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1.
[目的]采用间歇式密闭培养法培养木醋杆菌,探讨该方法合成小口径细菌纤维素管的可行性并对管进行表征研究。[方法]以椰子水为培养基、硅胶管为渗氧载体,在密闭罐中培养木醋杆菌,以合成小口径细菌纤维素管,之后测定产物的湿态含水率,孔隙率,比较热干燥与冷冻干燥2种干燥条件的差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培养产物的形貌。[结果]密闭式间歇培养法能生物合成小口径细菌纤维素管;通过不同干燥条件的比较发现,相比于热干燥,冷冻干燥更适合于管的储存及后续工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合成的管壁及横截面结构,发现该管壁处有较致密的网孔结构,且管断面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结论]小口径细菌纤维素管可通过间歇式密闭法合成,且管的管壁有纳米级孔径,提示其有作为分离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禾本科作物开花后是产量形成的最主要时期。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50%~90%,开花后叶片量和质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开花后氮素的吸收和分配。花后氮素的吸收与运转还与氮素的生理效率密切相关。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在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动态过程和作物管理决策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该研究就作物花后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生理生态、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动态模拟以及开花后氮素吸收、转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家蚕(Bombyxmori)全基因组框架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夏庆友  周泽扬  鲁成  程道军  代方银  李斌  赵萍  查幸福  程廷才  柴春利  潘国庆  许金山  刘春  林英  钱吉凤  侯勇  吴正理  李关荣  潘敏慧  李春峰  沈以红  蓝希钳  袁联伟  李田  徐汉福  杨光伟  万永继  朱勇  余茂德  沈卫德  吴大洋  向仲怀  于军  王俊  李瑞强  石剑萍  李恒  李光远  苏建宁  王晓玲  李国庆  张增金  吴清发  李俊  张庆鹏  韦宁  徐建哲  孙海波  董乐  刘东源  赵胜利  赵晓兰  孟庆顺  兰锋镝  黄显刚  李源哲  方林  李昌锋  李大为  孙永巧  张振鹏  杨峥  黄艳清  奚艳  亓秋辉  贺丹丹  黄海燕  张晓伟  王智强  李文杰  曹玉竹  余迎朴  俞鸿  李金宏  叶杰华  陈欢  周雁  刘斌  王晶  叶葭  纪海  李胜霆  倪培相  张建国  张勇  郑洪坤  毛炳宇  王文  叶辰  李松岗  汪建  杨焕明 《蚕学通讯》2008,28(4):1-16
我们在此报告了家蚕(Bombyxmori)的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它覆盖了所有已知家蚕基因的90.9%。我们估计的基因数是18510,超过黑腹果蝇报道的13379个基因。我们将家蚕基因组与果蝇、蚊子、蜘蛛和蝴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基因组成上同时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气象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模糊前端,优先发展重要应用场景的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和德尔菲法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技术预见方法,对“十四五”至2035远景重庆农业领域气象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基于场景的气象服务技术进行了预见。研究表明:“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是我国农业领域气象相关大数据研究热点主题。气象大数据的重要应用场景和关键气象服务技术集中于农业产业链的产前和产中环节,农业生产与管理子领域遴选出了最多的5个重要场景和7项关键技术。关键气象服务技术预期实现时间集中在2026—2030年,研发应用风险总体偏大。此外,分析结果表明,“政、产、学、研合作不够”、“数据资源获取和共享不畅”、“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缺少科研和技术人才”是制约气象大数据在重庆农业领域应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本研究提出了包括促进协同创新、破除“数据壁垒”、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气象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水葱为原料,氯化镁为改性剂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了镁改性水葱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揭示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载镁水葱生物炭对P的理论最高等温吸附量为45.58mg/g,吸附过程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动力学吸附模型更符合准一级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华阳河湖群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动态与空间分布规律,2016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7年1月(冬季),对华阳河湖群叶绿素a的季节动态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在龙感湖、黄大湖和泊湖分别设置9个(S_1~S_9)、8个(S_(10)~S_(17))和7个(S_(18)~S_(24))采样点,共计24个采样点;通过分层聚类法分析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华阳河湖群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华阳河湖群水体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叶绿素a年均值为7.18μg/L,变化范围0.27~66.61μg/L,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10月(秋季),最小值出现在2017年1月(冬季);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呈现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的动态特征。在空间变化上,叶绿素a浓度在龙感湖最高,其次是泊湖,黄大湖最低。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将华阳河湖群的叶绿素a的时空特征分为三类;主成分分析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是影响叶绿素a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氮在3个湖泊中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总磷与叶绿素a在泊湖和黄大湖呈负相关,而在龙感湖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越冬水鸟的排泄物对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植株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结合自然低温下田间冻害情况及产量表现等,对主栽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返青期-12℃以下时品种的抗寒性急剧下降;播期间小麦植株的抗寒性表现为:晚播>适播>早播;电解质渗出率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地域间抗寒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育成品种抗寒性强弱表现为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筛选出一批抗寒高产品种,如‘良星66’、‘山农20’、‘济麦22’、‘烟农19’等,可作为安徽淮北地区早播条件下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地铁在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地铁对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地铁系统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地铁的供电系统,地铁系统的供电方式由地铁的内部供电系统和外接电网的供电系统组成。下文对地铁系统中供电系统的分类进行逐一介绍,同时探讨供电系统的选择方式,以做好对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