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2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生比较普遍,在某些地区可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是导致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孕妇可造成有20%以上的病死率[1].  相似文献   
12.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流行性感冒 (Equineinfluenza)简称马流感 ,是由正粘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属 (Influenzavirus)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暴发式流行的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特征为发  相似文献   
13.
1997年至 2 0 0 0年应用流行病学、血清学、病理学等方法对勃利地区 14个乡 (镇 )的马属动物 2 6 34匹进行了马传染性贫血病调查和检测 ,结果 1997年检查 10 0 8匹马 ,琼扩阳性率为 4 .3% ;1998年检查 970匹马 ,琼扩阳性率为7 4 % ;1999年检查 2 77匹马 ,琼扩阳性率为 5 .4 % ;2 0 0 0年检查 379匹马 ,琼扩阳性率为 7.4 %。每年剖杀 2匹琼扩阳性马 ,共 8匹马 ,作病理学观察 ,均表现为慢性型的马传贫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方法,以EIV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原核表达的核蛋白(NP)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EI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该检测方法分别检测EIV、马动脉炎病毒、马疱疹病毒1型、马疱疹病毒4型和马乙型脑炎病毒阳性样品.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规检测EIV的血凝试验相比,其敏感性是后者的2.5~10倍;同时与H7N7亚型EIV有交叉反应.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鼻腔分泌物中的EIV.该方法的建立为EIV的检测及早期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春我国西宁市附近暴发了马流感。本试验从现地典型发病又未经治疗的马采集了鼻甲、鼻分泌物、脾、咽、血液,用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传代,进行病毒分离。最后从脾和鼻甲粘膜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凝试验和电镜检查,证明是马流感病毒,经标准毒株和抗标准毒株亚型抗血清以及现地采集的耐过马血清交叉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证明该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A2亚型,命名为A/马-2/西宁/94。  相似文献   
16.
设计套式引物,内套引物含有BamHⅠ/XhoⅡ酶切位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猪戊型肝炎病毒(UEV)结构蛋白基因ORF2部分片段,长度为634bp,将其克隆于PGEX-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属于戊型肝炎病毒ORF2部分,将该片段插入PproEXHTb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1mmol/L IPTG诱导,得到表达,表达蛋白分子量为27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以与猪戊型肝炎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7.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主要引起人的戊型肝炎,新近研究发现猪在病毒传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我国部分省区HEV感染血清学调查,在被检的1 138份血清中,有666份(57.5%)为HEV抗体阳性,猪群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增长而升高.通过RT-PCR方法从一份猪粪中扩增并克隆了HEVORF2 N端主要抗原决定区339bp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该段基因与我国人群HEV基因4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9%,但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这一结果提示我国猪群存在广泛的HE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群HEV毒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们对中国马传贫病理解剖学、免疫形态学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所用的强毒株均为国内分离株。应用国外马传贫强毒感染中国马尚属空白。为了探讨国外毒株与国内毒株在引起病理变化上的异同,开展了此项工作。材料和方法一,试验马:共27匹,年龄4~6岁,人工接种Wyoming株(剂量为原液~10~(-5))20匹,接种中国辽毒株(10~(-6))7匹,根据其临床表现,按中国传贫马、驴病理分型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观察了4匹马传贫云南强毒接种马和13匹用云南强毒攻击的弱毒苗接种马的形态学改变。4匹强毒马均出现急性型马传贫病理变化,但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坏死程度远不及我国辽毒急性型传贫马那样严重。甚至较美同Wyoming株毒也差。13匹接种弱毒苗的攻毒马形态学有三种类型变化。第一类型具有铁逆转,组织球,淋巴样细胞反应和网内系增生等较典型的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少,且变性,坏死。第二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变,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铁反应增强,脾铁反应明显增生。第三种类型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依此衡量,10~(-3)lml攻毒试验马中出现Ⅰ型变化的占4/7,显然弱毒苗保护效果不够理想。10~(-4)2ml攻毒马Ⅰ、Ⅱ型变化的占5/6,表明我国研制的弱毒苗对云南毒有预防作用,可用于云南马传贫防制工作。但其中Ⅱ型变化的占3/5,Ⅲ型变化在各弱毒接种马中仅占1/3,比辽毒和Wyoming株毒攻击的弱毒接种马出现Ⅲ型反应的比数均低,结果很不一致。显然云南分离到的马传贫强毒接种马的病理变化及再攻毒马形态学改变与辽寝和Wyoming株毒有差异。本试验对这种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云南马传贫毒可能是又一个毒株。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暴发马流行性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暴发马流行性感冒相文华,褚桂芳(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王玉栋,付国璋(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一、流行特点1994年1月末以来,以靠近甘肃边界的青海省民和县等地首先暴发了马流感,至4月4日,疫情从东向西扩散并蔓延到全省27个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