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7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比较不同发情阶段和不同浓度的绵羊血清在绵羊体外受精过程中对绵羊精子体外获能及存活时间、受精效果的影响,试验以绵羊输卵管合成液(SOF)为基础获能液,在其中分别添加发情当天、发情结束和发情间期的绵羊血清,血清浓度分别为0%、2%、5%、10%和20%.利用金霉素荧光染色(CTC,chlortetracycline)法及体外受精2种方法检测不同血清及其浓度对绵羊精子获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在获能液中添加发情当天绵羊血清时,在10%和20%血清浓度下作用45 min的获能效果最好,其获能而且未完成顶体反应的精子率(45.28%和44.52%)显著高于0%、2%和5%血清浓度组(30.14%、28.71%和35.49%,P<0.05);2)当在获能液中添加发情结束时或发情间期的绵羊血清时,在含不同浓度的这2种血清的获能液中作用45 min后,各浓度组引起的获能精子百分率变化均不显著(P>0.05);3)在含20%发情当天绵羊血清的获能液中,精子的存活时间(18 h)显著高于含20%发情结束和发情间期的绵羊血清的获能液(11 h;11 h);4)在不同血清诱导获能后进行的体外受精的试验中,添加发情当天绵羊血清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62.5%和26.25%)均显著高于发情结束时血清组(42.22%和11.11%,P<0.05)和发情间期血清组(37.36%和15.38%,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进行绵羊体外受精试验中,采用20%发情当天绵羊血清作用45 min比采用发情结束和发情间期的绵羊血清能更好地诱导精子获能.  相似文献   
32.
为比较不同获能方法对绵羊精子的获能效果,新鲜绵羊精液分别经肝素上游法(swim-up)、钙离子载体(IA,A23187)诱导法、Percoll离心法和Percoll离心后肝素孵育法进行精子获能的诱导后与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并利用金霉素荧光染色(chlortetracycline,CTC)法结合各自相应的体外受精结果对其获能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上游法处理后精子的获能比例和受精后的卵裂率均高于其它组, 说明肝素上游法可以较好的诱导绵羊精子获能。  相似文献   
33.
舍饲绵羊同期发情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阴道埋置孕酮海绵栓 肌肉注射PMSG法和肌肉注射PG法对具有正常发情周期和未知发情周期的舍饲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使母羊在1~2 d内集中发情,但具有正常发情周期活动的母羊同期发情率好于未知发情周期的正常母羊,且PMSG注射剂量以200 IU好于240 IU;一次PG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4.
旨在研究小鼠孵化囊胚和休眠胚胎程序化冷冻前、后Apol8蛋白定位和相对表达量变化。通过超排技术获取小鼠体内孵化囊胚,通过小鼠延迟着床模型获取休眠胚胎,通过Confocal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孵化囊胚和休眠胚胎程序化冷冻前后Apol8蛋白的分布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作为抗冻潜力蛋白,在程序化冷冻前、后孵化囊胚和休眠胚胎Apol8均有表达。程序化冷冻后孵化囊胚中Apol8的表达量是冷冻前1.2倍(P0.01),程序化冷冻后休眠囊胚中Apol8的表达量是冷冻前2.0倍(P0.01),程序化冷冻后休眠胚胎Apol8表达量是冷冻后孵化囊胚的1.25倍(P0.01)。程序化冷冻后休眠胚胎Apol8相对表达量变化明显大于孵化囊胚,Apol8蛋白具有作为新型哺乳动物源抗冻蛋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β-catenin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绵羊子宫中β-catenin mRNA表达,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均可用于检测绵羊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β-catenin在子宫中的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6.
37.
通过建立和完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研究绵羊母体和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体外着床模型。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组织块培养1~2 d后,组织周围迁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长满60 mm培养皿需9~12 d;经差时消化法纯化后,F1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表明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试验;F2代细胞在不同浓度EGF(0、12.5、25、50、75、100 ng/mL)下培养144、168 h,经检测在144 h,12.5、25和100 ng/mL浓度下D450 nm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68 h,12.5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12.5 ng/mL EGF作用下效果最佳;F3代细胞在0、12.5 ng/mL浓度下培养不同时间(24、48、72、96、120、144、168、192、216 h),经检测D450 nm值在144 h差异显著(P<0.05),168 h后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在培养液中添加12.5 ng/mL EGF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得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8.
繁殖是奶牛泌乳和生产得以延续的前提,奶牛产后再次发情受孕的时间与产奶量密切相关,有报道描述:产犊间隔延长1个情期,每头母牛下年度将损失0~300kg鲜奶和0.06头犊牛。通常来说,年产1犊的繁殖效率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理想繁殖指标。可见,生殖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雌性动物的妊娠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畜牧兽医产科临床上,妊娠过程中动物子宫血管的生成不足会导致胚胎着床困难增加、流产和胎儿停止发育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生成机制的研究颇多,因肿瘤血管的生长机制与子宫内血管的生长机制存在一定的类似性。所以,借鉴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了解血管生成的作用及血管生成的机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雌二醇对反刍动物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MLT)对绵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以期优化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方法]本试验分别添加10-3、10-5、10-7、109、10-11、0 mol/L褪黑素,以检测褪黑素对绵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极体率、孤雌激活后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囊胚率及bcl-2(抗凋亡基因)、bax(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10 7、10-9、10-11 mol/L MLT组的极体排出率(41.04%±3.37%、43.13%±3.82%、46.2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23.43±2.43%,P<0.05),10-11-mol/L MLT组极体率最高.109、10-11mol/L MLT组(55.23%士3.19%、54.30%±0.85%)卵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0.9%1±4.67%,P<0.05),且10-11 mol/L MLT卵裂率最高.10-9、10-11 mol/L MLT组(19.23%±4.31%、18.84%±5.35%),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1%±1.40%),10-9 mol/L MLT组囊胚率最高.10-9 mol/LMLT极显著上调卵母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量,10-7mol/L MLT可极显著下调卵母细胞中bax mRNA的表达量.在8、16h,10-9 mol/L MLT组的bcl-2与bax比值较大.[结论]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10-7、10-9、10-11 mol/L的褪黑素可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孤雌激活后卵母细胞的胚胎发育,添加10-9mol/L褪黑素是促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浓度.褪黑素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可促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