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280篇
  529篇
综合类   2461篇
农作物   321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976篇
园艺   360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 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分别感染昆明系小白鼠和固始雏鸡,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C.meleagridis在两种试验动物体内的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和致病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有较大差异,在小白鼠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但在雏鸡体内主要寄生于回肠;C.meleagridis深嵌于小白鼠肠微绒毛丛内,微绒毛较为完整;但在雏鸡回肠,C.meleagridis似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微绒毛脱落明显,对雏鸡致病性明显比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强。利用透射电镜在两种试验动物的样品中均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体以及正在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和裂殖体在发育过程中可明显见到粗面内质网结构,裂殖生殖中期阶段粗面内质网尤其发达;小白鼠体内的C.meleagridis虫体与肠黏膜接触处形成一凹陷,寄生部位较深,而在雏鸡体内无此现象。此外,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虫体寄生部位周围微绒毛密度高而且也比其它部位长。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2.
重组表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apfa和omp,以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I组,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OMPr、ApxⅣ和rApfa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Ⅱ组,PBS为对照组,分3次免疫小鼠,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0.2 mL/只,3免后1周分别以APP1型菌Shope 4074株(5×109cfu)和APP2型菌S1536株(5×1010cfu)进行攻毒试验。通过小鼠保护率与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研究、肺部病理变化及肺脏细菌的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Ⅰ组4种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APP1型菌攻毒的保护率(9/10)明显高于试验Ⅱ组(5/10)和对照组(0/8),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与抗体效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该组对APP2型菌攻毒的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典型肺部损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试验Ⅰ组对肺脏细菌的清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本试验揭示试验Ⅰ组对不同血清型APP攻击能够提供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将128只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每只免疫1PD50的新城疫LaSota疫苗;同时Ⅰ~Ⅵ组鸡分别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1β、rFPV-IL-2或cMGF,而Ⅶ组和Ⅷ组鸡分别皮下注射鸡痘病毒wt-FPV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IL-2或cMGF可以消除鸡痘病毒在免疫后第7d对雏鸡体重增长的影响;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可使鸡脾中CD4^+T细胞在免疫后第7d和CD8^+T细胞在免疫后第14d的总体水平提高;免疫第21d新城疫F48E8强毒攻毒后,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能提高免疫保护率,而cMGF却无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和IL-2在一定剂量下可增强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4.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城市建设应朝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方向发展。然而现代城市中出现的各种视觉上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却与我们所提倡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内涵相违背。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存在的几个重要的视觉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人文城市,杜绝城市污染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5.
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剖析,以及专家们的见仁见智,得出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并通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一些核心的量化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权重的优化,进而构建了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更为科学地评价我们的社会是否在更加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1020头长大母猪,2107胎次的若干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的不同胎次对产仔数、合格产仔数、平均个体初生重均有显著影响;3~7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比较稳定,明显优于其它胎次(P<0.05);夏季和早秋的高温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表现为受胎率下降、不合格仔猪发生率上升、平均个体初生重减小;母猪的乳头数与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与断奶个体重呈负相关。本研究将为改进规模化猪场的技术管理、确定母猪的利用年限、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经过菌落形态、染色形态、生化实验以及PCR实验,从来自湖北4个鸭场的81份病料中,分离到11株鸭疫里默氏茵。以5.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鼠和健康樱桃谷鸭,鼠和鸭分别在感染后7 h和12 h出现症状,直到感染后1周,实验动物均死亡,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症状,表明该菌株为有毒力菌株,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细菌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8.
4株鸭源肠球菌的鉴定和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临床分离的4株鸭源肠球菌郑1株、郑2株、郑3株、北京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对各菌株细胞壁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个菌株的形态、染色、生理生化特性均与粪肠球菌特性一致;它们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5个菌株人工感染雏鸭及小白鼠均有致病性,但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北京株最强,参考株最弱,其余3株介于北京株和参考株之间;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经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33 370~131 690之间均显示数十条蛋白带,其中郑2株和北京株在相对分子质量66 840处均有1条染色较深的蛋白带,而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抗北京株胞壁蛋白抗体只能检测到北京株相对分子质量为66 840的抗原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这5个被检菌株为致病性粪肠球菌,且致病性以北京株最强。  相似文献   
79.
牛分枝杆菌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已发表的牛分枝杆菌的pncA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294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牛分枝杆菌的PCR方法。对牛分枝杆菌国际参考株和国内分离株成功扩增出294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对人结核分枝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和草分枝杆菌DNA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本PCR方法检测的敏感度可达到50pg。对10份牛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和10份阴性样品的DNA分别进行了PCR检测,结果10份阳性样品中有9份样品为PCR扩增阳性,阳性符合率为90%(9/10);而10份阴性样品则PCR扩增全部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100%(10/10)。本方法可做为牛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80.
应用RT-PCR方法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JS株中扩增出VP2基因,并克隆入T-easy载体。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IBDVJS株的VP2基因与国际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随后将VP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 ),构建成功真核表达质粒pcD-VP2,pcD-VP2体外转染COS-1细胞,能在COS-1细胞中表达。利用pcD-VP2质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D-VP2的真核表达质粒二次免疫诱导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VP2基因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