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21.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A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国内两株鹅细小病毒毒株(GPV CC株)和(GPV FS株)主要结构蛋白(VP2-VP3)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CR3.1T载体,分别获得正向,反向连接重组持粒PVPC1,PVPC2和PVPF1,PVPF2,经酶切鉴定选出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 CC株和GPV FS株VP2-VP3的核苷酸大小分别为1764bp和1763bp,其中GPV CC株与A株同源性达到98.9%,GPV FS株缺失一个碱基,与A株同源性为93.5%,与GPV CC株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22.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 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 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 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23.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 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1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1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删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1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25.
蓝舌病毒群特异性RT—PCR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蓝舌病毒(BTV)群特异性基因检测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本实验室设计的一对BTVNS1基因通用型检测引物建立BTV群特异性RT-PCR检测技术;对不同血清型BTV及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进行检测,验证其特异性;同时,利用该方法检测血清模拟样品及抗病毒血清样品。结果:所设计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EHDV无交叉反应,可检测至少17个血清型BTV,并能有效检出不同病毒浓度的模拟样品及不同型的血清样品。结论: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BTV群的特异性通用检测。  相似文献   
26.
禽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于1956年首先在江苏扬州发现世界上第1株禽细小病毒[1~3]。尽管国际权威专著《DiseasesofPoultry》1991年版已承认上述事实,但目前多数学者仍将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感染称为Derzsy氏病[4,5]。1985年,我国又在福建首先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1,6,7]。上述2种疾病及其病原的发现,常被引以为我国兽医学界的巨大成就,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欠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结合有关工作体会,对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分子生…  相似文献   
27.
为分析近交系连续3代次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PERV-env)变异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将其与参考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显示:PERV-env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8.3 %~99.3%,具有明显G→A突变,并且偏好发生于GA、GG.进一步分析表明,在PERV-env序列190 bp和1 875 bp位置均有G→A突变发生.PERV-env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五指山来源的PERV与国外小型猪PERV-A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存在差异.本实验将有助于PERV分子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异种移植中PERV的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 (MPV) 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分别对国内 2株番鸭细小病毒分离株 MPV扬州 (YZ)株和 MPV佛山 (FS)株主要结构蛋白 (VP2和 VP3)基因进行 PCR扩增 ,并克隆到p CR3.1T载体 ,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MPV YZ和 MPV FS的VP2 - VP3基因大小均为 176 4bp,编码 5 88个氨基酸。 MPV YZ、MPV FS与 MPV FM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5 %和 98.6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1%和 97.8% ;MPV YZ与 MPV FS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9.5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8.8%。  相似文献   
29.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一种有效地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核酸的方法.对BVDV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选取5'UTR区作为扩增目的区,经软件分析后设计特异扩增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03 bp.选用SYBR染料作为扩增时信号指示剂,经扩增曲线分析表明,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地检测BVDV.检测体系可检测到10~2 copies/μL的样品拷贝数.故本研究建立的BVDV实时定量检测体系可用于易感动物,牛源血液生物制品及其他可能感染或污染BVDV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0.
首先将巴马小型猪(BM)、巴马香猪(BMXZ)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与G418抗性HEK293细胞(G418^R293)共培养,通过G418加压筛选,除去共培养体系中巴马小型猪、巴马香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应用PCR及RT-PCR的方法对所制备的感染细胞模型进行系统鉴定。结果经6周共培养及3周加压筛选后,细胞的形态、生长速度及折光性均未见明显变化;PCR及RT-PCR鉴定表明,筛选后的共培养体系中已没有巴马小型猪、巴马香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存在;PERV特异性检测方法检测显示,该细胞模型的DNA中已有PERV的整合且有PERV特异性mRNA的表达。从而证实了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来源的PERV在体外也能够感染人源细胞系,为研究PERV的生物学特性及病原安全性的评价搭建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