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团头鲂精巢中克隆出精子发生相关基因4(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gene 4,SPATA4)。该基因cDNA全长为1 076 bp,包括1个678 bp的完整阅读框架,编码225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分子质量为25.72 ku,等电点为9.32。序列分析显示团头鲂SPATA4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PATA4基因在受精后1~206 h期间,该基因在受精后4 h和受精后28 h的表达量最高,在受精后50 h表达量最低,而在其他时期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在所检测的10个组织中,SPATA4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2.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耗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五组不同规格的黄颡鱼和一组瓦氏黄颡的耗氧率,找出了黄颡鱼的耗氧率和体重的关系式,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进行了比较,并绘制了两种黄颡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图。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种规格的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两种黄颡鱼耗氧率都显著下降。两种黄颡鱼的耗氧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3时前后。通过测定计算出黄颡鱼的耗氧率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7279X-1.1826,R2=0.9872。  相似文献   
43.
团头鲂(♀)×长春鳊(♂)杂交F1代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相似文献   
44.
鳡的生化组成与营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长江湖北团风江段消落区池塘中鳡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氨基酸组成,计算了其能值。结果表明:鳡背部肌肉中水分的平均含量为75.8%,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8.1%,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4.1%,平均能值为5.98 J/mg;全鱼水分的平均含量为75.1%,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7.8%,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3.7%,平均能值为5.74 J/mg;测得鳡背部肌肉中15种氨基酸的总量(TAA)为每100 g干重中71.95 g,必需氨基酸总量(EEAA)为100 g干重中47.22 g,EEAA/TAA为0.66。鳡背部肌肉含水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2.930 6 lnx+86.698(R^2=0.719 3,n=29),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940 3 lnx+81.864(R^2=0.739 1,n=29);粗蛋白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0.005 4x-0.043 5(R^2=0.383 4,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19.75x-0.013 4(R^2=0.361 6,n=25);粗脂肪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1.403 lnx-1.104 2(R^2=0.506 2,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435 8 lnx+1.302 7(R^2=0.488 8,n=25);能值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0.000 2x2+0.037 7x+4.890 5(R^2=0.690 0,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170 9 lnx+4.888 4(R^2=0.652 4,n=25)。  相似文献   
45.
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国外椰子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及原理,主要综述了这项技术在国外椰子种质资源研究领域的进展,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椰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方面的研究状况,最后指出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并展望了其重大的影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对采自湖北省十堰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株野生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进行驯化试验,研究其最适菌丝生长和出菇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 6~7、碳源为淀粉、氮源为蛋白胨.用木屑与棉籽壳混合培养基质(木屑68%,棉籽壳20%,麸皮10%,...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ndina cathayensis)两者之间的形态差异.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185个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个体的11个可量性状及23项性状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8.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_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9.
植酸酶对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生物植酸酶分别对3种植物性原料(豆粕、玉米蛋白粉、小麦)进行酶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植酸酶作用下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含量的变化。3种原料分别有6组处理(植酸酶对照0 U/kg,柠檬酸对照,500U/kg,750 U/kg,1000 U/kg,1500 U/kg),每组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植酸酶能够显著降低3种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的含量(P<0.05),同时提升有效磷的含量。通过对磷当量的分析,本试验中以植酸酶组1000 U/kg最为经济有效。植酸酶对照组中植酸磷含量也有所下降,说明柠檬酸单独对植酸起到了一定的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50.
鳜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承泰  王卫民  曹玲 《水利渔业》2008,28(3):104-107
就目前国内鳜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鳜鱼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优质的水源条件、良好的种质和饵料鱼来源、科学的管理是现代化鳜鱼规模养殖的关键.主要从"水、种、管、饵"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鳜鱼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生的原因,按真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病毒性疾病分类介绍了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最后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