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0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1217篇
林业   950篇
农学   732篇
基础科学   847篇
  1372篇
综合类   6678篇
农作物   939篇
水产渔业   520篇
畜牧兽医   2098篇
园艺   1013篇
植物保护   61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649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817篇
  2012年   1171篇
  2011年   1192篇
  2010年   1142篇
  2009年   983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2.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93.
袁应泽  李金辉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136-138,141
通过对汉中盆地现有茶区生态气候状况的分析及与同纬度东部平原茶区比较,找出了汉中茶区生态气候和品质的比较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在退耕还茶中宜建生态茶园;生态园、老茶园和林区应根据局地小气候条件合理布局交错种植;宜推广无性繁殖和无污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西部某县城山体滑坡的成因,针对该成因进行治理为例,介绍应急处理的成功经验,供相似工程的山体滑坡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95.
旨在探究死亡受体Fas在镉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通路的调控机制,用10 μmol·L-1镉处理Fas基因沉默的PC12细胞株1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H3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剂(BID)、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情况,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凋亡诱导因子(AIF)、核酸内切酶G(Endo G)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F核转位。结果显示,镉极显著上调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诱导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3和PARP,增加AIF和Endo G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诱导AIF核转位;沉默Fas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升高,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caspase-3、PARP蛋白活化和AIF、Endo 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显著抑制镉激活的caspase-9(P<0.05),并抑制AIF核转位。综上表明,Fas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参与镉致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多种感染人或家畜的冠状病毒病轮番出现,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在2019年底出现并在全球迅速蔓延的SARS-CoV-2,由此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之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超过7万人死亡。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是识别宿主细胞膜受体分子并与之结合,随后启动入侵使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因此冠状病毒细胞受体的阐明对于了解病毒的宿主与组织嗜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主要的冠状病毒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血管紧张素2(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二肽酰肽酶4(dipeptyl peptidase 4,DPP4)、唾液酸(sialic acid,SA)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等。  相似文献   
97.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05 mol/L甲酸铵(用甲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流速为0.3 mL/min。结果显示NMBA的线性范围为0.156 6~3.132 6 ng/mL,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浓度为0.047 0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1μg/g),定量限浓度为0.156 6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3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130%。说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测定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MBA含量。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究磷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分别用不含和含200 μmol·L-1磷(P)、100 μmol·L-1铝(Al)、200 μmol·L-1 P+100 μmol·L-1 Al的简易 [Ca(NO32]营养液(pH=4.5)处理铝敏感紫花苜蓿品种‘Wl440’幼苗。结果表明,在铝处理中添加磷后,苜蓿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铝含量分别比铝处理降低81.53%和61.47%,苜蓿幼苗的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光合生理得到明显改善,与铝处理相比,磷添加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光系统Ⅱ和光系统I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磷添加处理明显提高了铝胁迫苜蓿根系的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体内有机酸螯合铝离子的能力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因此,磷能够通过增加根系有机酸含量,改善铝胁迫苜蓿光合系统,从而缓解苜蓿铝毒害。  相似文献   
100.
为准确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的毒株,通过对GenBank和GISAID数据库中发表的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探针,建立了区分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分支毒株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开展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分支和2.3.4.4分支毒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95.0 copies/μL和22.3 copies/μL;100份临床家禽拭子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与常规RT-PCR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敏感、准确、耗时少,同时还可区分不同分支,可应用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准确、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