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silurus asotus 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通过对受精时间、静水压力及持续施压处理时间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鲶鱼卵受精4-5min,用600-649kg/cm^2的静水压力处理3min,可以获得100%的三倍体鲶鱼,而且胚胎存活率也较高,孵化率达对照组的90%以上,是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的最佳条件。三倍体鲶鱼的倍性用细胞遗传学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建立了锦鲤(Cyprinus carpio)尾鳍细胞系。染色体数目、核型及DNA含量等实验,发现锦鲤体细胞和锦鲤培养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符合比例关系,建立的锦鲤尾鳍细胞系已形成了稳定的遗传性状,命名为KF-H。  相似文献   
14.
鹿类动物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扫描电镜检测了15种鹿类毛的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鹿毛的鳞片形态在科间、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种不同个体毛的鳞片形态有差异,同一个体同一根毛样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异。若将毛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应用于野生动物分类或识别鉴定上,应考虑样品的个体差异性、局部性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应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毛样数据库,以及引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来完善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玫瑰花抑制实验,检测蓝狐妊娠前后免疫机能变化。以确定蓝狐孕血清中是否也存在早孕因子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狐狸的早孕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检测雌狐配种前后花抑滴度(RITs)值。结果表明:怀孕动物与发情期、非妊娠动物的RITs是有区别的。在实验中所检测发情期雌狐与未孕雌狐血清RITs值均小于或等于12,而妊娠雌狐血清RITs值一般都在18以上。据此,可以进行雌狐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D同工酶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共记录19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数P=21.05%,种群遗传偏离指数d=-1,该乌苏里拟鲿种群内部杂合子缺失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竹子与大熊猫的营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试图通过对竹子的分析研究,探索大熊猫的采食规律及营养需求,为大熊猫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一竹子的营养凡在大熊猫的天然分布范围内,都是海拔较高的高山深谷,组成自然景观的植被或为针阔混交林,或为常绿、落叶阔叶林。竹子成为这里灌木层的主要树种之一,其高度  相似文献   
18.
索氏六须鲶精巢结构及精子发生、形成与排出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了索氏六须鲶(Silurus soldatovi)的精巢结构以及精子发生、形成与排出方式。结果显示,索氏六须鲶没有精囊结构,精巢发育呈梯度性,精子成熟为渐续性,排精方式为多次间断性,而不是一次性的。  相似文献   
19.
索氏六须鲶受精早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扫描电镜对索氏六须鲶受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索氏六须鲶在受精后30-60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在受精后2min精子开始逐渐解体,直至受精后15min左右,受精卵外精子全部解体。通过对精子和卵子的精孔管的测量判定索氏六须鲶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索氏六须鲶成熟卵的受精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精子入卵刺激卵细胞形成胚盘,精子头部在胚盘中逐渐核化,形成雄性原核;卵母细胞放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雌性原核,两性原核结合成合子核;合子核膜消失,产生第一次卵裂,受精全过程历时5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