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仔猪病毒性腹泻免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养猪业最常见的疾病,轻者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生长缓慢,重者引起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造成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生大批死亡。能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有多种,如细菌(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  相似文献   
72.
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发表的羊痘病毒P32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32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P32.再将P32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GEX-P3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P32全长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融合形式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58 ku左右,与预期大小相符.  相似文献   
73.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动物模型上取得的成就,以及新的研究动态和策略进行概述。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和加快猪囊虫病研究的步伐,早日在我国有效控制人猪囊虫病。  相似文献   
74.
南疆仔猪首次暴发猪瘟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每年都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 ,由于兔化弱毒疫苗 (C株 )的普遍使用 ,单纯的典型性猪瘟已逐渐减少 ,但所谓的“非典型猪瘟”或混合感染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给基层兽医的诊断工作带来困难。1 发病概况2 0 0 0年 3月上旬 ,南疆地区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气温突然下降 ,喀什市某大型养猪场的仔猪突然暴发了以发热、贫血、四肢末梢和腹下皮肤发紫、WBC和RBC急剧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 ,共发病2 6 8头 ,死亡 2 2 1头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 8 6 %和 82 5 %。2 临床症状患…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hz1菌株接种于YPSSA培养基,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5.0、5.5、6.0、6.5、7.0、7.5和8.0)、碳源(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几丁质)、氮源(甘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尿素)和碳氮比(1∶1、5∶1、10∶1、20∶1、40∶1)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形态,测定其产孢能力;在碳氮源饥饿条件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种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节丛孢菌在温度15~30℃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能力最强;在pH为6.5~7.5时菌丝生长良好,其中以pH 7.0时产孢能力最强。圆锥节丛孢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其中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  相似文献   
76.
旨在了解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 lmo2672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生物被膜(BF)形成的影响。根据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 lmo2672基因缺失株,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LM EGD-e和LM-△ lmo2672在不同温度、渗透压、H_2O_2和胆酸盐环境中BF形成量的差异;通过qRT-PCR分析上述不同应激环境中BF相关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与LM EGD-e相比,LM-△ lmo2672在4℃,30℃,5%NaCl,8%NaCl,5mmol/L H_2O_2和0.3%胆酸盐培养环境中BF形成量显著降低;在37℃LM-△ lmo2672 BF形成能力极显著降低;在不同应激环境中,LM-△ lmo2672 BF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结果表明, lmo2672基因在LM BF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HSP7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将HSP70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HSP70,并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53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HSP70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HSP70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8.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Insavc 1株核蛋白基因(M)序列,用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V1野毒株进行了RT 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 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M,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789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与CCV标准毒株Insavc 1M基因相比,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2.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9%,差异主要发生在该蛋白的N端前1/3区域内。在推导的M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3个明显的疏水区,提示该蛋白可能是一个反复跨膜的蛋白;在N端15~17,38~40,234~236位氨基酸存在3个潜在的N 联糖基化位点,可能是形成该蛋白表面抗原决定基的位点。另外,推导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Insavc 1株M蛋白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者免疫原性可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79.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146 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0.
用RT—PCR法对猪瘟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抽提法提取病料细胞总RNA并进行反转录,再以此产物为模板对CSFV可疑病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用CSFV特异性引物扩增能得到与设计片段大小相同的产物(272bp),并且不扩增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核酸;其敏感性要高于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猪瘟强弱毒酶标单克隆抗体染色法和电镜负染法,为临床上猪瘟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