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6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与宿主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以NDV疫苗(La Sota)接种的鸡肾脏组织为材料,对其差异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了NDV感染鸡肾脏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检测方法。采用ImageMaster2D Platinum version 6.0软件对电泳图谱分析后显示:24 cm IPG胶条(pH4~pH7)对应的凝胶中可检测到约1 400个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达90%,表明NDV感染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模型稳定、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在对4个时间点对照和人工感染凝胶分析过程中发现差异蛋白点主要集中于接种后7 d,该样品的2-DE电泳图谱中共有29个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点,其中上调表达蛋白点有15个,下调表达蛋白点有14个,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其中4个差异蛋白在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NDV接种鸡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为ND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为鉴定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LJS09株(于2009年分离自江苏省)的致病性,本研究将ILTV LJS09以102 EID50的剂量人工感染SPF鸡。结果表明在感染后4 d~6 d(dpi),感染鸡表现出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剖检时可见明显的喉气管病变及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临床指数达到1.4;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0%和10%;感染鸡血清抗体水平于8 dpi开始转为阳性(30%),20 dpi血清抗体全部转阳(100%)。另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ILTV在感染鸡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嗜性组织为喉头、气管、哈德氏腺、脑、盲肠和腺胃。根据感染鸡的临床指数、发病率和死亡率,表明ILTV LJS09株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3.
鸡抗菌肽属β-防御素类,在鸡的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克隆得到的鸡β-防御素-10基因(AvBD10)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AvBD10。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于37℃用IPTG诱导培养不同时间,SDS-PAGE电泳与灰度扫描显示该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3%。表达的AvBD10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31ku。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以对数生长中期的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为检测菌,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了重组鸡AvBD10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重组鸡AvBD10蛋白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有抗菌活性。此外,重组鸡AvBD10蛋白在-70℃~100℃及在pH4-pH10条件下仍具有抗茵活性。  相似文献   
34.
旨在从鸭肝脏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10(AvBD10)基因,并在原核表达重组鸭AvBD10蛋白,研究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试验采用RT-PCR法,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鸭AvBD10基因,测定该基因在鸭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将鸭AvBD10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duck AvBD1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鸭AvBD10 cDNA大小为169bp,编码55个氨基酸残基,与鸡AvBD10氨基酸同源性为85.5%.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0 ku,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4%.重组鸭AvBD10蛋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活性.结果,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了鸭AvBD10基因,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该重组蛋白对温度和酸碱度有很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浓缩的IBV致弱株CK/CH/LDL97Ⅰ F115病毒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经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经筛选和克隆后获得了一株抗IBV 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2D2).经鉴定,其MAb的重链为lgG<.1>亚型,轻链为κ链.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这株2D2 MAb可特异性识别IBV N蛋白.2D2 MAb可与多种血清型IBV发生反应,表明该MAb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N蛋白的保守区域.为进一步鉴定IBV的表位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鸡β-防御素12(AvBD12)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鸡脾脏组织中扩增到鸡AvBD12基因,其cDNA大小为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上,进行原核表达。Tricine-SDS-PAGE电泳表明,重组鸡AvBD12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4 ku。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与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鸡AvBD12融合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兔波氏杆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猪霍乱沙门氏菌和乳酸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高盐浓度对其抗菌活性有显著影响。该重组蛋白对鸡红细胞无显著溶血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vBD12基因在所测定的15个鸡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7.
应用截短表达的鸭肠炎病毒(DEV) VP5-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及筛选,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B5、3A1、4F9、6F6.抗体亚类鉴定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k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DEV感染CEF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CEF对照发生反应.Western blot检测,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识别大小约为150 kDa的蛋白,说明4株单抗隆抗体是特异性识别VP5蛋白的抗体.DEV 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鉴定VP5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及VP5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8.
应用RT-PCR方法从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山羊白细胞介素-2(Caprine interleukin-2,CapIL-2)基因并进行测序,将编码山羊IL-2蛋白的基因亚克隆至pET30a( )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于37℃诱导培养。表达融合蛋白通过ProBondTM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纯化产物经3次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出山羊IL-2抗血清。本次试验成功地表达、纯化了山羊IL-2,并制备出兔抗山羊IL-2抗血清,为下一步开展山羊IL-2重组蛋白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40.
为获得果子狸源呼肠孤病毒(MRV)Masked Palm Civet/China/Liu/2004(MPC/04)株的全基因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哺乳动物MRV基因序列设计了2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对该毒株的各个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该毒株L1、L2、M1和S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ARS病人体内分离到的SARS病毒T2/BYD1/human/Song/2006(T2S)株同源性较高,该病毒株L3、M2、M3、S1、S2和S4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病猪体内分离到的MRV株SC-A/pig/Zeng/2006(SC-A)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样表明各个病毒株的不同基因节段均具有不同的进化过程,推测MRV不同病毒株之间存在重配现象。通过MPC/04株S1基因同源性分析和核苷酸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毒株S1基因与MRV血清3型的S1基因同源性较高,而与其它血清型的同源性较低,因此初步判断该病毒株血清型为血清3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