凋落物中各组分所占比例从大到小均为:叶果枝碎屑花皮;施肥处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落果量的比重:HN+P(27%)HN(25%)CK=LN(23%)。甜槠林C,N,P,K,Ca,Mg这6种大量元素的养分年归还量共计:HN+P 4.62t/(hm2·a)CK 4.44t/(hm2·a)HN 4.17t/(hm2·a)LN 3.96t/(hm2·a);不同处理各养分(K除外)归还量均表现为上述关系,且HN+P与CK之间的N,P的养分归还量差异显著(p=0.047;0.023)。对于各组分而言,落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年养分归还量的52%~58%。[结论]模拟不同梯度的氮沉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甜槠林凋落物总量的大小及其组成比例,且影响到其他养分的吸收及归还量。  相似文献   
83.
木质素是植物抵御外界环境的重要成分,肉桂醇脱氢酶(cinnamic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之一。前期数据表明,在灰霉菌侵染下,PpCAD4基因上调表达,但PpCAD4功能尚未明确。本次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PpCAD4.1-PTN182-PpCAD4.2敲除载体,从而破坏PpCAD4的alcohol dehydrogenase GroES-like domain(ADH_N)和zinc-binding dehydrogenase(ADH_zinc_N)结构域。利用PGE 6000介导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筛选并鉴定得到敲除PpCAD4突变体植株。qRT-PCR表明,敲除型植株中PpCAD4的表达量相对野生型减少了84%。通过对配子体的形态观察发现,PpCAD4突变株通过增加配子体中拟叶的数量,使得植株生物量增加,这表明CAD4在早期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用灰霉菌侵染小立碗藓发现,0.5 d后野生型配子体菌丝入侵率为15%, cad4-ko菌丝入侵率为40%。侵染1 d后,Ppcad4-ko配子体菌丝侵入率是野生型的2倍。表明PpCAD4能够增加小立碗藓对真菌病原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分离自黄瓜叶片的内生淡紫灰链霉菌gCLA4菌株(gCLA4)对猕猴桃溃疡病预防效果及其抗菌活性物质,通过室内离体枝条接种及田间喷淋树干的方法评价其预防效果;借助“生物活性追踪”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凝胶柱层析、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手段对gCLA4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室内离体枝条和田间树干喷施结果表明,gCLA4菌株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分别为83.43%和71.07%,明显优于市场对照生防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 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室内分析鉴定显示其主要抑菌成分为链丝菌素F。皿内抑菌结果表明,链丝菌素F与商品中生菌素原药对病菌的抑制效果差异不显著,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 mm和22 mm,大于gCLA4发酵滤液的抑菌圈直径16 mm。综上可见:gCLA4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效果显著,其活性成分链丝菌素F,具有溃疡病绿色防控生物药剂开发应用的巨大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85.
文章深入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南北两山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大兰山整体开发和青白石土地开发,研究"十三五"期间如何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86.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广泛存在于发酵产品中,主要对降低广东黄酒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改性材料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改性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引起毛叶木姜子轮纹叶斑病的病原,采用组织法和单孢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按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物的致病性,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其种类,随后开展田间试验筛选适宜的防病药剂。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植物轮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第2次施用后15 d的病指防效在90%左右,可作为田间防治该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88.
磷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磷肥和锌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籼型杂交稻广两优35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磷和锌水平交互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各生育期水稻的生物量、成熟期产量及构成因素及各部位磷、锌、氮和钾的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阐述了水稻磷锌互作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磷与锌配施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以及养分的吸收分配具有协同效应或是拮抗效应,不同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磷锌互作效应。在中磷(80 kg/hm~2)、低磷(4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对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在高磷(12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反而降低水稻生物量。磷锌配施下,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磷锌配施不仅提高了植株中磷和锌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磷和锌向生长中心分配,同时还提高了氮和钾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氮向生长中心分配。  相似文献   
89.
开展冬小麦冠层SPAD值监测,建立“三边”参数与SPAD值之间的高光谱估算模型,以期为高光谱诊断冬小麦冠层SPAD值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与冠层SPAD值的相关关系为基础,构建基于“三边”参数的冬小麦冠层SPAD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分别以红谷位置、(SDr-SDb)/(SDr+SDb)、红谷幅值、(SDr-SDy)/(SDr+SDy)的相关系数最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主成分方法构建的光谱模型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相较于同期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49.6%,54.3%,14.3%和8.6%,均方根误差RMSE与相对误差RE均分别减少9.0%,12.4%,13.5%和13.6%,因此采用综合光谱信息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在各生育时段及全生育时段对冬小麦冠层SPAD值均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可为冬小麦SPAD值的监测与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正>共有四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改变历史,引领产业发展。2004年,史丹利化肥公司自主创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高塔尿基复合肥生产线,改写了中国复合肥生产的历史,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全国"高塔热",带动了近200家高塔复合肥企业的快速崛起。之后,史丹利化肥公司不断致力于高塔复合肥后续技术的研究,先后自主研发出熔体造粒多肽稳定性肥料、熔体造粒腐植酸功能性专用肥和熔体造粒作物专用缓释肥等一系列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使产品外观和质量优于国际进口肥料,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复合肥行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