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农学   44篇
  20篇
综合类   159篇
畜牧兽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1.
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重要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它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量研究表明:EGF能够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的形式作用于胚胎组织中的EGFR,刺激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外胚层的增殖,从而调节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牛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yostatin基因即肌肉生长抑制素,是一种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应运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对中国秦川牛、南阳牛以及国外引入品种皮埃蒙特牛双肌基因的第三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外显子938处G→A的单核苷酸的突变造成了南阳牛、皮埃蒙特牛第三外显子扩增片段多态性,秦川牛则不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48头)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后运铁蛋白(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各多态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若干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母牛的初情期年龄(AFS),初产年龄(AFC)极显著早于HbAB型母牛(P〈0.01)。TfAA型母牛的初情期和初产年龄显著早于TfDD型母牛(P〈0.05)。PTf SS型母牛的初情期显著早于PTf FS型母牛和PTf FF型母牛(P〈0.05)。Alb AA型母牛的初情期显著早于Alb AC型母牛(P〈0.05)。Tf A基因对D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初情期提前1.68d,初产年龄提前19.89d。AlbA基因对B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初情期提前8.06d。  相似文献   
14.
细胞色素C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细胞色素C的研究简史和结构性质,探讨了细胞色素C与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生物进化细胞凋亡的关系,并对细胞色素C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采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陇州奶牛繁育中心及7个陇州奶牛开放核心群20年来育种资料的数据,对陇州奶牛的主要性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18月龄体重、18月龄日增重以及体型评分)进行分析,并运用动物模型及MT-DFEML(多性状非求导REML)软件,计算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主要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32、0.28、0.27、0.32、0.25和0.19。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负相关,与体重、日增重呈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乳成分与体重没有遗传相关。体重、日增重与体型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迭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9,6、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将质含量在30.039,6~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9,6~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牛冷冻精液稀释液中草药配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以淫羊藿为主要成分的单方及复方中草药提取液对牛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畸形率、顶体完整率及低温保存时间的影响,以期开发牛冷冻精液中式稀释液。将三种不同配方的淫羊藿提取液分别以6.25%、12.5%、25.0%、50.0%的体积分数添加于稀释液中,制作牛颗粒冻精,利用干解冻法(40~42℃)解冻后分别检查精子活率、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评定其品质。结果表明:配方三取得了较佳的冷冻效果。其提取液添加12.5%时精子冻后活率平均达到0.56,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精子顶体完整率最高达到76.80%。畸形率仅14.61%,低温保存时间长迭138h。配方三最有利于生产牛冷冻精液。  相似文献   
18.
BoLA-DRB3基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它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抗原与免疫应答,与抗病性密切相关。其第2外显子是编码抗原的主要功能区。本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3个群体的DRB3基因第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检测到A、B和C 3个等位基因,出现6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鲁西牛和晋南牛在该酶切位点均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南阳牛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结合测序,结果显示在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155、156和157位的碱基产生突变使得产生HaeⅢ酶切多态。序列比对后发现有13.70%的核苷酸发生突变,相对应有14.61%的氨基酸发生了替代。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番茄红素对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和新鲜精液品质的影响,为番茄红素作为新型精液稀释液添加剂和种公畜日粮添加剂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3头年龄3~5岁健康状况良好秦川种公牛的新鲜精液混合,用0、1、2、3、4 μmol·L-1浓度的番茄红素稀释液冷冻保存;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仪、低渗肿胀检测法、花生凝集素荧光标记检测法、罗丹明荧光检测法等检测精子的运动性能、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线粒体活性和抗氧化性能;在秦川种公牛日粮中添加15 mg·kg-1 BW番茄红素,检测饲喂前后秦川种公牛的新鲜精液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添加番茄红素可以显著提高冷冻-解冻后精子的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以及抗氧化酶CAT和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精子中MDA含量,且番茄红素的最适添加浓度为2 μmol·L-1(P<0.05);饲喂15 mg·kg-1 BW番茄红素后,与饲喂之前相比,秦川种公牛的精子活力显著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一定浓度的番茄红素对精子在冷冻过程中造成的精子损伤和秦川牛机体应激造成的繁殖性能降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番茄红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精子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提高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方法]为研究不同粗饲料处理对秦川肉牛新品系产肉性能的影响.[目的]选取20头14月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按饲喂粗饲料种类分为:苜蓿组(A组:苜蓿+青贮+精料)、桑叶组(B组:桑叶+青贮+精)、麦草组(C组:麦草+青贮+精料)、对照组(D组:青贮+精料).整个试验分为三个阶段,育肥前期1~60 d、中期61~120 d、后期121~180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以及骨重.计算出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牛柳、西冷、眼肉、上脑、牛腱、米龙、膝圆、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牛前、牛前柳13个部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苜蓿和桑叶作为优质干草对于提高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比较明显,而桑叶效果更好.桑叶可以明显地提高眼肉和米龙的产量,而苜蓿对于高档牛肉产量的提高比较明显.[结论]在肉牛育肥过程中,适量的加入苜蓿或者桑叶可以提高秦川肉牛产肉性能以及高档牛肉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