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为研究发酵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试验评估了5种水平(0、1%、3%、5%、5%+100 mg/kg甘露聚糖酶)发酵棕榈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1%和3%时,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酵棕榈粕添加量5%时,肉鸡的日增重、采食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但5%发酵棕榈粕+100 mg/kg甘露聚糖酶时,其日增重、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现线性增加(P <0.05),免疫指标IgG和IgA呈现线性增加(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发酵棕榈粕添加3%时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和免疫力,且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发酵棕榈粕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52.
袁婧 《陕西林业》2002,(1):25-25
跳舞草属多年生豆科常绿灌木,它的叶片具有自然舞动的特性,三出复叶的一对小叶能绕着中出大叶旋转舞动,在国内已经用于园艺观赏业,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目前跳舞草种源稀小,需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53.
胚胎性状对家畜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性别是由带Y染色体的精子决定的,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胚胎时就已决定了家畜的性别.根据胚胎性状控制家畜性别,即在胚胎发育早期判断出胚胎性别,就可根据生产需要,生产出特定性别的个体.  相似文献   
54.
以猪圆环病毒2型(PCV2)遗传标记毒株为毒种,经细胞培养传代,优化了病毒增殖条件,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培养物用于PCV2灭活疫苗的研制。为了比较不同免疫佐剂的效果,本试验对国产矿物质白油和铝胶两种佐剂以及赛比克公司提供的MONTANIDETMISA206、ISA15VG、IMS1315VG3种佐剂配制的灭活疫苗进行了猪体免疫试验。通过临床观察、血清抗体效价测定,确认ISA15VG佐剂配制的疫苗在增强免疫效果方面优于其它佐剂。按5种佐剂免疫效果排序为ISA15VG、IMS1315VG、铝胶、ISA206、国产白油。ISA15VG佐剂属于水包油剂型,可刺激接种动物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反应,抗体产生效价高、持续时间长,有可能成为新型PCV2灭活疫苗佐剂的候选。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诃子在畜禽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应用潜力,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为对象,对比诃子和其他11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诃子培养上清液的总漏出率和电导率、蛋白浓度及诃子对细菌D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诃子比其他11种中药的抑菌效果更强,表现为抑菌圈直径更大,MIC更低。培养上清液的电导率和漏出率增加,用2倍MIC诃子药液处理8 h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上清液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0.05)。诃子抑制大肠埃希菌蛋白合成,使分子质量约为80 ku的蛋白缺失;对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不明显,对细菌DNA也没有明显的凝胶阻滞作用,但能降解DNA。以上结果表明:诃子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6.
自2006年国家设立"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积极开展前瞻性、储备性和基础性研究,努力建立稳定持续、科学管理的专项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该所科学管理水平,培育了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和创新团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为该所科研事业的长远和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7.
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特征明显的3株石油降解细菌(编号18、H、21),这些菌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了这3株细菌的种属,分别为氧化微杆菌,节细菌和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试验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pH值、盐浓度、氮源、磷源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3%;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8,盐浓度为3%;21菌株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1%。H、18、21菌株的最适氮源分别为KNO3、NH4NO3、NH4Cl。H菌株的最适磷源K2HPO4:KH2PO4为1:2(双磷源),18菌株的最适磷源是K2HPO4,21菌株的最适磷源为K2HPO4。  相似文献   
58.
根据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并以克隆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采用SYBR-GreenⅠ嵌合荧光染料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PCV2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10^7~10^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7,扩增效率为E=0.920;对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值为8.2拷贝/μL,检测变异系数低于2.0%。该方法与常规PCR及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比较,其敏感性提高10^3倍以上。采用该法对PCV2人工感染猪的心、肝、脾、肺、肾、腹股沟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核酸载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多种脏器中均可检9n,4到病毒,其中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中病毒含量较高(为3.4&#215;10^9拷贝儋~1.7&#215;10^10拷贝/g),这表明病毒主要在免疫器官增殖,导致淋巴细胞耗损。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28份临床发病猪病料进行病毒DNA定量检测,有半数以上病料的病毒载量达到10^9-10拷贝/g。实验表明,实时定量PCR可用于PCV2核酸定量检测,为该病毒体内外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9.
试验旨在探究生长抑素(SS)和皮质抑素(CST)双表达DNA疫苗免疫杂交水牛育成牛的促生长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将鉴定正确的pVGS/2SS-2A-S/CST-asd质粒电转入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构建生长抑素和皮质抑素双表达活载体疫苗。将16头6~12月龄杂交水牛育成牛随机分为低(TL)、中(TM)、高(TH)剂量组及PBS对照组(NC),每组4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双表达疫苗和PBS进行鼻腔免疫,初免时每天09:00和15:00免疫2次,连续免疫3 d,2周后以相同程序加强免疫1次,对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增重效果和免疫应答水平等进行监测。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免疫后均引起了免疫应答,TL组在初免后2周产生的SS抗体水平高于TM和TH组,而TM组SS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优于TL (75%)和TH组(50%);初免后2周产生的CST抗体水平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下降呈下降的趋势;初免后7周SS抗体和CST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牛出现抗体升高趋势;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初免后2周TL和TM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后7周对照组的IL-4水平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INF-γ水平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免疫后7周对照组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比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发现,初免后2周抗体阳性组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初免后7周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体阳性组INF-γ在初免后2和7周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增重效果检测显示,初免后2周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各时期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仅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初免后2周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初免后7周TL组GH和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的GH和IGF-1水平在初免后2周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而初免后7周则极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各时期采集的水样、土样、粪样中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双表达疫苗免疫后机体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能提高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且对环境未产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0.
核酸疫苗也叫基因疫苗或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新疫苗,具有稳定、安全、制备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核酸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其中有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实验阶段.本文对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的核酸疫苗的种类、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验动物、家畜等多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