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不同气味饲料对仔猪诱食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生仔猪诱料的成功及开食的早晚是否与饲料的气味有关呢?本试验选择奶油、菠萝、桔子三种食用香精,以基础日粮和正大551作对照,进行了不同气味对仔猪7~35日龄断奶重、日增重及料重比的影响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及地点试验于1998年3月~6月在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试验猪场进行。1.2 香精食用香精,有奶油味、菠萝味、桔子味三种。购于市场,由济南艾达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香精为液体,按比例兑水喷撒到饲料中。1.3 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选取产期相近大约克纯种和大莱(大约…  相似文献   
42.
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研究日粮中纳豆芽孢杆菌对体外猪粪发酵液中氨气、硫化氢、粪臭素及菌群的影响。试验组生猪饲喂纳豆芽孢杆菌日粮,对照组无纳豆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试验组氨气、硫化氢、色氨酸、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吲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 B1434)为主,含量为26%;试验组以非解乳糖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其次为噬淀粉乳酸杆菌,含量为16%。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通过调整猪粪菌群降低臭味物质浓度。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建议猪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3.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是猪肉品质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子,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Gerbens et al.,2001),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遗传基础相距较远、肌内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为研究对象,对该基因在两品种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及与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断奶仔猪是指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仔猪断奶后面临断奶、环境、疾病及心理一系列应激,尤其是冬季面临寒冷环境的不利影响,该阶段不但要保证仔猪安全稳定地完成断奶转群,还要为育成育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该阶段也是猪群一个易感病菌的高发期,仔猪易消瘦、腹泻甚至死亡.断奶仔猪阶段是猪场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5.
研究测定了野猪与烟台黑猪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含75%野猪血缘)、试验1组(含56.25%野猪血缘)和试验2组(含37.5%野猪血缘)的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明显。17种氨基酸中,苏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组间差异显著,其他14种氨基酸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苏氨酸以试验1组最高,比试验2组提高17.83%(P<0.05);蛋氨酸以试验2组最高,比试验1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30%(P<0.05)和8.33%;组氨酸以试验1组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2组提高14.71%(P<0.05)和3.63%。3组的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都以试验1组最高,说明试验1组的猪肉营养价值最高。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饱和脂肪酸以试验1组最高为34.75%;不饱和脂肪酸以对照组最高为52%,尤其是亚油酸含量最高为18.6%,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提高19.23%和48.01%。  相似文献   
46.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7.
断奶仔猪是指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仔猪断奶后面临断奶、环境、疾病及心理一系列应激,尤其是冬季面临寒冷环境的不利影响,该阶段不但要保证仔猪安全稳定地完成断奶转群,还要为育成育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该阶段也是猪群一个易感病菌的高发期,仔猪易消瘦、腹泻甚至死亡。断奶仔猪阶段是猪场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8.
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84-387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一种对棕榈科植物危害严重的害虫。本文对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对其形态、危害、发生及不同温度下蛹的羽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进行了大田的药剂防治试验,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山东省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引进猪种大约克)和FUT I不同基因型仔猪对肠毒性大肠杆菌F18(ETEC F18)的抵抗能力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对ETEC F18 黏附能力的差异,在采用PCR-RFLP技术对莱芜黑猪和大约克FUT I基因型检测的基础上,选取易感性和抗性断奶仔猪,利用野生型ETEC F18标准株进行试验猪口服细菌攻毒试验和肠黏膜黏附试验.由于多方面原因,接受ETEC F18细菌攻毒的试验猪均未发病,无法判断试验猪对ETEC F18的抵抗能力.ETEC F18标准菌株能与所有FUT I敏感基因型仔猪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而不能与抗性基因型仔猪小肠上皮黏膜细胞黏附,莱芜黑猪与大约克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与E.coli F18的黏附特性并无品种差异.但是养猪生产实践中,莱芜黑猪极少发生断奶仔猪水肿和腹泻病.所以除FUT I基因外,也许本地猪种有其他导致遗传抗性的突变或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50.
从生态养猪模式的发酵床中分离纯化到14株优势好氧细菌,通过形态学、16S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不同的种。发酵试验和饲养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在猪粪和垫料组成的发酵床生长优势强,耐发酵高热,能够产生多种与猪粪降解相关的酶类,除臭效果明显;对某些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对猪安全并有促进生长的功能,随着在发酵床饲养时间的延长,从对应猪分离的大肠杆菌的抗药性逐渐降低。生态养猪模式是安全环保节约的饲养模式,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减少药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